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韶艷 寧夏大學
由于自然稟賦等原因,沙特阿拉伯需要大量進口農產品。目前,沙特阿拉伯農產品市場已經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具有強勁吸引力的出口市場。基于能源戰略及以上因素,世界主要經濟體都非常重視同沙特阿拉伯農產品經貿合作關系。中國農產品對沙特阿拉伯出口狀況如何?中國出口農產品在沙特農產品市場是否具有競爭力?中國農產品在該市場的發展空間如何?這些現實問題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沙特阿拉伯非常重視農業發展,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以來是農產品的凈進口國。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沙特阿拉伯農產品進口額不斷上升,2007年增長到127.33億美元,是1991年的3.2倍。2009年進口總額略有下降,為108億美元。
沙特阿拉伯進口農產品主要是谷物、乳蛋蜂蜜及其他食用動物產品、活動物、食用水果及堅果等。其中,谷物是沙特阿拉伯進口最多的農產品,其進口增長速度自2001年以來也是最快的,2009年谷物進口額為33.8億美元,占全部農產品進口額的31.3%。目前沙特阿拉伯小麥已經實現自給并略有出口,但它依舊是世界大米主要進口國,2007年進口大米6.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2009年大米的進口占農產品進口額的12.7%。沙特阿拉伯農產品主要的貿易伙伴國是美國、歐盟、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亞、土耳其、澳大利亞和中國等。
近年來,由于水資源缺乏以及沙特阿拉伯人口增長率不斷上升的原因,沙特阿拉伯糧食、食品、蔬菜等的進口不斷上升,預計在未來五年沙特阿拉伯農產品進口額還會不斷增長。
中國對沙特阿拉伯農產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已經從1996年的7767萬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8769.8萬美元,出口額增長了近三倍。2003年主要出口產品是肉及食用雜碎,食用蔬菜、根及塊莖,蔬菜、水果等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食用水果及堅果;甜瓜等水果的果皮,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出口額分別為:4846萬美元,1121萬美元,1051萬美元,863萬美元,614萬美元。2009年出口額最大的是蔬菜、水果等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達到了5086萬美元。其次是水果和堅果、蔬菜、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出口額分別為3982萬美元,2980萬美元,2430萬美元,1279萬美元。其中,蔬菜、水果等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自2003年以來出口增幅較大,增長了近5倍。水果是出口增幅第二的出口產品,2009年出口額達到3982萬美元,約占沙特水果進口的5%。在2003年以前,中國出口沙特阿拉伯主要農產品數量都比較平穩,但糖及糖食的出口有較大的起伏。1998年,糖及糖食是出口最多的產品,但是到2009年已經退居第5位,僅出口1279萬美元,占沙特糖類進口的2%。
從總體趨勢來看,中國農產品會不斷擴大在沙特阿拉伯的市場,出口額會不斷上升,但出口結構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谷物、活動物等沙特阿拉伯主要需求的產品出口額將相對下降,而蔬菜及其制品以及水果等的出口優勢將更加明顯。
本文選取了市場占有率和排名、出口相似度和貿易強度指標來對中國農產品在沙特阿拉伯市場上的競爭力狀況及貿易空間進行比較分析。
通過市場占有率和排名的分析,可以從總體上把握中國農產品隨著時間變化在沙特的競爭力狀況及其變化。
在沙特阿拉伯農產品市場上,美國、巴西、印度和法國占有的市場份額較高,它們是沙特的主要的貿易伙伴。尤其是美國、巴西和印度穩居前三名,美國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多數年份都超過了8%,巴西個別年份甚至接近10%。中國農產品市場占有率較低,排名靠后,市場占有率始終在1-1.5%之間徘徊。在2003年到2006年排名12,而2007年排名僅達到14位,2008年降為18位,2009年排名僅達到19位。因此,從市場占有率和排名來看,中國農產品在沙特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力還在相對下降。
出口相似度是用以考察一國與其他國家在出口結構上的相似狀況并以此來反映該國所面對的競爭程度的一個指標。出口相似度包括產品相似度和市場相似度兩個方面的指標,本文計算了產品相似度。產品相似度指數的變動范圍在0到100之間。指數越高,兩個國家在同一市場上的出口結構越相似,競爭越為激烈。
