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生
(黑龍江省龍建路橋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橋梁一般設置人行道,但在行人稀少地區可不設人行道,為保障行車安全可改用寬度和高度均不小于0.25m的安全帶。
圖1a所示為只設安全帶的構造,它可以單獨做成預制塊件,也可與梁一起預制或與鋪裝層一起現澆。安全帶宜每隔2.5~3m設一斷縫,以免參與主梁受力而被損壞。
圖1b所示為附設在板上的人行道構造,人行道部分用填料墊高,上面敷設2~3cm的砂漿面層(或瀝青砂)。在人行道內邊緣設有緣石,以對人行道起保護作用。緣石可用石料或預制混凝土塊砌筑,也可在板上現澆。
在跨徑小而人行道寬的橋梁上,可用人行道承重板直接擱置在墩臺的加高部分上,如圖1c所示。對于整體澆筑的鋼筋混凝土梁橋,常將人行道設在橋面板挑出的懸臂上,如圖1d所示。這樣做能縮短墩臺橫橋向的長度,但施工不太方便。
圖2所示為裝配式人行道構造的例子,有效寬度為0.75m,人行道一部分懸出主梁的橋面板外,這種布置適用于凈贈7+2×0.75m的橋面凈空(橋跨結構具有五根主梁)。人行道由人行道板、人行道梁、支撐梁及緣石組成。人行道梁擱在行車道的主梁上,一端懸臂挑出,另一端則通過預埋的鋼板與主梁預留的錨固鋼筋焊接。

圖1 人行道和安全帶(尺寸單位:mm)
人行道頂面一般均鋪設2cm厚的水泥砂漿或瀝青砂作為面層,并做成傾向直接與混凝土中的預埋件焊牢,以增強其抗沖擊能力。
欄桿是設置在橋面兩側以利車輛、行人安全過橋的防護設施,欄桿高度不應小于1.1m。欄桿柱的間距一般為1.6~2.7m。
欄桿常用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鋼、鑄鐵以及鋼與混凝土的混合材料制作,在鋼筋混凝土梁橋上常采用鋼筋混凝土欄桿。
圖3a所示為在欄桿柱間設置上下兩道鋼筋混凝土扶手的簡易結構。欄桿扶手用水泥砂漿固定在欄桿柱預留孔內。欄桿柱要直接與混凝土中的預埋件焊牢,以增強其抗沖擊能力。這種欄桿的制作安裝較方便,且節約鋼材,本身重力也不大。圖3b和圖3c所示為用得較多的具有雙菱形和長腰圓形預制花板的欄桿結構。

圖2 懸出的裝配式人行道構造(尺寸單位:mm)

圖3 欄桿圖式(尺寸單位:cm)
護欄又稱護柵,是為使車輛與車輛或車輛與行人分道行駛,以及防止車輛駛離規定車道位置而設置的安全防護設施。前者稱防護欄,后者稱防撞護欄。防護欄用混凝土預制或金屬材料制作并用鋼鏈或鋼管相連;高速公路上的橋梁均需設置防撞護欄,一般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或現澆。護欄按設置部位可分為橋側護欄、橋梁中央分隔帶護欄和人行道與車道分界護欄。
位于城鎮和市郊人口稠密地區的橋梁,應當提供照明設施,需要設置照明燈柱。照明器安裝在高出車道8~12m的燈柱頂端。燈柱分為鋼筋混凝土燈柱和金屬燈柱兩種。鋼筋混凝土燈柱的優點是養護量小、造價低,主要缺點是自重大,給運輸和施工帶來不便。金屬燈柱的優點是規格品種多、造型美觀,但造價高、維修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