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以亞歐大陸橋為東西通道,東部可通過中國其他省區與東亞國家相通,西部可穿越中亞等國與西歐大陸交流,南部與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北部與蒙古國和俄羅斯相連。新疆是我國鄰國最多、邊界線最長的省區,也是我國通往中亞、西亞、南亞和俄羅斯及歐洲的重要陸路通道,具有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地緣優勢。國務院32號文件《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已明確提出,新疆將實施面向中亞的擴大對外開放戰略,建設成中國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進口能源的國際大通道以及開拓國際市場的新亞歐大陸橋。
在西部大開發及新疆“內引外聯、東聯西出”發展戰略的推動下,新疆的外貿進出口總額近年來增長迅速,外貿過貨量也有大幅度的增長,日趨完善的國際運輸通道是實現邊境貿易的重要支撐條件。但國際運輸通道的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
目前,新疆共有一類口岸17個,其中陸路口岸15個、航空口岸2個,二類口岸12個;已與14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形成了陸地、航空交叉,公路、鐵路、管道運輸并舉,沿邊、內陸互補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口岸對外開放格局,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前沿和國際通商橋頭堡。
在西部大開發及新疆“內引外聯、東聯西出”發展戰略的推動下,新疆的外貿進出口總額近年來增長迅速,“十一五”期間,新疆外貿進出口總額累計完成760億美元,是“十五”時期的3.33倍,2010年達到171.28億美元,2008年甚至超過了200億美元;其中,邊境貿易占據新疆對外貿易半壁江山,居全國9個陸路邊境省區之首。2008年,新疆邊貿實現進出口貿易額176.42億美元,同比增長87.4%,占新疆進出口總值的近80%,占全國邊貿進出口總值的57%。
同時,“十一五”期間新疆口岸外貿過貨量也有大幅度的增長,2010年口岸貨運量達2626萬噸,比2005年增長了66.4%。其中,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國惟一集鐵路、公路、輸油管道三位一體的國家一類口岸,從1991年到2010年口岸外貿過貨量從16.2萬噸躍升為2524.13萬噸,穩居全國陸路口岸第二位。
表1 邊境貿易在新疆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 (單位:億美元)
表2 2008年新疆邊境口岸外貿過貨量及人員過境量
日趨完善的國際運輸通道是實現邊境貿易的重要支撐條件。新疆口岸外貿過貨量增長十分迅速,但國際運輸通道的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運輸能力不足,新疆聯系周邊國家的運輸通道不同程度的“瓶頸”制約,如鐵路方面,蘭新線烏魯木齊至阿拉山口段單線鐵路已越來越不適應運輸需求的快速增長;公路方面,與霍爾果斯、紅其拉甫口岸連接的干線公路國道主干線GZ45、國道G218、G314基本通而不暢,多個口岸主要通過省道或縣鄉道路連接,交通通行條件較差、技術等級低、通行能力不足;輸油管道線路單一。其次,運輸通道的運輸結構和空間布局不盡合理,絕大多數口岸為公路口岸,難以滿足大宗工業產品出口和能源進口的要求;經阿拉山口口岸的通道集中了骨干鐵路、公路和管道,通道輻射帶動能力弱、機動性差、抗風險能力不足。再次,連接口岸的國際運輸通道與境內境外通道銜接不暢,如精伊霍鐵路建成后與哈方鐵路網的連接線難以配套建設,直接影響到該條新國際通道作用的發揮。既有國際運輸通道上,跨境運輸管理制度不統一、管理手段落后、運營組織化程度較低的現象普遍存在,極大地影響了邊境貿易。
隨著新疆邊境口岸未來的客貨運量的大幅度提升,加快構建能力充分、內聯外通、結構合理、高效便捷的現代化國際運輸通道,對于構筑我國向西開發開放的新格局,擴大對外經貿合作,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新疆邊境貿易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世界經濟對國際貿易的依存程度增加,實現貿易貨物運輸便利化和運輸方式多元化,必須保證國際運輸通道的安全、暢通和高效。隨著新疆邊境口岸未來的客貨運量的大幅度提升,加快構建能力充分、內聯外通、結構合理、高效便捷的現代化國際運輸通道,對于促進新疆邊境貿易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動下,新疆已經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主戰場。以新疆為平臺,構建連通中亞、南亞、東亞和歐洲地區交通運輸網絡,整合區域交通資源,建立綜合高效的國際運輸通道體系,縮短與周邊國家的空間距離,對于遠離大洋的新疆地區改善運輸條件、發揮地緣優勢、構筑開發開放新格局、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疆周邊的中亞、俄羅斯、蒙古等國消費市場巨大,同時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對周邊國家的資源性產品、市場的需求巨大,雙方的經濟互補性很強,雙邊貿易蘊藏著巨大的依存性和潛力。國際運輸通道的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將為開拓邊境貿易市場、加快進出口商品運輸速度、實現貿易便利化、提高產品競爭能力創造條件。
