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偉,練振堅,王應球,符 俏
(海南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海南 海口 570102)
康復醫學是一門誕生于20世紀40年代的新興學科。其任務包括對殘疾和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和處理,目的是使傷病員和殘疾人盡量恢復生理、心理、職業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功能或能力,促進他們融入社會,改善生活質量并極大限度地降低致殘率。
康復醫學在醫療上的實踐主要靠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和康復護士來實施。其中康復治療師負責執行具體的康復治療任務,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語言治療等。現代康復醫學近幾年越來越受重視,人們對康復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擁有大批合格的康復治療人才是康復醫學現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針對康復治療師的相關情況,于2011年對海南各個專科康復機構以及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進行了調查。
向海南地區主要康復醫療機構和綜合醫院康復醫學部發出調查表,由各醫療機構相關負責人填寫,采用郵寄表格由調查對象填報寄回的方法。最后總共調查了16家康復科室的基本情況,包括康復床位數、主要業務范圍、人員結構等;治療師基本情況,包括學歷、職稱、所學專業、現從事崗位、從業時間、培訓情況等。
共發放調查表20份,共收回16份,回收率為80%。總共調查機構16家,總床位數238張,醫師79人,治療師175人,醫師:治療師為1:2.2。,調查結果根據回收調查表統計,所調查的16家康復機構中,有12家把神經康復作為主要業務范圍,開展頸肩腰腿痛康復的機構有6家,開展骨科康復和兒科康復的分別是5家和3家,而能夠系統地開展燒傷康復的只有2家,各康復機構的主要業務范圍如圖1。各機構的治療師學歷構成、職稱構成、專業構成、從業時間及專業構成見表1。從學歷上看,中專和大專學歷的治療師占治療師總數的64%,本科學歷的治療師占35%,碩士學歷的僅占1%,而博士為0。從職稱上看,初級職稱者超過86%,中級職稱者僅14%,副高以上職稱者為0。從從業時間上看,從事康復治療工作一至十年者占80%,十年以上工作經驗者不到20%。從專業上看,康復專業出身的治療師僅為24%。

圖1 開展各種專業的機構數

表1 治療師的基本情況
3.1 現狀 根據上述表格分析統計,不難看出海南康復治療師隊伍現狀具有以下特點及問題:①康復業務主要開展的方向集中在神經康復領域。②治療師學歷較低。③高職稱高年資治療師缺乏。同時,此次參與調查的各個康復醫療機構都反映治療師嚴重不足,普遍存在著大量患者排隊苦候治療師的現象。許多病人都反映,預約一位最普通的治療師做一次治療,比掛號看個省優專家門診還難。由此可以看出,我省目前潛在的康復需求是非常巨大的,而現有的康復治療人員遠遠滿足不了廣大康復病人的需要。2010年底,在第五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上,有關專家曾指出我國康復服務發展前景巨大,國家也計劃在2015年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約7 000萬有康復需求[1]。而且除殘疾人、老年人這類特殊人群,普通人也有康復需求,比如對頸椎痛、腰背痛、運動導致的關節痛等,都可以通過運動康復手段、借助理療工具進行治療。康復人才的匱乏是制約中國康復醫學事業發展的“瓶頸”。據估計,到2015年,中國至少需要35萬康復技術人才[2]。
3.2 原因 ①在我省,因經濟文化等條件制約,康復醫學的發展較內地慢,大多數從事康復治療的人員都是從別的專業轉變而來,在全省范圍內還未形成大規模、學術性強的專業團體。②因為社會認可度不高、薪酬待遇不具有競爭力等不利因素,有經驗的醫師不愿選擇康復領域,優秀的學生也不愿選擇康復專業[3]。③康復治療在我省的宣傳與推廣較局限。康復醫學發展的時間較短,還未形成大規模有效率的推廣,許多臨床醫師和護士同樣不明白康復治療究竟是怎樣一種治療,普通老百姓對康復治療的認識就更局限了[4]。④因應著“國際旅游島”的聲名大起,各類推拿按摩、足療、蒸汽桑拿等等非醫學類的私人保健機構都大打“保健”、“中醫”、“康復”等名號,滿大街的各類保健場所都掛牌聲稱“專業保健康復治療”,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廣大人民群眾,導致不少老百姓將康復治療師誤認為僅是單純傳統的“按摩師”“足療師”等[5]。這種現象極大程度地加深了民眾的誤解,尤其不利于康復醫學的發展。⑤因為眾多歷史原因,我省康復醫學發展前期的治療師隊伍大多是在早年由臨床或護理、中醫等專業的人員經過培訓后轉變而來,因此導致目前康復治療師學歷教育和職稱晉升混亂的問題。而目前國內至今也沒有一套明確可行的標準與規范,由此導致我省康復治療師隊伍的職稱普遍較低且混亂,這種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治療師個人待遇與發展[6]。
3.3 對策 雖然我國整體的康復事業相對國外先進國家而言,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但我們可以參考學習國外一些先進的模式。比如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其康復醫學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日本發達的經濟,穩定的籌資渠道為康復事業提供了扎實基礎,健全的法律制度為康復事業提供了堅強保證,由政府牽頭逐步建立富有活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吸引了較高素質的康復專業技術隊伍,始終強調堅持以人為本、為殘疾人服務的理念,這些都是日本康復事業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7]。日本對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是根據社會需求來確定的而不是處于一種盲目、無序的狀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康復治療團隊的素質水平。在日本,殘疾人受到政府以及社會的高度重視,因此專業康復治療人員的經濟與社會地位也都是非常高的,大多享受公務員待遇,由此吸引大量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從事康復工作[8]。
由此參照日本康復事業成功的經驗可知,我省康復事業的發展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①大力發展經濟,有強大的經濟支持醫療保障體系,才能從根本上發展康復。②政府等職能部門對康復醫學事業的大力支持與投入,是改變現今康復工作環境與社會狀況最根本的力量。③改變大眾觀念,改變重醫療輕康復的現狀,將帶來更多的康復工作者就業機會,提高待遇,營造良好的醫療氛圍。④盡快完善康復教育體系與職稱認定標準,加速康復人才培養,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必須看到,我國殘疾人數量龐大,經濟支付能力相對較低,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康復需求和需要間還存在脫節現象,我們的國情決定了社區康復是較為適宜的康復形式。考慮到海南優越的自然環境與養生傳統,積極發展康復醫學已成為我省特色醫學發展的新方向。
[1]李洪霞,張鳳仁,趙 揚.康復治療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9:3-4.
[2]劉 嬋,陳 翔,湯行錄.我國康復治療師培養的幾個問題[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9):895-896.
[3]張 敬,陳 穎,林鐵琴.淺談康復治療師本科教育[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9):899-900.
[4]范秀英.以需求為導向改革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康復治療專業課程[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1):88-89.
[5]洪 波,鄭 軍.療養康復醫學學科發展構想[J].中國療養醫學,2010,1:51-52.
[6]羅治安,陳卓頤,羅洪英,等.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4):398-400.
[7]陳 鈁.日本理療師培訓現況及啟示[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7,14(6):466-467.
[8]袁 華.日本康復醫學現況[J].中國康復,2008,23(5):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