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東
昆侖玉資源開發中,在取得了較好成績的同時,昆侖玉產業發展還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昆侖玉開發方式粗放,昆侖玉產業未能有效地與昆侖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發展結合,產業鏈條短,直接影響了昆侖玉產業發展。因此,要圍繞青海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以推進昆侖玉產業與昆侖文化產業耦合發展為重點,以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切入點,以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動力,完善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健全推進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大科技投入和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推廣應用力度,健全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主動探索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新方式。
一、昆侖玉資源概況及產業發展現狀
昆侖玉產于格爾木市境內的昆侖山南麓,西距新疆若羌玉礦區約300余公里,主要分布在昆中斷裂成礦帶即格爾木市南納赤臺至玉珠峰,昆北斷裂成礦帶即托拉海至那棱格勒河。昆侖玉按顏色特征分類為白玉、糖玉、青玉、青白玉、翠青玉、煙青玉、黃玉、碧玉、墨玉、青花玉等。在昆中斷裂帶即野牛溝成礦帶上主要分布有白玉礦,在昆北斷裂帶即拖拉海至向陽溝成礦帶主要分布青玉礦。現已探明,野牛溝成礦帶的三岔河玉礦保有儲量19200余噸,年產玉石500噸,產值約5億元;拖拉海至向陽溝成礦帶由8個礦點組成,初步查明的玉礦石18541噸。隨著昆侖玉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其收藏、保值、升值空間進一步擴大,市場容量迅速增加,以經營昆侖玉為主的批發市場和專賣店在格爾木、西寧等地區快速發展起來,已形成了格爾木昆化寶玉批發交易市場及格爾木文化活動中心、商貿大廈、昆侖路辦事處、金峰北路三角社區和西寧市等昆侖玉銷售網群,銷售總量不斷增加,產品價格成倍上漲。昆侖玉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場,而且已打入國際市場。區內現有9戶企業獲得玉石礦山開采許可證,開采礦點20處。昆侖玉從簡單小作坊加工開始向西寧、揚州、北京等地精加工制作方面發展,并形成了輻射多個城市的昆侖玉產品加工的網狀式體系。現有“昆玉”、“昆侖玉”、“高原精靈”等15個商標已被國家、省市工商局注冊認證,其中“昆侖玉”品牌列為“中華金銀珠寶名牌”,昆侖玉的品質得到了日益廣泛的認可。但昆侖玉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著加工工藝落后,科技含量低,成品款式陳舊粗糙,多數昆侖玉企業以采礦和原石交易為主,產業化發展程度較低等諸多問題,影響了昆侖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二、昆侖玉產業發展的目標、原則
(一)昆侖玉產業發展的目標
經過幾年努力,昆侖玉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高,基本做到昆侖玉初級產品在省內消化,形成較為完善的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運行機制、政策法規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不斷健全昆侖玉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把格爾木昆侖玉產業園區建設成為全國玉開發、精深加工技術水平較高,影響力較大,以勘探、開采、加工、交易為一體化的產業園區,實現昆侖玉產業與昆侖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研發昆侖玉系列產品,形成產業集群,提高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水平。
(二)昆侖玉產業發展應堅持的原則
1.堅持產業結構調整與突出重點相結合的原則。昆侖玉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建立昆侖玉產業發展獨特產業體系,突出開發主題,優先推進昆侖玉產業與昆侖文化產業耦合發展,推進昆侖玉資源采掘、采選、深加工程度,建成一批能夠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品文化品味,逐步形成有龍頭企業引領、有“拳頭”產品支撐、有先進技術保障的良好產業體系。
2.堅持政策激勵與依法管理相結合的原則。研究制定推動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法律手段,形成促進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和監管體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保障體系,使昆侖玉產業發展步入科學化軌道。
3.堅持科技創新與綜合利用相統一的原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點研究突破昆侖玉產業與昆侖文化產業耦合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提高高新技術在昆侖玉產業發展中的投入比重,不斷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鼓勵企業節能降耗,推行清潔生產,防止掠奪性開采。要延長和拓展產業鏈,實現昆侖玉產業與昆侖文化產業耦合發展。
4.堅持統籌規劃與昆侖玉產業園區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圍繞區情,科學規劃,將昆侖玉產業發展納入當地產業發展規劃中,立足區內現有基礎,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充分利用格爾木、都蘭等地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發揮城市功能,建設昆侖玉產業園區。以昆侖玉產業園區為載體,培育優勢產業集群,調整產業布局,引導企業在產品加工流程、產業發展方向等方面相互協調、有序競爭,逐步向多產業橫向聯合和昆侖玉產業縱向延伸。
5.堅持昆侖玉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昆侖玉產業發展要做到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防止濫采亂挖現象,盡可能減少資源的損失浪費,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提高昆侖玉產業發展水平,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三、昆侖玉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宣傳,強化信息交流
