陳延
人們從這位業余油畫家的作品中,感受到真誠描繪所傳遞出來的愉快體驗。
張偉民是一位資深電視制作人,對于生活畫面尤其細節具有敏銳的觀察與捕捉能力,鏡頭畫面生機勃勃,作品別具一格,再加上人文情懷與精美制作,使他的幾部重要電視片收獲褒獎和好口碑,印證了作為電視人張偉民的專業水準。
新年里,張偉民的《時光回聲——小幅油畫展》在汕頭“思云閣”畫廊舉行,50件小幅油畫,展示了他在繪畫方面的才華,引人注目。
幾年前,張偉民在一個無所事事的日子里似乎得到了上帝的旨意,突然拿起擱下二十載的油畫筆,重新開始畫他心目中的油畫,并且在感覺上與往日很不一樣。隨著時光推移,他所作的油畫日漸增多,每一幅作品都釋放出他對于油畫的熱情和繪畫的潛能,無論人物形象刻畫的深度,光影與色調把握的精準,畫布上顏色厚薄的處理與筆觸剛柔的拿捏,都顯示了作者的油畫技巧、表現功力的成熟。想必偉民在電視片制作的寂然凝慮之際,把繪畫的色調、光線和構圖原則,作為鏡頭支配理念來進行拍攝創作。對油畫表現方式的忘情由來已久,拍攝與油畫兩種藝術一動一靜,交叉互補,工作與業余愛好相得益彰,反而有如多了一雙翅膀。偉民顯然凝聚了足夠的熱力,把影視經驗融入繪畫,收到良好效果,使得臨門一腳如此精彩,畫展取得成功。
偉民的小油畫作品,包括人體、肖像和各種生活場景,生動的畫面,多樣的欣賞趣味,令人想起二三十年前,國畫家、油畫家、版畫家都醉心于創作連環畫,這些作品頗像那時的一個連環畫、插圖原作展覽,若是退回到那時候,偉民現在的油畫應該稱得上是一流的精品之作。時光荏苒,今天的畫家早已回歸到各人所從事的國、油、版各畫種中去大顯身手,連環畫插圖領域被現代卡通動漫所取代。偉民的這批精美的小幅油畫,冠名《時光回聲》,我猜想,或許是懷念連環畫時代曾經的熱鬧和那個特殊年代的回響吧。
偉民的油畫創作,在內容、形式、風格選擇上,隨性而為,沒有太多的顧慮,沒有專業畫家對于畫風新舊更替的敏感忌諱,油畫給他帶來的只是快樂,他又把這快樂通過畫展與大眾分享,偉民在前言中說,他喜歡畫“老外”,到國外拍攝電視片給了他搜集素材的機會,作品中,雨后的香榭麗舍、巴黎街頭做手工藝的老人和修鞋匠、大提琴的演奏者、小鎮的露天咖啡館……觀眾中的專業畫家與非繪畫專業的電視臺的同仁,都被一個電視人眼中的異國風情油畫深深打動,沒有人在意作品的風格是否前衛新潮,作品的內容是否與畫家的生活貼近,人們從這位業余油畫家的作品中,感受到真誠描繪所傳遞出來的愉快體驗。
偉民執著于受蘇聯美術教育影響的寫實畫風,少年時他曾大量臨摹了《星火》插圖,改革開放之后的藝術形式多元化過程中,他又接受了風行一時的斯契米德人體寫生,洛克維爾插圖作品的影響。其實這些極有大眾緣的世俗的油畫風格,在今天的專業畫家圈子里也并沒有完全過時,人們用親切的目光和理解的心情打量傾注了作者熱情和真誠的每一件作品,感嘆偉民的才華在時光回聲中折射出的新穎與魅力。
偉民的太太趙澄襄寫得一手好文章,又是上海讀者非常熟悉的畫壇才女,對于偉民的創作給予了熱情鼓勵,但偉民卻總是停停畫畫,停下來的休閑多是看足球賽事和外國電影,我倒十分欣賞和羨慕偉民這種只在想畫畫時才拿起畫筆的自在從容,并且認為業余畫畫止于淺嘗才能真正享受繪畫藝術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