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慶 黃艷艷 王傲群 王偉欣
我國中小企業成長迅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資金短缺,人才匱乏,自身素質不高,管理混亂等缺陷,進而導致許多中小企業遇到危機時難以生存或發展受阻。促進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除了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等外力因素,更多的還需中小企業的內力提升,提高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構建合理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從而推動中小企業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提高社會貢獻率。
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中小企業只有不斷向市場推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便于根據市場形式的變化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映;能抓住時機,調整經營方向,改變經營理念,調動所有的資源集中在某一項目上進行創新,開發出大企業暫時不能顧及的領域,搶先占有市場,樹立企業特色品牌和形象。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猛烈沖擊了我國的產品市場,許多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為基礎的中小企業,面臨著企業的產品滯銷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這類問題,必須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調整產業結構來分散風險。產品附加值低、只靠低成本的勞動力進行簡單加工在目前激烈的競爭市場上注定被淘汰,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必須進行科技創新,吸收和培養自己的研發人才和隊伍,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擺脫依賴被動的局面。
“貼牌生產”指企業付出的是實物成本,而品牌持有者付出的是無形資產,相比之下,生產者承擔更多的市場風險,而品牌持有者擁有更多的經濟利益。沒有自己的品牌作為支撐,企業只能給人家做“嫁衣”。因此企業必須進行科技創新,以新設計、新工藝、新產品來開拓市場,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促使企業的科研事業蒸蒸日上,讓企業的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從而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科技投入通常是從科技型人力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的投入比例上加以反映的。本文選取10家中小企業(均已在中小企業板上市,行業性質都屬制造業)2009年年報中的數據作為統計樣本,見表1。以其中科研人員的投入比例方面來反映企業科技人員投入水平,具體分析研發人員數量占全體員工的比例和高學歷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所占比例與中小企業利潤總額之間的關系,即人力資源的投入的比例與中小企業績效水平是否存在相關性。

?

從以上分析的結果中可以看出,r1=0.26<0.3,為弱相關,說明中小企業研發人員的所占比例與企業產生的績效水平之間基本上不存在顯著關系。中小企業在進行科技創新的同時,可以不必太重視科研人員的數量,它與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之間不對等。r2=0.67,屬于顯著相關,說明中小企業高學歷員工投入比例與企業產生的績效水平之間有一定的線性關系,即員工學歷的高低越高,企業的績效水平越好。只有具備高素質的科研人員,才能為中小企業在技術上、經濟效益上帶來優勢和競爭力。據統計,在隨機抽樣的這10個中小企業中,??茖W歷的技術人員和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職工人數的比例只有20.35%和12.11%,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職工卻高達67.54%,而據分析企業創新人員素質的高低與企業績效水平一般呈正向的關系。所以中小企業要注重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不僅對創新人員進行有效的物質獎勵,更要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培養其精神風貌,造就復合型創新人才。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可以通過企業、研究機構、大學之間開展合作創新,廣泛吸收人才,探討難題,積累經驗。
(1)從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析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圖1 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百分比
在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動中,R&D活動處于最核心的位置,R&D經費是衡量科技創新資金投入的主要指標之一。國際上一般認為,技術開發資金占銷售額1%的企業難以生存,占2%的可以維持,占5%的方有競爭力。通過對樣本2009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析顯示,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占據的營業收入較高,這是由于其行業性質決定的。中小企業只有進行科技創新,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企業的績效管理水平才高,競爭力才會強。進一步對圖1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基本可以維持”的占整個中小企業的70%,20%的中小企業“難以生存”,還有剩余10%的中小企業“競爭力強”。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績效管理水平不高,進行科技創新的能力有限,對科技創新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或者對科技創新的理解存在偏差,從事的經營管理模式還停留在傳統形式上,導致大多數中小企業績效管理水平低下,績效水平停留在“基本可以維持”的狀態?!半y以生存”的中小企業只有力主通過自我創新來謀求生路,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才能達到“基本可以維持”的水平?!盎究梢跃S持”的中小企業不能安于現狀,要再接再厲,不斷自我創新,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形成品牌優勢,樹立企業形象,從而增強競爭力,達到“競爭力強”的水準。
(2)研發費用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根據表1,對樣本的研發費用和利潤總額進行相關性分析,經計算r3=0.92,為高度相關??梢?,研發費用與企業的績效水平呈正相關,說明企業科技支出比例越高,企業的成長性越強,績效水平越好。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增強企業的績效水平,提高競爭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增加對新產品、新技術、新項目資金的投放,一般情況下,績效水平好的企業可以在5%以上考慮,績效差的企業可以在5%以下考慮,如果企業沒有能力研發,可與研發機構、各大高等院校開展合作,看準有市場前景的項目,迅速加大資金的投放,加速積累,確??蒲薪涃M及時投入,準確使用,使之達到提高中小企業績效水平的目的。
產品創新指中小企業在產品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對其產品所從事的改進、提高或發明的創新活動。據統計,我國每年中小企業科技成果約有3萬項,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就占了65%,其實現的經濟效益比普通中小企業平均高2-3倍。由此可見,中小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是市場拉動型的,科技創新越多,則企業的成功率就越高,實現的利潤就會越豐厚。中小企業靈活的機制十分有利于技術改進和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創新產品分為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兩者之間往往是互相影響,互相交融,互相促進,并與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普遍認為,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越多,則產生的經濟效益就越高,績效管理取得的效果越好,企業的發展勢頭越旺。因而,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在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必須與國家創新體系相結合,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開發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產品,樹立信譽。相信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入,加上企業自身的不斷重視,企業的業績、效率、效益都會迅速提高,規模會不斷擴大,發展也會更長遠。
科技創新能力對中小企業績效具有重要影響,中小企業需要構建以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績效評價體系。評價指標可以從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兩個維度來考慮,應更加側重對非財務指標的衡量。
人才資源的投入包括對人才培養、培訓、利用、吸引四個方面,要想造就高素質人才,必須加大對人才資源的投資力度,包括教育投資、科技投資、待遇投資等,把優秀的有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選拔到相應的科技創新崗位。
企業要在高校、科研院所之間建立起合作橋梁,創造條件,引導產學研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建立一批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協調發展的產學研聯盟,充分發揮科研院所技術、人才的優勢,加速創新產品的研發,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源頭,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
R&D是科技創新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具體體現。企業應提高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合理加大對R&D的投入,確保研發費用不低于當年銷售收入的5%,消除怕投入的思想,客服功利主義,樹立創興興業的信心。企業應具備前瞻性的眼光,看準市場走向,研發創新產品,對支持企業發展將產生巨大的動力,也是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保持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小企業必須建立以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績效管理評價體系,才能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競爭力。中小企業需要繼續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加快新產品研發、老產品升級換代;進一步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實施精益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多方集中管控,確保產品品質精益求精;繼續深化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時掌握前沿技術;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工作。進一步加大人才積聚力度,繼續深化人力資源系統化管理,全面實施新的績效、薪酬管理制度,最廣泛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進個人績效和團隊績效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