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曉波
馬克思從1843年開始研究經濟到1883年3月14日生命終止的最后一刻,用了40年的時間,殫精竭慮,以他對世界經濟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運作結果的睿智思考,構思并開始了《資本論》的創作。令他遺憾的是,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得以完成,只是在1867年出版了第一卷。但他的光輝思想卻照耀了后繼者的工作。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根據馬克思在著名的海牙代表大會后對資本和勞動關系的精妙闡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出版了《資本論》的第二卷,之后,又于1894年出版了第三卷,這一過程持續了11年之久。接下來,第二國際的領袖、經濟學家考茨基根據馬克思所著《剩余價值學說史》整理出了《資本論》第四卷。這樣,178.9萬字的不朽著作《資本論》全面形成。可以說,《資本論》是共產國際幾代領導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馬克思本人對世界政治經濟的深刻洞察和縝密思考的結合,在世界經濟學術史和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資本論》在世界經濟學術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曾概括性地指出馬克思一生中有兩大發現影響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一是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史唯物主義):二是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即剩余價值規律)。而實際上馬克思的這兩大發現都明確地體現在了《資本論》中。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是運用他發現的唯物史觀來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發展和向更高階段過度的規律的,并且在這一研究過程中以經濟學的視角和研究方法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同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詳盡地論述了他發現的剩余價值以及剩余價值規律,揭露了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也就是進一步揭露了在現代社會,在現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是怎樣進行的。所以說,馬克思主義的精華集中地在《資本論》中得到了體現,在客觀上也豐富了這部著作。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閃亮的觀點所激發出來的智慧的火花推動世界經濟學的研究向前邁進了關鍵的一步,也直接影響了他以后的經濟學家的研究。例如,《資本論》對當代西方經濟學的主要代表熊彼特的發展觀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熊彼特的夫人伊麗莎白·熊彼特說:“熊彼特和馬克思有一共同之處,那就是關于經濟發展過程的看法。”“實際上,馬克思之所以有別于同時代和前代的經濟學家,正是因為他認為經濟發展的特定過程是經濟制度本身所產生的這一看法。”“可能正是由于這一點,一代又一代的經濟學家才又折回到他這里來,盡管他們可能發現他有許多可以批評之處。”馬克思的《資本論》是對以往經濟學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升華。我們從古代經濟學的著作中可以發現,古哲人也曾以睿智的頭腦對經濟科學的內在規律和研究遠景做過膾炙人口的論述:古希臘的色諾芬、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曾在他們的著作中對商品的價格屬性和商品的交換的內在品格作過探討;以配弟為代表的重商學派在同一時代的經濟學家中首次提出了商品流通和世界貿易的理論,揭示了自由流通與貿易自由的關系:以魁奈為代表的重農學派在認真比較了社會生產各個階段的特征之后提出了社會再生產理論;以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理論、利潤理論和地租理論更是把經濟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觀點都局限于經濟學家們狹隘的派別體系中,沒有把經濟發展的動態實質和經濟運行的客觀規律有效結合。馬克思卻以一個哲人的智慧將這些學術成果統一在了一個大的經濟學體系之中,并在對社會經濟狀況和階級狀況作了系統、全面地調研之后,用了40年的時間寫成了《資本論》第一卷,并為以后他人對《資本論》的補充創作準備了翔實的資料。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繼承了前人研究經濟學的精華,而且超越了前人。
《資本論》的研究方法和學術態度開啟了經濟學研究的新局面。與馬克思同時代的資產階級御用經濟學家都認為各種經濟關系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尤其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也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這實際上是用一種靜止的眼光看待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靜化于社會制度的變革之中,得出的只能是片面和狹隘的理論結果。而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研究社會進程中的各種關系,提出“各種經濟關系都具有歷史的暫時性,各經濟范疇、概念都不是永恒的范疇,而是歷史范疇”的觀點,他還指出“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擺脫各種關系,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系的產物。”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創作中突破傳統,勇于創新,以科學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開創了一種嶄新的科學精神,在世界經濟學術史乃至人類科學史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資本論》學術價值研究綜述
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在談到馬克思的經濟周期理論時,評價馬克思是“當代經濟周期理論之父”。經濟學家列昂節也這樣評價馬克思:“馬克思的社會資本再生產的理論直接促使了我對投入與產出關系的思考,并最終形成了投入產出理論。馬克思作為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和哲學家垂范于世界學術界,他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的學術論述永遠在進步理論的背后閃現著智慧的方法和思考的方式,不斷啟迪著我們。”