目前,我國進口的重要能源礦產資源運輸過于依賴海運通道,特別是馬六甲海峽,資源進口風險指數高。中亞國家擁有極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等戰略資源,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儲積區。無論從地緣政治利益還是地緣經濟利益來看,積極參與該地區的能源開發,構筑新疆連接中亞地區的資源運輸通道,提高能源運輸能力,將成為我國海上國際通道的重要補充,可以大大促進我國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的實行,對于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新疆對外運輸需求全面升級的實際狀況和服務于邊疆貿易的現實需要,應全面提高交通運輸通道能力,加強國際公路通道和口岸公路建設,拓展口岸交通功能,加密綜合交通網絡,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連接周邊各國的高效便捷的現代化國際運輸通道體系。
強化連接口岸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建成溝通周邊國家的新絲綢之路。其中中哈通道連接霍爾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吉木乃口岸、巴克圖口岸,是我國貿易陸上資源進出口的主要通道和聯系中亞、歐洲的紐帶;中巴通道連接紅其拉甫口岸,通往印度洋出???,將促進我國新疆地區與南亞、西亞等地區的經濟聯系;中吉通道連接伊爾克什坦口岸,有助于促進邊境貿易發展,鞏固國防安全;中吉烏通道連接吐爾尕特口岸,是新亞歐大陸橋的南通路,我國西南地區經南疆地區通往中西亞的捷徑;中蒙通道通過塔克什肯口岸,是中蒙邊境貿易、資源進出口的重要通道。
暢通國內運輸通道,密切與我國內地的經濟聯系,這是新疆發展對外貿易的重要依托。蘭新運輸通道,經河西走廊向中國內地供應煤炭、油氣等新疆的優勢資源,是進出疆最重要的通道,是中國內地與中亞、歐洲商貿往來的重要橋梁。北部運輸通道,是新疆經內蒙古出海的便捷運輸大通道,為新疆資源外運開辟了新的通路,能夠緩解蘭新通道的壓力,大大縮短西北與東北、華北的交通運輸距離,對推動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作用。東南運輸通道,是新疆聯系青海、西藏的重要通道,能夠擴大國際運輸通道的輻射范圍。新藏運輸通道,是新疆聯系西藏的戰略通道,可以加強新疆與印度的聯系,并推動沿線國土資源開發,提高國防交通能力。
適應邊境貿易快速高效的運輸要求,以高速公路、干線鐵路等快速、大運量、現代化的運輸方式為主,航空、管道運輸等方式為輔,全面提升國際運輸通道的運輸能力,并通過規?;\輸達到降低運輸成本的目的,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加快構筑“五橫七縱”高速、高等級公路網,提升公路網等級和運輸能力,全面提高區域可達性;加快形成“四橫四縱、四大對外通道”的鐵路主骨架,擴大路網覆蓋面,加快建設中吉烏、中巴鐵路,有效使用新建成的精伊霍、臨哈鐵路,拓展區際通道,加快干線鐵路電氣化進程,發揮鐵路大運量、低成本的技術經濟優勢,提升運輸能力。
改變目前新疆國際運輸通道以公路為主的模式,采用多元化、綜合化的交通運輸方式滿足邊境貿易需要,優化運輸結構,形成鐵路、公路、管道并舉,陸地和航空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提高運輸機動性、靈活性和可靠性。在航空運輸方面,通過提高的機場密度和增加航線航班,連接更多的國內外城市,構筑便捷的空中通道。鐵路運輸方面,加快連接口岸的鐵路建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新疆的鐵路口岸數量增加至6個。管道建設方面,加快我國連接中亞、俄羅斯的多條油氣管道建設,深化與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加快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構建并完善能源走廊。
在“十二五”期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吐爾尕特口岸(中吉烏鐵路口岸)、紅其拉甫口岸(中巴鐵路口岸)將開通鐵路,多個口岸將采取擴大開放時間、向第三國開放等方式提高開放水平。應以邊境口岸為依托,在完善國際運輸通道的同時對口岸樞紐進行統一布局規劃和建設,實現各交通方式之間、國際與國內運輸之間的順暢銜接。
