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良溪
(廈門同安第一中學 福建 廈門 361100)
科技游園活動中的趣味物理實驗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與延伸,是開放實驗室的一種形式,也是科技游園活動的重頭戲.設計、組織良好的趣味物理實驗,為學生創設賞心悅目、富有情趣的物理意境,誘發他們去思考與探究,并對實驗現象或結果作出科學的解釋,不僅能幫助他們復習、記憶、理解學過的物理知識,培養聯系實際的能力,而且還能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吸引其探索新的物理現象和規律,增強學習物理的志趣,同時也會給他們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下面擬談我們在實驗的設計上主要做的幾方面工作.
趣味性是科技活動的重要特點,科技活動就是要讓青少年在娛樂中受教育,在愉快的氣氛中把學習科學技術這一艱苦的智力活動,由好奇、興趣轉化為喜好、熱愛、追求,進而上升為自覺探索.為此,我們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巧妙地設計、組織、表演新奇有趣的實驗,使他們在愉快的氣氛中探討問題,接受知識.例如,表演手立雞蛋(圖1).

圖1 表演手立雞蛋
學生會想:橢圓形雞蛋怎樣立起來?表演者用手扶著雞蛋,不停地輕旋著,雞蛋立起來了!提出問題:手立雞蛋包含什么物理知識?請學生參與,一旦表演成功還可以獲一份獎品.于是學生就自動排隊等候,躍躍欲試.
趣味實驗設計的要求:
(1)項目實驗表演的時間不宜過長,因為是活動,表演人員流動性大;
(2)選擇較大的場地,因為參加活動的人不僅有主持人,有參與做實驗的同學,每次做實驗都有一個或多個同學,而且旁邊還會圍著許多觀眾;
(3)實驗的可見度要高,要能夠使所有參與人員都觀察清楚,即能把物理過程的變化現象或規律清晰展示出來;
(4)提供的器材要大一些,不能過于微小,因為場地大,人員多;
(5)被觀察或感受的主體對比要強烈,要有明顯的效果,例如,通過聲音、色彩、圖像等手段來表現;
(6)要確保實驗儀器在活動期間不出或少出故障,實驗操作方法除了技巧外,不能繁瑣;
(7)實驗的難易程度要適宜且要有安全性.難度小,學生不易有興趣;難度大,學生易失去興趣,不愿意再探究下去.

圖2 感受自感現象
例如“自感現象”實驗游戲,參加人數可以是5個、10多個或是全班學生,大家手拉手,首尾的學生各自用一只手接觸串聯電池的兩端.當開關閉合后再斷開,結果大家沒有異常感覺.而當在電路中并聯一個鎮流器,電路如圖2(a),當開關閉合后再斷開,學生有觸電的感覺,幾乎同時叫或跳了起來,但不危險.學生感到這個物理實驗的刺激性、趣味性,又了解其中蘊涵的物理知識,可謂終身難忘!學生實驗如圖2(b).
在歷史上,刺激的實驗游戲,如大家所熟知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旨在證明有大氣壓力存在.1654年5月8日,德國馬德堡市的市民們看到一件令人既驚奇又困惑的事情:他們的市長奧托·格里克把兩個直徑30多厘米的空心銅半球緊貼在一起,用抽氣機抽出球內的空氣,然后用兩隊馬向相反的方向拉兩個半球,“連16匹馬都不能把它們拉開……”市民們驚奇地問:“是什么力量把它們壓合得這么緊呢?”……又如,最壯觀的是18世紀法國人諾萊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做的表演,諾萊特邀請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員臨場觀看萊頓瓶的表演,他讓700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隊伍全長達900 ft(約275m).然后,諾萊特讓排頭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萊頓瓶,讓排尾的握瓶的引線,一瞬間,700名修道士,因受電擊幾乎同時跳起來.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口瞪目呆,嘆為觀止.諾萊特以令人信服的證據向人們展示了電的巨大威力.
總之,精心設計與組織趣味性強的物理實驗,讓物理科技游園活動呈現的許多新奇的物理現象和近代技術,自然地引起學生濃厚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心理;活動一旦有收獲,有創新,就會使興趣穩定,就會繼續探究,從而開發智力,提高能力,起到“興趣是最好老師”的作用.
趣味物理實驗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為一體.在物理實驗表演與探究中,趣味性是手段,不是目的,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汲取知識,培養對物理的興趣和探索精神才是目的.我們切不可盲目地一味地追求趣味性,把實驗表演搞成一出毫無思想的鬧劇.我們要把表演與探究有機地結合好,設計實驗項目必須注意這些關系.運用趣味性設計方式,力求使活動內容和形式生動、風趣、幽默,以“新”引趣,以“創”引趣,以“疑”引趣,在趣中長智.例如,氣懸球實驗(或叫氣流頂球實驗,圖3),我們設計許多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他們得到訓練思維、增長知識的機會.