充分運用宣傳畫冊、標語、短信、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宣傳手段,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研討會、推介會、經驗交流會、成果展示會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動員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昆侖玉產業發展工作,逐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昆侖玉開發方式,提高全社會特別是各級領導對昆侖玉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產業發展理念,抵制浪費資源的行為,營造良好氛圍和開發環境。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省、州、市三級昆侖玉產業發展信息化管理系統。使數據自由交換,準確反映在昆侖玉產業發展方面的動態變化情況,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政策、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進一步完善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昆侖玉產業發展需要完善的政策體系支撐。為此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省級優惠政策的支持,研究制定合理的地方政策,推動昆侖玉產業發展。
1.國家政策。青海要推進昆侖玉產業發展,必須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有關部門組織科研力量對昆侖玉產業發展技術進行研究,制定昆侖玉產業發展技術成果轉化的優惠政策,中央地勘基金向東昆侖探礦傾斜,增加東昆侖勘探黃金和昆侖玉資源項目。二是調整資源稅費,提高增值稅地方分成比例。由政府投資建設公益、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企業投資建設的應實行稅前扣除政策。采用先進工藝技術開采貧礦、尾礦及難選礦的昆侖玉企業,適當減免資源稅等相關稅費。
2.省級政策。青海省政府要對昆侖玉產業發展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實質性資助。一是在全省各項開發資金安排上優先安排。二是將主要礦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列
為省級重點建設項目。三是給礦產地政府更多的決策自主權,自行處理資源開發中的重大問題。
3.地方政策。地區政策制定要有強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能解決昆侖玉產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與問題。一是制定土地優惠政策。認定為昆侖玉產業鏈中的項目除另有相關規定外,應低額有償使用國有土地,對各類經營性用地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方式取得,其他建設用地的以協議出讓方式取得:在區內興辦環境保護、城市道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用地,可以無償使用土地。二是建立和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對新入園企業和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可適當給予稅收優惠。能源節約、生態恢復與昆侖玉產業發展技術開發的項目納入政策性銀行支持范圍,并在商業貸款方面優先支持。
(三)建立健全推進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1.建立健全管理體制。重點解決昆侖玉產業發展管理體制問題。一是建立柴達木昆侖玉產業園區及組織管理機制,及時解決昆侖玉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二是組建促進昆侖玉產業發展的綜合決策與管理機構,負責昆侖玉產業發展政策的具體實施和園區管理。三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著力解決地方保護、部門職能交叉造成的問題。
2.完善規劃和監督管理制度。加大對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要依照市場經濟要求,對昆侖玉產業發展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規劃,確定正確的開發目標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一是推行總量調控制度。開展柴達木地區昆侖玉礦床的長期動態監測工作,開展昆侖玉資源及產品供需預測分析,調控昆侖玉資源開采、供應總量,發布昆侖玉品市場供需信息。控制礦業權投放總量,有限制地投放新的采礦權,加強昆侖玉礦業秩序整頓。二是實行分類和分區勘查、開采制度。根據東昆侖山脈昆侖玉資源成礦條件,把全區的昆侖玉資源明確分為重點勘查開發區、非重點勘查開發區等幾個勘查開發等級;中央地勘基金投資主要用于支持東昆侖探礦規劃中確定的目標區和黃金、昆侖玉礦種的調查評價工作。三是建立最低勘查投入和規定開采規模制度。探礦權人在勘查區內必須按規定完成最低勘查投入。規定新建、續建、變更和擴建的玉礦須達到最低開采規模.低于最低開采規模的玉礦必須限期整改提高或關閉。四是嚴把項目審批關。嚴格玉礦開采申報條件和審批程序.搞好地勘單位的資質管理,把好勘查、開采準入關。
3.建立昆侖玉產業發展行業標準。建立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技術指標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昆侖玉資源綜合利用率。廢礦和尾礦利用率和采礦回收率、選礦回收率,昆侖玉資源勘探、綜合評價的指標。
(四)強化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力度
1.加快科技攻關和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快昆侖玉資源綜合利用的科技攻關,積極搭建科技攻關平臺。重點解決制約昆侖玉資源綜合利用和產業發展的關鍵工藝技術。加快培育行業技術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技術交流協會等科研中介,促進科技攻關和技術示范的組織實施與交流,形成與昆侖玉產業發展相關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新產品開發,盡快建立科技支撐與咨詢服務網絡體系,按照昆侖玉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科學謀劃昆侖玉產業發展,突出發揮科技對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引進消化國內外的先進技術,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投入昆侖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技術研究,把技術創新作為昆侖玉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重視對昆侖玉產業發展急需的實用技術研發和運用。努力突破制約昆侖玉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各種技術瓶頸。依靠技術創新,形成能源循環利用、資源回收利用、精加工技術和工藝支撐體系。
2.支持和鼓勵技術創新。第一,加大對昆侖玉產業發展的科技投入力度。建立科技專項資金,支持昆侖玉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第二,建立昆侖玉產業發展的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節能技術服務中心、技術工藝研發中心等中介機構和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作用。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技術、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第三,加大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和推廣應用力度。加快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研究和推廣應用,對目前區內尚無現成的技術而又急需的項目,組織科研力量聯合攻關,重點研究昆侖玉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廢棄物“零排放”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并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努力縮短研發周期。
