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貴,王朝修
1.安徽省長豐縣左店鄉衛生院內科,安徽淮南 231113;2.安徽省長豐縣人民醫院CT室,安徽淮南 231100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提速,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方式改變,糖尿病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態勢。糖尿病伴肺結核患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常人,但基于CT檢查觀察糖尿病肺結核療效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CT檢查在糖尿病肺結核的治療效果評價中的作用。
本研究選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長豐縣人民醫院87例確診為糖尿病伴肺結核的患者,均為初治涂陽患者,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齡23~63歲,平均38歲。臨床表現為咳嗽咳痰(69 例)、咯血(32 例)、發熱(51 例)、盜汗(33 例)、體重減輕(41例)、多食多飲多尿(31例)。
采用控制飲食,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治療對患者進行血糖控制。口服二甲雙胍用藥劑量為2 000 mg/d。口服達美康初次治療單次服藥劑量40~80 mg/次,每日1~3次餐前口服;每5~7天據血糖值調整劑量;最終給藥量80~320 mg/d,分1~3次餐前口服。
采用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鏈霉素為主的化療方案,療程6個月,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選擇,病情不同方案不同。
于化療前、后分別進行胸部CT檢查,觀察病灶范圍、空洞大小、胸腔積液量和縱隔淋巴結大小,采集治療前后數據,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87例患者中涂陽轉陰患者55例,未轉32例,其中血糖控制<8.4 mmol/L組轉陰率達79.41%,明顯高于其他兩組。血糖控制情況與涂陽轉陰情況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通過CT圖像觀察病灶范圍、空洞情況、胸腔積液和淋巴結情況,其變化與涂陽變化之間顯著相關(P<0.01),見表2。糖尿病肺結核的CT圖像所示變形形態不同與轉陰情況之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1 空腹血糖與涂陽變化的關系Tab.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the results of smear-positiv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表2 CT表現與涂陽變化之間的關系Tab.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T signs and smear-positiv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表3 不同形態病灶涂陽轉陰的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the cases tuning into negative from smearpositiv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mong different forms of lesions
肺結核是肺部感染的特發性疾病,其發病原因多由于患者機體抵抗能力差,結核桿菌經呼吸道侵入,并相應產生變質、滲出和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變[1]。患者免疫能力缺失使得疾病惡化,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所致的體質孱弱與肺結核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2]。本研究顯示,在糖尿病伴肺結核的治療上,血糖控制越好其涂陽轉陰的效果越好。有研究表明血糖越高,其機體組織內含糖量增高,這種特異的環境有利于結核菌的生長、繁殖,同時高糖狀態還可以降低組織對病菌的抵抗能力;血糖明顯增高導致的酮癥酸中毒更加重滅活菌的復發,機體抵抗力進一步惡化[3];而結核菌的泛濫又可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紊亂。因此,合理的控制血糖,是治療本病的前提保證。
CT在肺部檢查中是一種無創、密度分辨率最好的一種檢查方法[4],其能清楚觀察肺部病灶本身以及胸腔積液和縱隔淋巴結的變化情況。可作為肺部疾病檢查的首選檢查方法。在糖尿病肺結核的治療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CT觀察病灶大小的變化、空洞的閉塞情況、胸腔積液量的變化和縱隔淋巴結的大小來對比涂陽轉陰情況。通過對病灶形態與病灶轉陰之間的比較,筆者發現不同病變形態與轉陰效果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各觀察指征可作為評價涂陽轉陰的有利依據。本研究選取的87例患者34例表現為干酪性肺炎,21例表現為滲出性片影,17例為腫塊影,16例為結節影,其中干酪性肺炎所占比例最高,占39.08%,這說明糖尿病伴肺結核患者抵抗力差,對結核菌敏感性高[5]。各種形態中以滲出性病變轉陰情況最為樂觀,占95.24%,干酪性肺炎病灶轉陰能力最差,占50%。這說明滲出性病變較易治愈,而干酪性肺炎產生大范圍的肺組織破壞較難修復,干酪性肺炎病變治療療程長、治愈困難,本組患者均以6個月為治療時間,因此治療轉移情況欠佳,有研究表明干酪性肺炎的轉歸多以肺不張為主,正常肺組織形態難以恢復。而腫塊和結節性病灶的轉移情況良好,多表現為病灶縮小或鈣化形成。
綜上所述,治療糖尿病肺結核,合理控制血糖是治療效果得以保證的前提,治療過程中通過對患者CT圖像的觀察可作為療效評估的依據。
[1]裴寧,王金河.微卡輔助治療老年涂陽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6):523.
[2]王玉梅,黃移生.糖尿病合并肺結核150例臨床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9,15(3):844-845.
[3]高星,歐陽松,林鴛.合并糖尿病初治涂陽肺結核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8):128-129.
[4]于維霞,張紹榮,郭悅鵬.CA125檢測在活動性肺結核判定及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3,23(2):104-106.
[5]路希偉,朱麗君,權占盛,等.31例活動性肺結核治療前及治愈后的CT征象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5):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