圖3 氣流頂球實驗
(1)問題思考與探究
1)為什么乒乓球(或氣球)會被鼓風機吸住?
2)試分析乒乓球(或氣球)懸浮在空氣中應用了什么原理.
3)試分析乒乓球(或氣球)浮在空氣中時的受力情況和球周圍的氣壓大小.
4)如果氣流豎直向上吹,球將會怎樣?此時受力情況又是怎樣?
5)為什么球同時在旋轉?為什么它會隨氣流(氣柱)在移動?在生活或生產中,有哪些地方,哪些東西利用了這一原理?或者說哪些生活、自然現象可以用這一原理來解釋?
(2)知識運用
1)氣壓的變化對物體的作用力;
2)空氣浮力的工作原理;
3)伯努利原理在氣體中的應用.
像類似實驗,通過“新奇”現象,教師創設“疑問”,引出趣味,備受學生青睞.它有三個特點:
(1)所要研究的現象,貼近生活,學生有親切感,易于引發他們通過實驗去了解其中蘊涵的物理原理;
(2)實驗現象新奇,似乎與情理相悖,但它趣味誘人,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探究的欲望.教師可以設計許多問題供學生思考,學生可以在探究過程中得到求知的滿足;
(3)實驗器材簡單,實驗條件及難度不高.
綜上特點,我們設計集知識、趣味、探究于一體的實驗為學生提供探究性學習,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對物理實驗探究性本質的理解和提高探究能力,也讓他們的興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在設計活動項目時,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性,我們根據學生求知欲強、活潑好動的特點,積極創造輕松、民主的氛圍,增強表演者與觀眾的互動關系,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例如,事先讓學生自主報名當節目主持人,每個節目1~3人,然后對主持人進行集中培訓,讓他們自主進行操作.
我們要求主持人把節目主持得生動、火爆,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每個節目都設有展板,主持人要結合展版上的節目簡介,編好解說詞,認真考慮使實驗表演與適時的解說有機地結合起來.解說對觀眾的觀察、思考等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應力求簡潔、風趣,富有啟發性.做到動情的介紹,精彩的實驗,創造高潮迭起的效果,吸引同學來參與,把知識性寓于趣味性、探索性中,使觀眾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我們還規定實驗表演與探究和游戲的規則,要求學生(參與的觀眾)在表演開始前,說出對實驗結果的預測,實驗結束后,對現象進行解釋,允許并鼓勵有不同的見解.觀眾參與不僅要會表演,還要了解儀器的結構,能說出其中的物理規律或知識,能按規則完成實驗游戲并回答相關問題就給他一份獎品.
我們組織的科技游園活動 ——趣味物理實驗部分,設計了30余個以中學物理知識為背景的實驗.這些實驗簡單易于操作、趣味性極強,在走廊、操場這些寬敞場地擺出,參與者不僅過了“游戲癮”,還消除了對理科實驗的畏懼心理,建立起對物理學的興趣.教師們說:“讓學生玩這些東西,動手又動腦,和那些幾百上千元的儀器一樣,對培養學生來講都是不可缺少的.”學生有的說,學校的科技活動給了他們展示才能的機會,也給了他們動手制作的信心,在參與中豐富了課外知識,受益匪淺;有的說是校園濃厚的科技氛圍培養了他們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