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符 穎,陳曉旭
黑龍江省大慶龍南醫院超聲心動室,黑龍江大慶 163453
由于椎-基底動脈與椎體關系密切,其穿插于椎間孔中,走行復雜多變,產生一系列綜合性腦缺血性臨床癥狀和體征[1]。盡管目前診斷的“金標準”是數字減影動脈造影(DSA),但由于DSA屬微創技術,且具有放射性,故不能作為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疾病常規的篩查手段。而超聲具有無創、簡便、無放射性等優點,在臨床上逐漸受到重視。然而以往超聲檢查只是針對某一段椎-基底動脈進行觀察,缺乏掃查的全面性,容易漏診或誤診疾病。本研究聯合應用三種探頭對椎-基底動脈全程進行檢測,旨在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評價此技術對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病變的診斷價值。
157例病例均來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的擬診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患者,男106例,女51例;年齡43~65歲,平均(52±16)歲。均DSA證實存在椎-基底動脈病變,所有病例均經CT或MRI檢查除外腦梗死、腦出血及腫瘤所致的眩暈。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及DSA檢查,二者檢查時間前后不超過1周。
1.2.1 儀器 荷蘭Philips公司生產的Sonos 7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備高頻凸陣探頭(8 MHz)、高頻線陣探頭(7~12 MHz)及低頻凸陣探頭(4 MHz)各一個。造影使用Philips公司生產的Integris 5000數字減影機,以及造影導管等。
1.2.2 方法 囑受檢者頸部墊高、放松、頭部偏向檢查對側,探頭置于頸部,首先應用8 MHz高頻凸陣探頭“cardio”條件,探查雙側鎖骨下動脈起始段(圖1),椎動脈起始段或頸段(V1段)(圖 2);其次應用 7~12 MHz高頻線陣探頭“cardio”條件,探查椎動脈椎間隙段或椎骨段(V2段)(圖3)。然后囑受檢者俯臥位、前額頂床,取4 MHz低頻凸陣探頭置于枕骨粗隆下,應用“TCD”條件,探查枕段或入枕骨大孔前段(V3段)、椎動脈顱內段(V4段)及基底動脈(圖 4)。
1.2.3 DSA檢查 CDFI檢查1周內行DSA檢查。

以DSA為金標準,計算多頻率超聲整合技術檢查病變血管的數目,進而獲得整合后超聲診斷椎-基底動脈病變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以及檢查結果一致性Kappa分析。
超聲診斷各節段的敏感性為V1>SCA>V2>V4>BA>V3,特異性為 V2>V4>SCA>V3>BA>V1,準確性為 V2>SCA>V1>V4> BA>V3。多頻率整合后超聲檢查的敏感性為98.2%,特異性為99.0%,準確性為98.2%。見表1。


表1 多頻率整合超聲檢測各節段狹窄/閉塞的比較(%)
多頻率超聲整合后超聲檢測各節段血管與DSA的一致性檢驗詳見表2。一致性度量的Kappa值的P值均小于0.001,且Kappa值>0.4,超聲檢測各節段血管與DSA的一致性好,V2>SCA>V1>0.75,一致性更好。 Kappa 值的從大到小排序V2>SCA>V1>V4>V3>BA,因此一致性的順序為 V2>SCA>V1>V4>V3> BA。

表2 超聲檢測各節段血管與DSA的一致性檢驗
超聲對椎基底動脈病變檢查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然而以往超聲檢查只是針對某一段椎-基底動脈進行觀察,缺乏掃查的全面性,容易漏診或誤診疾病。另外,不同頻率的探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影響檢查的準確性。
本技術通過凸陣和線陣探頭相結合、調節探頭頻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避免各自的局限,增加了檢測的準確性。
多頻率超聲整合后超聲檢測各節段血管與DSA的一致性的Kappa檢驗有顯著性,說明與金標準的檢測結果符合,且Kappa值>0.4,超聲檢測各節段血管與DSA的一致性好,說明本監測方法與金標準的一致性好,其結果可以接受。V2>SCA>V1>0.75,一致性更好,說明本檢查技術對于起始段的檢測結果更好,這與小凸陣探頭的應用有關。小凸陣探頭由于其體積小、頻率高、視野寬、使用靈活、呈扇形視野,不僅可以克服高頻線陣探頭不能改變聲束與血流夾角的問題[2],又能克服低頻凸陣探頭體積大、頻率低、不能清晰顯示二維管腔情況的問題[3-5]。尤其對于肥胖、頸部短粗、椎動脈起始段局部解剖結構的復雜性及鎖骨下動脈起始段開口位置較深和高齡患者,傳統高頻線陣探頭不能滿意觀察到起始段的管腔結構以及彩色血流信號,本技術具有優越性,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高頻線陣探頭因其分辨率高測量管徑結果更準確,能清晰顯示顱外段椎動脈解剖形態并能測量顱外段椎動脈的內徑和血流動力學參數,從而了解顱內特別是后循環的血供信息,因此在超聲檢測各節段血管與DSA的一致性檢驗,V2段Kappa值0.844為最高,一致性最好;TCCD比以往單純應用經顱多普勒檢查“TCD”更加直觀,尤其是當一側重度狹窄或閉塞時,如果椎-基底動脈本身存在狹窄,很容易高估代償程度,而忽略狹窄。
本檢查技術與金標準比較,BA段檢測符合率最低,由于聲窗的限制及顱骨的聲衰減的影響,超聲束穿過顱骨后劇烈衰減,而基底動脈深度又較深,約88 mm,二維聲像圖上不能清晰顯示管壁的結構,主要通過PWD結合CDFI來判斷管腔是否有狹窄[6-7]。血管變異較高,探查技術要求較高,容易造成漏診誤診。多頻率整合后超聲檢查的敏感性為98.2%,特異性為99.0%,準確性為98.2%,明顯高于國內譚明賢等[6]檢測椎動脈的敏感度和特異度(33.3%、89.0%),說明本方法優于國內的單一超聲頻率或單一模式的檢測方法。
由于檢查者手法及經驗原因單一超聲檢測更容易造成檢查結果的誤差,通過凸陣和線陣探頭相結合、調節探頭頻率可使誤差減小。臨床工作中應該充分發揮不同頻率超聲的優勢,針對不同節段的解剖特點有的放矢,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1]吳良浩.椎動脈入橫突孔位置異常與眩暈的關系[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5,12(6):1-2.
[2]沈嬙,張建興,張峰,等.聯合應用高頻小凸陣及線陣探頭評估頸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09,16(3):183=185.
[3]陳潔,何文,鄔冬芳,等.小凸陣探頭在椎動脈起始段檢測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8,24(10):1572-1574.
[4]王劍君,崔亞,馬乾鳳.高頻超聲診斷兒童腸系膜淋巴結炎80例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1):1643-1644.
[5]謝一炎.二維彩超診斷膽囊疾病的應用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22):1738-1739.
[6]譚明賢,周杰,陳勝利,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頸部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7,20(5):3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