據計算結果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國家同中國出口相似度在不斷發生變化。如美國、印度、德國、烏克蘭、荷蘭、阿根廷、埃及、土耳其這些國家與中國的出口相似程度是在不斷提高的,而巴西、法國、澳大利亞與中國出口相似度是下降的。中國與主要競爭對手在沙特阿拉伯市場的競爭狀況可以分為三種情況:(1)強競爭型,出口相似度值在30-60之間;(2)適度競爭型,出口相似度值在20-30之間;(3)弱競爭型,出口相似度值在20以下。以2007年為例,埃及、土耳其、荷蘭、美國和印度與中國出口結構相似度 分 別 達 到 58.32、41.67、35.91、35.50和32.39,這表明它們與中國競爭程度比較高,其中美國本身是世界農產品生產大國和強國、印度、土耳其和埃及從地緣方面而言比中國具有優勢,同時這些國家在某些農產品上競爭力也非常強;而加拿大、巴西、烏克蘭與中國的出口相似程度較低,只有0.9、13.37 和 14.90,尤其是加拿大與中國的出口相似度只有0.9,表明兩國競爭很弱。這與中國和這些國家的資源稟賦差異較大有一定關系。
表1 主要國家在沙特阿拉伯的市場占有率和排名
中國與沙特阿拉伯農產品貿易關系是否緊密?中國農產品出口到沙特阿拉伯市場是否具有拓展的空間?對此我們采用貿易強度指數 (TradeIntensityDegree)來定量分析這一問題。該指數如果大于1,則表明兩國在該商品上貿易關系較為緊密,反之則表明兩國貿易關系相對松散。這個指標作為貿易結果的反應,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出口國在進口國的市場競爭力狀況,也能夠反映兩國所存在的貿易空間的大小。
據計算結果可知,自2001年以來,埃及、烏克蘭和埃及與沙特阿拉伯農產品貿易強度指數絕大部分年份超過了4,埃及在2001年甚至超過了13。2007年巴西、印度、烏克蘭、埃及、澳大利亞和土耳其與沙特阿拉伯農產品貿易強度指數均超過了1。這表明它們與沙特阿拉伯農產品貿易關系非常緊密,同時也體現了它們農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對沙特阿拉伯市場的開拓達到了較高的程度。但是,中國與沙特阿拉伯農產品貿易強度指數相對較低,2007年僅為0.37,2009年為0.44。這表明中國與沙特阿拉伯農產品貿易關系不是很緊密。同時,中國與沙特阿拉伯貿易強度在2001年為0.5,高于法國、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亞,但是近年來出現了下降趨勢??傮w而言中國農產品在沙特阿拉伯市場競爭力相對不足,出口所占份額相對于總出口而言過低,與出口大國的身份不相稱,其對沙特阿拉伯市場的開拓程度不及對世界其他市場的程度。同時,這也表明,中國農產品在沙特阿拉伯市場還具有一定的出口空間,我們應該通過加大市場開拓力度來擴大雙方的貿易規模和貿易空間。
自2004年7月以來,中國與海灣六國已經進行了四輪自由貿易區談判,自由貿易區的談判和建設對雙方農產品貿易規模的擴大具有積極意義。在第三輪談判中,雙方談判議題中的貿易技術壁壘(TBT)、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SPS)等方面與農產品貿易關系緊密并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與海合會的自由貿易區談判落后于其他國家地區。自海合會宣布于2003年起正式成立關稅同盟后,歐盟與海合會的談判就加快了進程,現在相關談判已接近尾聲,正式條約有望簽署。美國在布什總統時期就提出了美國中東自由貿易區構想,與巴林、阿曼已完成了協定簽署,最終將于2013年建成完整的“美國與中東自由貿易區”。而印度和日本與海合會的談判進程亦已如火如荼地展開。上述國家和地區都是中國農產品出口沙特的有力的競爭者。它們與海合會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如果早于中國與海合會的自由貿易區,必然對中國農產品構成新一輪的強有力的威脅。因此,我們應該加速與海合會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要搶得先機,這是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有力保障。
出口的擴大和市場份額的提高歸根結底在于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高。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出口比較優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相關研究表明中國目前只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鮮活原料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呈下降趨勢,而深加工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在顯著上升。我們應該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積極調整中國對沙特阿拉伯出口農產品的結構,逐漸增加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中國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等出口沙特阿拉伯較多并且具有一定競爭力,應該進一步擴大這些產品的出口。