新疆應抓住“十二五”時期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新機遇,充分發揮新疆的地緣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進一步擴大面向中亞的對外開發戰略,采取務實、高效的措施,把新疆國際運輸大通道早日建成歐亞大陸的黃金通道。
新疆國際運輸通道的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應以中央政府為投資主體,加大國家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方式,廣泛吸收社會資本,采取資源能源的開發權參股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同時考慮通過多種形式援助周邊經濟基礎較薄弱國家的道路建設,建立國際合作專項資金,為國際通道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與周邊國家共同爭取聯合國開發署、亞太經合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或機構對國際運輸通道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
通過政府推動,全面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交通合作,制定多方合作協議,設立雙邊/多邊協調機構,建立協調和合作機制,全面加強在鐵路、公路、民航建設發展方面的合作。加強與周邊各經濟體在交通規劃方面的協調,加快落實《亞洲公路網政府間協定》,并切實落實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合作。在通關便利、口岸合作、檢驗檢疫、標準化、物流信息共享等領域,通過磋商、談判,制訂共同行動計劃。盡快簽訂同周邊國家的多邊道路運輸協定,完善國際道路運輸法律法規體系,就開通國際間運輸線路、簡化通關手續、制定車輛技術標準、發放行車許可證等進行深入磋商,推進運輸便利化進程。
通過加強管理,實現口岸工作制度化、科學化和法制化,做到管理的科學、規范、有序。強化運輸組織,對口岸運輸給予能力上的傾斜,為口岸提供有力的運力支持。加強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建立連接口岸聯檢運部門之間及口岸聯檢聯運部門與各貨代企業、貿易企業之間的公共信息平臺,使企業的報關、保險及辦理銀行、運輸、信息查詢等項業務實現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口岸通關工作效率,實現口岸的“大通關”。認真貫徹國家扶持口岸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塑造口岸運輸新形象,改善“軟環境”提高市場競爭力,以適應發展口岸經濟的需要。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加快口岸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口岸物流涉及運輸、倉儲配送、流通加工、口岸通關、增值服務等物流過程,是進出口貿易的重要環節。積極培育現代口岸物流服務市場,拓展口岸物流業務,提供優質高效和豐富多樣的口岸物流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口岸物流效率、效益。促進口岸物流資源整合,推進行業聯盟和企業聯合經營,逐步使物流業務向規?;?、集約化方向發展。大力培育社會化、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形成以第三方物流服務為核心的口岸物流綜合服務系統。引入先進的信息流技術,建立口岸物流信息網絡,加快口岸物流信息化進程。▲
[1]王克林,何倫志.新疆邊境貿易的特征、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7(5):17-20.
[2]肖昭升,吳文化.我國向西開放國際運輸通道的戰略構想 [J]綜合運輸,2007(10):21-25.
[3]阿不都斯里木·阿不力克.新疆邊境貿易現狀及評價分析 [J]對外經貿實務,2010(2):39-40.
[4]李豫新,王志飛.環新疆經濟圈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戰略思考[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9(7):28-32.
[5]秦放鳴,畢燕茹.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區域交通運輸合作 [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8(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