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礦業經濟發達、開采歷史悠久,礦山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支持國家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轉移勞動力就業和提高群眾收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部分地區礦業開采亂象叢生,突出表現為開采無序、管理混亂、事故頻發,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為了改變此種現狀,近年來,我省強力推進非煤礦山整治整合,整頓礦業秩序,一些因礦而興、因礦而亂的重點礦區,接受礦產資源整合、礦業秩序整頓的“洗禮”后,悄然嬗變。
郴州市臨武縣三十六灣礦區通過整合,實現了規劃布局、生產管理、技術管理、環境管理、安全管理“五統一”,目前整合工作已進入全面設計階段。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對430個非法礦硐實施關閉,將剩下的797個礦硐整合為5個錳礦開采主體和39個鉛鋅礦開采主體,其中,5個錳礦開采主體已全部取得采礦許可證,其中4個已完成工商登記,并通過安全專篇審查批復,正在施工建設;36個鉛鋅礦開采主體已有23個取得采礦許可證,18個通過安全專篇審查批復,正在施工建設。郴州市宜章縣將20多家小規模的石米飾材開采企業整合為4家。懷化市沅陵縣楠木鋪等4家石灰石礦完成了整合。岳陽市平江縣黃金公司大洞、南堯兩工區原有12個礦點,整合成一個開采主體。長沙市瀏陽市七寶山硫鐵礦改革企業經營模式,通過整合周邊礦山企業建立股份制公司,較好地處理了周邊工農矛盾,礦區秩序和諧穩定。
今年以來,省政府又著力部署了深化非煤礦山整頓關閉專項行動,省政府辦公廳于年初下達了《關于印發〈深化非煤礦山整頓關閉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州也根據省政府的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先后出臺了具體的工作方案。此外,省政府還成立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省安委辦成立了18個督查組,對18個非煤礦山重點縣非煤礦山整頓關閉行動宣傳發動、排查摸底和整改情況進行督導。通過嚴格責任落實,強化“打非治違”和整頓關閉力度,非煤礦山非法生產行為得到有效遏制。2

01 郴州市臨武縣三十六灣礦區整頓關閉后場景

02 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土地坪鉛鋅礦區“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