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勝,李生校
(紹興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同一區域內不同經濟體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的競爭效應分析
——以長江三角洲地區和浙江省為例
李國勝,李生校
(紹興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文章以長江三角洲區域內所有經濟體引進外國直接投資(FDI)對浙江省產出的技術溢出效應為例,對同一區域內不同經濟體引進FDI的競爭效應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江蘇省引進的FDI與浙江省的產出在統計意義上不存在顯著性關系,上海市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的產出具有微弱的正效應,而浙江省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的產出具有微弱的負效應。由此可見,浙江省引進的FDI質量不高,其他省份引進FDI對浙江省的正向技術溢出效應不夠明顯,經濟結構升級是浙江省經濟增長的必由之路。今后,浙江省在引進外資方面,既要注重外資量的增加,注重引進FDI的總量控制,更要注重所引進FDI的適用性與產業關聯度,以促進浙江省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此外,浙江省在引進FDI上還要與上海市及江蘇省進行協調與合作,充分發揮互補性優勢,杜絕惡性競爭。
外國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彈性系數;經濟增長
張軍認為,地方政府為增長而競爭是“中國經濟奇跡”的主導力量。[1]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江蘇省、上海市和浙江省,自然也在引進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簡稱 FDI)方面展開激烈競爭,這必然在產出方面對浙江省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有必要從數量上了解這種溢出效應影響的正面性或負面性以及影響程度的大小。本文以長江三角洲地區江蘇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引進FDI對浙江省產出技術溢出效應的影響為例進行研究。
經濟增長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2]傳統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經濟增長來自于投入要素的擴張。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吸收FDI以及與FDI相聯系的進口、出口和進出口,還有技術引進與對外直接投資;另一種是自主研發方式。以上兩種方式通過推動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就FDI而言,在理論上關于FDI所具有的溢出效應得到了國內外理論界的一致認可,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1)資金效應。外資流入有利于緩解東道國存在的儲蓄不足與外匯短缺問題,進而促進當地的資本形成和經濟增長;(2)技術溢出效應。FDI不僅帶來資金,而且可以通過示范和模仿、人力資本培訓和流動等渠道產生技術溢出效應;(3)市場外溢效應。發展中國家當地廠商很少能夠擁有發展與管理國際市場營銷所必需的各種技能與資源,通過FDI行為,東道國廠商可以獲得國際市場營銷管理知識以及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從而實現生產擴大與規模經濟;(4)產業關聯效應。FDI通過產業的前向聯系和后向聯系,形成對東道國國內企業多方面的需求,由此對國內投資、產出和就業增長產生乘數和加速作用。當然也有經濟學家提出,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進入將導致國內企業市場份額下降、平均固定成本上升,如果這一需求效應大于技術轉移效應,就有可能降低國內企業生產率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
王選華、陳享廣對國內外FDI的理論與實證研究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評述。[3]、[4]王英和劉思峰在《國際技術外溢渠道的實證研究》一文中,更進一步對之前國內外關于FDI、進口、出口、進出口研究的成果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分類和歸納,并運用以1985年為基年不變價格的1985~2005年時間序列數據測度了各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5]
關于第二種技術進步來源之中的自主創新,國內學者雖然強調自主研發重要性的文章很多,但對自主研發進行實證檢驗的文章并不多,陳柳、劉志彪的論文[6]是一篇難得的計量檢驗文章。這篇文章考慮技術創新(指標以年度專利授權數量表示)和引進FDI發揮溢出效應的人力資本門檻因素,設置擴展的生產函數,并根據此生產函數設定計量模型,運用全國層面27個省份1987~2003年的面板數據,對該計量模型系數進行估計,測度出了專利數、FDI、人力資本存量與FDI占當年GDP比例的乘積、國有產權比例(該指標用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表示)、政府支出比例對產出的彈性。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技術外溢是中國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之一,盡管國內學者對FDI技術溢出效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7]、[8]、[9]但仍然存在兩個方面的缺陷:一是計量模型的設定既缺少經濟理論的支撐,也缺少經濟背景的說明,同時對解釋變量前的系數解讀含糊不清、令人費解甚至產生誤解;二是對同一區域內不同經濟體之間因競爭而產生的技術溢出效應,目前國內研究領域還是空白。本文嘗試從長江三角洲地區引進FDI對浙江省產出的技術溢出效應著手,在這兩個方面進行嘗試。本文除引言和文獻回顧部分外,還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理論方程推導和計量經濟模型的設立、數據來源說明與描述性統計、實證結果與分析、主要結論和政策建議。
盡管有一系列相關文獻[10]、[11]對長江三角洲各省市行業、產業間競爭進行過分析,但有關江蘇、上海、浙江三省市之間為實現經濟增長而引進FDI的問題,目前仍然沒有實證方面的研究。長江三角洲區域內便捷的交通和高存量的人力資本,為FDI在各省市間發揮溢出效應提供了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堅實儲備。因此,有理由相信浙江省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具有溢出效益,上海市和江蘇省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也具有溢出效應。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引進FDI的競爭對浙江省產出技術溢出效應的影響,本文模型的解釋變量只要有各省市引進的FDI就可以抓住問題的重點了。如果引進更多的解釋變量反而會降低FDI對產出技術溢出效應的解釋力度。
關于各省市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的技術溢出效應,首先根據影響產出的經濟背景和所關注的問題設置浙江省擴展的生產函數(1),再由生產函數來推導理論方程進而設置計量模型,具體推導過程如下:

