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波
(大城縣第一中學 河北 廊坊 065900)
文獻[1]指出:現行高中教材中設計的分別演示通、斷電自感現象的兩個實驗(如圖1、 圖2所示),最大缺點在于把通電自感和斷電自感兩種現象割裂開來.且兩實驗分開做浪費時間,也不易解釋斷電自感實驗中接通瞬間燈泡的突然閃亮.因此完全可以用斷電自感實驗裝置同時觀察通、斷電自感現象;既省時省力,效果又好.此設計尊重事實,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實驗現象,效果頗好.

圖1 圖2
筆者認為原斷電自感實驗電路可再進一步改進,效果會更好.而且原通電自感實驗電路也可進一步改進加以利用,同樣也能既演示通電自感又能演示斷電自感.自感是一種特殊的電磁感應現象,遵循楞次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通、斷電自感現象都是相伴發生的;通之后必然要斷,斷之前必要先通.所以演示通電自感現象在斷開時必然存在斷電自感,演示斷電自感現象在通電時也有通電自感.只是由于器材諸多性能所限沒有宏觀表現出來.既然理論上存在這種現象,與其給學生完美的解釋,為什么不把它變成可以觀察到的現象讓學生真切地去體驗呢?為此,筆者對實驗電路做了設計改進,器材重新選配,以期達到完美的演示效果.

圖3
如圖3所示 ,該設計保持原有圖1電路模式,A1用一組LED發光二極管D1(發光二極管具有單向導電性,且電阻大,發光所需電流小等特性,正好符合本電路要求)取代,A2用另外兩組LED發光二極管D2,D3反向并接在一起取代,其中D1,D2同向正向導通.
器材選配:LED發光二極管組D1,D2用相同顏色的10~15個發光二極管并接在一起,可以做成箭頭形狀以表示電流方向,D1,D2電流指向相同,D3用另一種顏色的10~15個發光二極管并接在一起,也做成箭頭形狀與D1,D2電流指向相反.L用自感系數大、直流電阻約10~20 Ω的線圈(可用功放輸出變壓器或大一點的電源變壓器副線圈),R,R1用0~50 Ω電位器,電源用4節一號電池.

圖4
如圖4所示,也保持原有圖2電路模式,用兩組不同顏色的LED發光二極管D1,D2反向并接在一起取代小燈泡,也都做成箭頭形狀用來指示電流方向.線圈、電源與設計方案一配置相同,可以共用,上述兩實驗設計可安裝在一塊演示板的正、反面.
(1)首先閉合圖3中開關S,調節R,R1使LED發光二極管D1,D2達到相同的合適亮度,斷開S.
(2)再次閉合S,發現D1滯后于D2正常發光,說明L有通電自感.
(3)斷開S,發現D2立即熄滅,而D1,D3稍后同時熄滅,說明L斷電時也有自感電動勢產生,并且在回路L-D1-D3-R-L中形成D3指向的電流,注意觀察感應電流的方向,D2中不再有電流.
(1)閉合圖4中開關S,D2不亮,D1先閃亮一下然后明顯變暗,說明電流方向沿D1指向,D2不導通,D1導通.L在接通瞬間由于通電自感產生的感應電動勢阻礙了L中電流的變化,導致L,D1兩端的電壓先大后小,流過D1的電流先大后小,說明通電時存在自感.
(2)斷開開關S,發現D1慢慢熄滅,D2閃亮一下,說明L有斷電自感,并且斷電時在回路L-D2-L中產生了D2指向的感應電流.
重新設計的兩實驗裝置不僅能在同一電路中演示通、斷電自感現象,而且能直接觀察感應電流的方向,色彩、閃亮效果都非常好,有助于學生全面地認識自感現象.以往的實驗裝置從未能如此全面地體現自感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可選擇使用,也可共同使用兩實驗裝置.
參考文獻
1 蔡志東, 潘才連.用斷電自感實驗裝置同時觀察通電和斷電自感現象.物理通報, 20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