3.以科技進步提升昆侖玉產業發展水平。目前昆侖玉產業發展主要是以開采原礦出售或出售初級玉品,缺乏精加工產品,開采原礦出售的比重大于加工業。因此,要依靠科技進步振興昆侖玉傳統產業,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以先進科技為先導把昆侖玉產業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加強產學研聯合,要以市場為紐帶,促進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技術開發、工藝設計與生產緊密結合,運用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解決昆侖玉產業發展技術瓶頸,用高科技進行開發資源來改造傳統開發方式,加大對關鍵控制性技術和工藝的開發力度。在穩定提高加工水平基礎上,大力促進昆侖玉產業與昆侖文化產業耦合、昆侖玉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積極推進昆侖玉生產工藝科技攻關,綜合利用昆侖玉資源開發系列產品,爭取在昆侖玉與昆侖文化耦合產品上有所突破,提高現有昆侖玉生產工藝技術水平,使現有玉產品的質量、品種有較大的變化。通過科技進步全面提升昆侖玉產業,拉長產業鏈,促進昆侖玉產業發展。
(五)建立健全昆侖玉產業發展的資金籌措機制
一是加大昆侖玉產業發展的政府資金籌措力度。加大政府對昆侖玉產業發展資金投入力度,引導和促進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昆侖玉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社會、企業資金為主體的多渠道的投入機制。政府通過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為昆侖玉開發企業創造一流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機制。加大對技改貼息資金投入,使企業能夠在更新設備、改進工藝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同時,把促進昆侖玉產業發展列入當地政府投資的重點支持范圍,采取省、州、縣(市)三級財政共同出資的方式,每年列入同級年度財政預算,逐年遞增。重點用于科技攻關經費、貸款貼息等促進昆侖玉產業發展方面的激勵、扶持,支持對產業有重大影響的節能降耗技術的開發與推廣,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激發企業行為。二是積極向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委爭取扶持昆侖玉園區建設和昆侖玉產業發展的補助資金,多元化籌措資金,擴大基金籌集范圍。三是繼續加強項目推介和招商引資工作。廣泛采取多種形式拓展招商引資范圍,建立和不斷充實昆侖玉產業發展招商項目庫,做好“柴推會”等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參加“青洽會”等項目推介工作,把推介項目、強化基礎、改善服務、優化環境有機結合起
來,延伸產業鏈。四是加大建立企業資金籌措機制,合理解決昆侖玉開發企業貸款難的問題。結合不同類型企業的實際情況降低礦業企業信貸準入門檻,尋求合理的抵押擔保方式,除了可以以機器設備等為抵押物外,無形資產、應收賬款也可采用。設立昆侖玉開發企業信用等級的評定指標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昆侖玉開發企業信用體系。五是積極吸納社會資金。
(六)多層次、多途徑培養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昆侖玉產業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學科多、領域寬。因此,要高度重視玉產業高層次人才開發工作。針對部分昆侖玉產業發展高層次人才短缺的現狀,實行特殊的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政策,留住現有的高層次人才。吸引外地玉產業高層次人才。建立健全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投入、創業、評價、激勵體系,切實改善科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培養一批昆侖玉產業發展的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技工隊伍,加快實用技術和后續產業工人的培養,不斷提高科技水平,提高技術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及技術創新熱情,使人才得到充分發揮。
(七)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和監管體系
加強對昆侖玉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統一監管和部門間的協調,要改革理順環境管理體制,強化環保工作的統一立法、統一規劃、統一監管。在政府調控方面,要進一步增強基層政府的生態環境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對生態安全的各種有效監控體系。一是建立生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實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和任期目標管理制,把生態建設工作列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內容,對本地區領導干部任期內的生態建設效益進行綜合評價,發生重大生態問題的,追究相關責任。二是健全昆侖玉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綜合決策機制,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重大經濟政策時,必須統籌考慮生態建設。三是建立生態建設工作的審計制度,對生態建設經費使用開展專項審計,確保專款專用。四是強化對排污單位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要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將排污指標分解落實到排污單位。五是盡快建立生態平衡預警制度,對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資源開發、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民眾素質、工業及生活污染、氣候變化等及時做出監測和預警。在市場引導方面,逐步形成昆侖玉產品價格市場形成機制。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生態建設的專項基金,制訂優惠政策,吸納民間資金,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接受社會捐助。
參考文獻:
[1]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青海昆侖玉地方標準[z].2008-01-31.
[2]格爾木市政府辦.昆侖玉產業發展規劃草稿[z].2009-10-10.
[3]王愛華.新疆和闐玉開發利用的現狀分析及對策思考[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09,(2).
[4]白芯華.昆侖玉的前世今生[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
(作者系中共青海省委黨校科研部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