系數轉換(系數轉換關系由系數說明表解釋):

其中,α0、α1、α2、α3、α4、α5是計量模型的待估參數,各變量和系數②的含義分別由變量說明表(表1)和系數說明表(表2)詳細闡明。

表1 計量模型變量說明表
計量模型(6)選取的是各變量1995~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1994年之后中國對外經濟活動開始進入規模巨大和高速發展階段,這樣選取的數據對計量模型系數估計結果的解釋具有典型性。
與被解釋變量lny有關的變量是y,y的數值可從浙江省統計年鑒直接查閱,但這樣的名義值需要使用GDP平減指數轉化為以1995年價格表示的可比值,單位為億元。
與被解釋變量 ln k、lnl、lnfj、lnfs、lnfz有關的變量分別是 k、l、fj、fs、fz,它們的選取如下:
k是浙江省全社會固定資產存量,浙江省統計年鑒沒有該數值,使用永續盤存法進行估算,基本公式為 kt=it/pt+(1-δ)kt-1,其中 kt、it、pt、δ、kt-1分別為第t年的全社會資本存量、第t年的固定資本形成額、第t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1995年的指數設置為1)、資本折舊率、第t-1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存量。基期1995年固定資產存量的估計借鑒張軍和章元的測算,[12]資本折舊率借鑒大多數學者的做法,[13]、[14]取值為5%,依此計算出各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存量;l直接來自于統計年鑒;fj、fs、fz分別是江蘇省實際引進的外資、上海市實際引進的外資、浙江省實際引進的外資,它們都是以美元計值的,需要乘以當年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為加強可比性,它們也用各自省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進行縮減(1995年的指數設置為1)。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具體參見表3。

表2 計量模型系數說明表

表3 各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本文選取的樣本數據是1995~2008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上面的方程(6)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LS)進行估計,所使用的軟件為Eviews5.0(一種計量經濟學分析軟件)。為加強對不同省份FDI對浙江省產出技術溢出效應的認識,分別以沒有刪除解釋變量lnfj、刪除解釋變量lnfj、刪除解釋變量lnfj和lnfs三種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依據統計結果選擇最合適的模型?;貧w結果見表4。
對模型1、模型2、模型3進行比較,從統計意義和經濟意義上來說,模型2較好地解釋了對計量模型(6)式的估計。從模型1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各經濟體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的影響各不相同:江蘇省引進的FDI與浙江省產出沒有統計上的顯著關系,說明江蘇省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沒有統計意義上的明確影響;上海市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具有微弱的正效應,其系數為0.0717,顯著性水平在10%以上,經濟含義在于,上海市引進的FDI每增加1%,浙江省產出就會比較顯著地增加0.0717%,說明上海市引進的外資對浙江省產出具有正效應,上海市引進的FDI對浙江省具有良好的互補作用;浙江本省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具有微弱的負效應,其系數為-0.0537,經濟含義在于,浙江省引進的FDI每增加1%,浙江省產出就會比較顯著地減少0.0537%。浙江省引進的FDI反而對浙江省產出產生了負的溢出效應,很值得注意。這表明,浙江省要么是引進的外資總量過大,要么是引進的外資結構不合理。此外,在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中,數據分別為-0.0531、-0.0537、-0.0130,盡管數值較小,但一致為負。