以羅賓遜夫人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馬克思以及他的《資本論》一直在有形或無形的對西方經濟學家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美]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在他們共同編寫的《經濟學》中指出:一個世紀以前,經濟學的大樹分出了枝干。一個枝干源于馬克思的《資本論》以及他的被人重新發現的早期經濟學著作。另一個枝干通過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而發展成目前的現代主流派經濟學。他們轉引I·柏林的評價:“19世紀的思想家,沒有一個象馬克思那樣對人類產生如此直接、深思熟慮和巨大的影響。”[美]斯蒂格利茨也指出:“最有影響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批評當屬卡爾·馬克思這位生活在英國的德國人。”我國有的經濟學家認為《資本論》對于現代經濟研究的最主要的指導價值集中體現在,它為我們認識現代資本主義的過去、觀察分析現在,研究將來提供了理論思考與研究的導向。現代資本主義主要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發達的、文明的資本主義,我們研究的資本主義也主要是這一階段的資本主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有先見性地對后人提出了這樣的建議:現代資本主義和原始資本主義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既是文明與野蠻的不同,也是發達與落后的不同,但文明和新知往往總是在對比之中得出。馬克思實際上是以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研究資本主義究竟應該研究什么東西,這個范疇究竟包涵哪些內容。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啟迪。
所以,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曾這樣說過,《資本論》的價值不僅僅局
限于剩余價值理論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的經典闡述,它的體系內部和表面都有著巧妙的哲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我們從《資本論》的研究中更能看出,馬克思是一個天才的哲學家。
三,《資本論》對現代經濟學研究的指導價值
《資本論》中的很多觀點是具有預見性的,它對于我們研究社會主義經濟有著指導意義。馬克思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但他的這種思考往往是在他占有大量翔實的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的,后人曾一直傳頌他當年為《資本論》的寫作在大英博物館的艱苦閱讀,即使就是在他流亡國外和饑寒交迫時也從未忘記過資料的收集。這種學術態度造就了他在《資本論》中嚴謹的思考。他在《資本論》中談及未來社會,講社會主義社會時,從來都是十分謹慎的,從不隨便地憑空下結論。一般是在他談到資本主義發展趨勢,在與原始資本主義的對比和對社會生產方式的論述時才談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可能怎樣的,應該是怎樣的。據筆者的粗略統計,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直接對未來社會、對社會主義社會的預測和論述,一共大約64處,第一卷13處,第二卷10處。第三卷41處。這些論述都是對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形態的預測,它們不僅談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還涉及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國家的政權形式,以及政權形式與生產關系的更迭關系。
《資本論》對社會經濟的具體運作方式、現代化大生產、產業結構、市場經濟的研究對我們研究現代世界經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資本論》沒有詳細地談到社會主義經濟的具體運作方式和產業結構的具體內容,但卻在多個方面間接地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的范疇。他在談到現代化大生產、市場經濟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和社會主義的社會共同的經濟規律時,有大量的論述。例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的規律、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規律、價值規律、資本循環與周轉的規律、平均利潤規律、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的論述等等,都對我們有著啟發,我們在結合社會主義社會現在的經濟形態的基礎上,加以取舍和豐富,對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改良和完善都有積極地作用。
《資本論》對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具有指導價值。《資本論>中直接和間接地談到中國一共3處。那時的馬克思就具有先見之明地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未來中國的經濟建設的發展目標作了概括性的闡述。從現在來看,當時的許多論述也許對于我們現在的市場經濟的建設不會有直接的指導意義。但卻啟迪我們在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在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作對比分析時,更好地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面臨的問題。而且,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資本論》中對于勞動力商品、勞動力所有權、資本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的論述對于指導我們進行宏觀經濟結構的調整及與全球經濟的接軌都有理論方面的指導價值。
在《資本論》中體現的研究方法對于我們經濟學研究的方法具有指導價值。在整部《資本論》中,始終都閃現著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對大量文獻的深入研究都是在實事求是的、客觀的原則指導下完成的,這不僅豐富了研究內容,同時也為著作提供了大量的可供引證的內容。再者,像《資本論》中體現的邏輯與歷史一致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方法等都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經濟學研究并為我們長此以往的運用著。
作為一部經典的學術著作,《資本論》將長期地指引著經濟學的研究;作為一部思考方法和研究態度的著作,《資本論》也將成為我們的榜樣。
參考文獻:
[I]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574.商.務印書館.
[2]伊麗莎白·熊彼特3X馬克思到凱恩-斯十大經濟學家前言:2.商務印書~,1965.
[3]資本論第一卷:12.商務印書館.
[4][美]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下),(1 2):1277-1290.
[5][美]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下):366-367.
(作者單位:中共海西州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