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方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鄭東新區某綜合樓工程四新技術的應用
張東方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分析了鄭東新區某綜合樓工程中有關粗直徑鋼筋機械連接等四新技術的應用情況,可以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四新技術;應用
鄭東新區某綜合樓工程地處鄭東新區的交通樞紐,該工程建筑面積約42 000 m2。地上主體十二層,地下二層,結構形式為框剪結構,建筑高度57.1 m。
為爭創本工程達到魯班獎工程標準,高質量、快進度建成該工程,實現工程預定目標,工程中大量應用四新技術,在確保質量目標的前提下,降低成本7%,從而達到提高效益、縮短工期、保證質量的目的。
為了圓滿完成施工任務,公司派出了精干的項目經理部,采取了切實可行的組織、管理措施,確保關鍵施工技術攻關研究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的順利開展,具體措施如下:
根據公司近幾年推廣應用新技術的成功經驗,從制定方案伊始就狠抓組織落實,同時項目部把新技術應用項目進行分解,落實至班組,責任到人;并在新技術應用過程中及時進行檢查、驗收和把關,為示范工程的創建提供保障。
將本工程定為公司推廣應用新技術示范工程,并申報河南省推廣應用新技術示范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研究,結合施工實際情況,提出在直螺紋連接施工等多方面開展關鍵施工技術研究,在7個方面開展推先應用工作。
本工程混凝土配置中選用與水泥相匹配的高效減水劑,使用粉煤灰等礦物摻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做膠凝材料。在施工中采用場外集中預拌商品混凝土,現場泵送技術。充分的滿足了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確保了混凝土工程質量,加快了施工進度,機械化程度高、用工少、生產效率高。工程基礎及主體混凝土總用量約為12 200 m3,該項新技術應用有效地提高了混凝土耐久性,降低了工程成本。
本工程中直徑≥18 mm鋼筋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該技術是通過不同工藝方式將鋼筋端頭加工成螺紋,再用帶有內螺紋的連接套筒將兩根待接鋼筋連接起來。該工程在柱、梁鋼筋連接中共計19 496個接頭采用了直螺紋連接技術,覆蓋率為87%。經現場抽檢和物理性能檢驗合格率達100%,能充分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通過應用此項技術,接頭質量可靠,節約了鋼材,提高了工程質量,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成本。
工程屋頂管桁架結構,中間部分縱向為主桁架,環向為次桁架,節點相貫焊接,中間最大跨度為72 m,桁架厚約3 m。管桁架采用整體提升及空中散拼吊裝法,局部搭設腳手架。根據該項工程的特點,在類似工程整體吊裝所累積的經驗基礎上,決定對該工程采用在地面分片組對焊接,用拔桿整體吊裝就位,在進行高空對接的施工方法。該工程采用此技術縮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質量,很好的滿足了使用功能要求。
安裝工程包含給排水、電氣、消防、通風與空調、弱電等多個系統,采用了管線布置平衡技術,管線布置綜合平衡技術是一項新型施工管理技術,能更好的落實和調整各方的各項要求,合理的分布機電工程各專業管線的位置,最大限度的實現設計和施工之間的銜接。通過采用綜合圖紙解決在保證使用功能情況下機電系統內部管線的標高和位置問題,避免交叉時產生沖突,同時配合并滿足結構及裝修的各個位置要求。通過此技術實施可以在排列各種管道時考慮運行管理維修和二次施工,并使機電安裝單位主動進行成本控制,減少施工后的拆改工作量,節約了資源,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成本。
本工程主體填充墻采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砌筑,該材料具有自重輕、保溫效果好,在施工中我們重點解決的主要問題為如何保證砌筑質量,避免砌體與鋼筋混凝土之間產生裂縫。重點注意砌筑時質量技術要求,并待結構變形穩定后處理框架梁底與砌塊之間的縫隙,注意采取措施減少冷橋和提高砌體的保溫性能。應于此技術的砌體數量為2 587 m3。采用此技術不僅加快砌筑速度、減輕墻體自重,建筑功能改善,并且使造價降低。
該工程衛生間及屋面均采用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它是具有特定長度、寬度和厚度的柔性防水材料。本工程使用面積達9 276 m2。該卷材彈性大、抗拉強度和延伸率高,具有低溫柔性好,高溫不流淌、不脆裂、耐疲勞、抗老化、施工方便,使用中防水效果好。
本工程采用全站儀坐標法放樣技術進行工程測量放線施工。工程外觀造型復雜,為保證其外形效果體現設計意圖,測量放樣必須給予足夠重視。本工程采用AutoCAD技術結合全站儀進行施工放樣。簡化了放線工作,結果準確可靠,測放精確快捷,確保了工作的高效率、高精度。
從投標、管理、施工技術到資料整理完全實現電子計算軟件系統化,使所有資料規范、整齊、標準,確保了工程質量,加快了工程進度,降低了工程成本,推進計算機在建筑行業的應用,使企業的項目管理向智能化邁進。
本工程通過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和大量新技術綜合推廣應用,解決了多項施工技術難題,并取得了縮短工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的綜合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