表4 模型(6)式的參數估計
通過比較固定資本、勞動力和上海市引進的FDI、浙江省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的貢獻,我們發現,對產出貢獻重要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別是:勞動、資本、上海市引進的FDI、浙江省引進的 FDI,彈性系數分別為 0.7132、1.2388、0.0717、-0.0537。浙江省引進的FDI和江蘇省引進的FDI對浙江省產出的貢獻程度明顯小于固定資本和勞動力因素。浙江省目前仍然處在資本和勞動要素投入驅動階段,長江三角洲三省市引進外資對浙江省產出的效應是復雜的,浙江本省引進的外資對浙江省產出具有微弱的負溢出效應,臨近的上海市引進FDI對浙江省的產出具有微弱的負效應,江蘇省引進FDI與浙江省的產出沒有統計意義上明顯的相關性。這不僅說明長江三角洲三省市引進FDI對浙江省產出的溢出效應比較微弱,而且說明溢出效應的正負也很復雜,引進FDI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的說法在本文實證分析中并不成立。
對于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各省市引進FDI對浙江省產出的技術溢出效應,由實證模型檢驗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盡管在資本短缺時期,外商直接投資如同國內生產要素一樣會促進經濟發展(這是外資作為一般資本職能的體現),但引進外資還需要考慮市場容量和市場結構問題,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外資引進量過大或引進結構不合理,引進外資的行業與本土行業產生劇烈的競爭,都有可能給本土經濟帶來負面影響。(2)浙江省勞動投入增加對產出增加的作用最明顯,表明浙江省在一段時期內以勞動密集型為特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將是浙江省一段時期內必然存在的現象,直到勞動這個要素的潛力耗盡為止;(3)浙江省固定資產利用效能較高,資本產出彈性達到0.7132,這可能與浙江省規模以上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富有活力有關。從分析結果來說,只要增加勞動和資本投入,浙江省產出就能夠有比較強勁的增長,但邊際效用遞減說明,要獲得一定比例的增長,固定資產也要獲得相應比例的增長,由于固定資產基數日益龐大,獲得同樣產出所需要的投資規模更大,而這種受制于資源和環境約束的更大規模投資是不可持續的。
在引進FDI方面,我們要打破FDI必然促進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和就業增加的成見。浙江省在引進外資方面,既要注重外資量的增加,注意引進FDI的總量控制,更要注重吸引適用性、產業關聯度與技術水平高的FDI流入浙江省,以促進浙江省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另外,浙江省還要做好與上海市及江蘇省引進FDI的協調與合作,努力發揮互補性優勢,杜絕惡性競爭。隨著浙江省經濟結構調整戰略向縱深滲透,如果引進外資技術含量較低或很高、引進外資過量或引進外資進入投機性行業,不但會削弱行業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導致熱錢操縱市場,形成資產價格泡沫,外資占領國內企業市場渠道,而且會制約經濟發展,進入“外資陷阱”的困境。另外,浙江省龐大的物質資本存量和固定資產投資還可能導致引進外資過剩。這必須結合浙江省物質資本存量、固定資產投資和浙江省引進FDI的規模和結構進一步深入考察。
注釋:
①很多文獻都忽略了理論方程與計量模型的差別,直接把理論方程等同于計量模型或者認為可以從設置的目標函數直接推導出計量模型。
②系數的定義是對(5)式被解釋變量對各解釋變量求偏導數而得到的,其中常數項通過對1求偏導數而得到,這樣得到的系數定義具有明確的經濟含義,方便對計量結果的解讀。
[1]張軍.中國經濟:為增長而競爭[J].世界經濟文匯,2004(5):101-106.
[2]羅伯特·J·巴羅,哈維爾·薩拉伊馬丁.經濟增長[M].何暉,劉明興,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導論1~4,正文 1~5、126~136、158~182、198~312、315~430.
[3]、[7]陳享光,王選華.我國FDI技術溢出效應研究述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9):35-40.
[4]、[8]王選華.我國西部地區FDI效應研究:以重慶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126-132.
[5]、[9]王英,劉思峰.國際技術外溢渠道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8(4):153-162.
[6]陳柳,劉志彪.本土創新能力、FDI技術溢出效應和經濟增長[J].南開經濟研究,2006(3):90-101.
[10]邱風,張國平,鄭恒.對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問題的再認識[J].中國工業經濟,2005(4):77-85.
[11]謝曉波,黃炯.長三角地方政府招商引資過度競爭行為研究[J].技術經濟,2005(8):71-72.
[12]、[13]張軍,章元.對中國資本存量的再估計[J].經濟研究,2003(7):35-43.
[14]張軍,陳詩一.結構改革和中國工業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09(7):4-20.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mpetition Effect of FDI Introduc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Economic Players within the Same Region——Taking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and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Example
LI Guo-sheng and LI Sheng-xiao
(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Zhejiang312000,China)
Taking the technological spillover effect of FDI Introduc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economic players with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on the output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examp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mpetition effect of FDI introduc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economic players within the same region.I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clear stat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introduced by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output of Zhejiang province;FDI introduced by Shanghai has the weak positive relation with the output of Zhejiang province;and FDI introduced by Zhejiang province has a weak negative relation with the output of Zhejiang province.So,the quality of FDI introduced by Zhejiang province is not very high;FDI introduced by other provinces has no obvious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Zhejiang province;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upgrading is the inevitable way for Zhejiang province to realize the economic growth.In the future,in introducing foreign investment,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not only to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foreign capital,but also the quantitative control FDI;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introduce more suitable FDI with high degree of association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Zhejiang province.Besides,in introducing FDI,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coordinate and cooperate with Shanghai and Jiangsu province,overcome their own weak points by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s strong points,and eliminate the cut-throat competition.
FDI;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elastic coefficient;economic growth
F830.59
A
1007-8266(2011)01-0053-05
李國勝(1971-),男,安徽省舒城縣人,紹興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技術經濟學;李生校(1962-),男,浙江省紹興市人,紹興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