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環境保護局守護一江清水 推進科學發展


曹娥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的第三大河。主流發源于金華市磐安縣,自南向北橫貫紹興市全境匯入杭州灣。干流全長197公里,流域面積6080平方公里,其中紹興市境內面積5169平方公里,占紹興市總面積的62.6%。曹娥江是紹興人民的母親河,孕育了幾千年的古越文明。但是近些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流域內無序開發、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染、河道采砂洗砂、水土流失等現象較為突出,對曹娥江流域水環境安全形成威脅。特別是因浙東引水工程等需要而建設曹娥江河口大閘樞紐工程并蓄水以后,曹娥江從原來的入海潮汐河流變成了一條具有流速減緩等特征的內河,水體自凈能力下降,而曹娥江干流作為浙東引水的水源和通道又必須保證良好的水質,因此對曹娥江流域的水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改善曹娥江生態環境,保障曹娥江流域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按照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2009年8月,紹興市成立了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立法前期準備工作領導小組。同年10月,成立了市人大、政府及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立法起草工作組,經過充分征求各級人大、政協及環保等部門和基層群眾的意見,于2010年5月,向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上報了《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草案)》,正式進入立法程序。9月底,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進行第一次審議,11月25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全票通過了《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
《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全文共39條。對推動建立健全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機制,規范流域建設開發行為,加大河流管理保護力度,促進全面、持續改善曹娥江水環境質量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在困擾曹娥江流域已久的工業污染、過度開發和采砂、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的解決上做出了許多創新。《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的頒布實施,是紹興環境保護歷史上一項事關全局、事關長遠、事關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事,為紹興市更加有效地保護曹娥江流域水環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
突現科學性。將曹娥江保護目標定位為生態之河、文化之河、景觀之河,突破傳統的水利工程僅限于治水功能的單一思路,既突出水污染防治這一重點,又對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合理利用等提出了要求。


注重協調性。改變了各地分治,難成合力的現狀,較好地協調浙了曹娥 江流域水環境保護中各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有效地處理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
把握區域性。在維護法制統一的前提下,突出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特殊情況和時代背景,有針對地作出規定,使條例更加符合流域管理的實際需要。
明確范圍,實行分級保護。曹娥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的第三大河流,其流域85%位于紹興境內。條例結合流域實際,把從新昌鏡嶺大橋以下的澄潭江及其堤岸每側一般不少于50米、嵊州市南津橋到曹娥江大閘的曹娥江干流及其堤岸每側一般不少于100米的區域,劃定為曹娥江流域水環境重點保護區,要求從嚴管理和保護。
建立機構,理順管理體制。條例規定,紹興市曹娥江保護管理機構代表市政府監督曹娥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明確規定其具有監督檢查流域內各縣(市)政府、各部門流域水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并進行考核評價,組織編制有關保護規劃,協調跨界水污染事故處理等權責。
突出重點,嚴控工業污染。針對原來流域內重污染企業較多的實際,條例規定曹娥江流域水環境重點保護區內已建成的化工、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印染、電鍍、造紙等工業類重污染企業,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轉型改造或者關閉、搬遷,其他排放水污染物的工業企業限期納管。在重點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所有排放生產性污染物的工業類建設項目。
夯實基礎,加快村鎮環保設施建設。由于曹娥江流域內城鎮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還相對不夠完善。條例規定流域內有關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統籌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完善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各行政村應當在條例實施后5 年內實現生活污水按規定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并建立長效保潔機制。
規范管理,加大河道采砂作業監管。針對曹娥江流域過度采砂作業破壞河道河床,影響水質等問題,條例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采砂規劃,并規定采砂實行許可證制度。采砂作業應當按照許可證規定的范圍、作業方式進行,不得破壞河床、河岸、航道及生態環境。
著眼長遠,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曹娥江流域是紹興的傳統農業區,這個現狀在今后較長時間內仍不會改變。條例規定重點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已建成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應當限期搬遷或者關閉。同時要求切實加大流域內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