同時,應該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對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同時要積極拓展沙特阿拉伯農產品市場:一是積極研發適于該市場的產品,挖掘市場潛力,開發它們需求較大的清真速凍食品、清真豆制品、清真方便食品、嬰幼兒食品等;二是積極貫徹“走出去”戰略,加強對外交流和合作,利用國際性展會和各種渠道宣傳中國的農產品。尤其應該通過“中阿經貿論壇”等平臺宣傳中國農產品、清真食品產業發展。三是創新中國和沙特阿拉伯農產品貿易合作模式,如以我國靈活的土地流轉制度等吸引沙特阿拉伯“石油美元”投資我國農業。
作為穆斯林國家沙特阿拉伯對進口農產品具有特殊要求,那就是進口產品必須是清真的并且具有相關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清真食品認證是中國農產品進入沙特阿拉伯的“通行證”。一直以來,我國清真食品出口認證“政出多門”,各級伊斯蘭教協會、各地民族宗教局和一些穆斯林國家在中國設立的相關認證機構都可簽發有關證書,認證市場比較混亂,缺乏國家級的在穆斯林國家市場權威性較高的認證機構,這對于擴大中國對穆斯林國家農產品出口及拓展國際認證業務非常不利。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建立中國國家級的清真食品認證體系并打造認證品牌,而發揮寧夏回族自治區穆斯林文化優勢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寧夏是我國唯一的穆斯林省,2008年經國家批準成立了全國唯一的清真食品認證中心: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國際認證中心(NHFICC)。寧夏還出臺了國內第一部地方標準:《寧夏回族自治區清真食品認證通則》。目前寧夏清真食品認證實現了與馬來西亞清真食品貿易認證標準互認,與新西蘭清真食品認證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并準備與泰國、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簽署相關合作協議。認證中心的最終目標是與國際清真聯盟(IHA)制定、執行和規范清真標準評監系統接軌。目前,認證中心認證業務逐步展開,與穆斯林國家相關合作逐步深入,如果國家層面能夠加大支持力度,將寧夏認證中心上升為國家級的認證機構,將對中國農產品出口沙特阿拉伯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產品研發能力的提高等。為此寧夏政府需要積極為農業公司國際化提供政策支持:一要鼓勵盡快成立清真產業投資公司、清真產業國際工業園、清真產業研究中心等;二要積極探討建立自由貿易區可行性問題;三要加強“三園兩區一基地”的建設,積極培育“清真”品牌;四要積極為清真食品企業提供對穆斯林國家交流平臺,如承辦“中-阿經貿論壇”等;五要努力貫通對中東的運輸通道,利用寧夏處于連接亞歐大陸雅布萊航線的優勢,開通直航阿聯酋的航線。
寧夏具有“中國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產業基地”等美譽,其穆斯林民族優勢、國際化農業公司的發展和現有清真食品產業基礎及集聚潛力不可小覷,中國對中東地區農產品的生產、貿易布局應該考慮到這個因素。具體來看,結合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應基于寧夏清真食品生產基礎將其打造為對中東農產品出口中心,最終將清真食品產業做大做強并提高在中東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寧夏基于民族文化優勢的經濟發展目標是要將寧夏打造為中國清真產業發展的“總部”,即成為中國清真產品生產和貿易組織中心、研發基地、出口認證基地和清真食品集散基地。而培育和發展寧夏國際化的農業公司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雖然“澇河橋”、“金福來”、“中銀絨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外向型特征越來越明顯,但是寧夏國際化農業公司發展中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企業規模的擴大、品牌影響力和
[1]耿曄強.東盟農產品在我國市場的表現及競爭力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9(5):55-60
[2]史智宇.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出口相似性比較.亞太經濟,2004(2):84-87
[3]帥傳敏等.中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估計.管理世界,2003(1):97-153
[4]楊韶艷.寧夏清真食品產業競爭力探討.農業科學研究,2010(3):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