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治云,袁淑慧,楊 莉,陳燕輝
1.鄭州人民醫院皮膚科,河南 鄭州 450003;2.鄭州人民醫院病理科,河南 鄭州 450003
甲周疣是生長在足趾部、甲周或甲下的尋常疣,可使指甲甲床破壞、指甲變形,多發生于青少年手指、手背、足緣等處。常規采用局部冷凍、CO2激光燒灼、刮除等方法治療,其創傷大、難愈合、易留痕。筆者采用干擾素γ疣體根部注射治療甲周疣,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皮膚科門診尋常疣患者98例,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49例)和對照組(49例)。治療組中,男 27例,女 22例;平均 29歲(5~50歲);病程 5個月~7年;皮損數目:1個皮損44例,2~5個皮損5例,共72枚。對照組中,男 26例,女 23例;平均 27歲(12~35歲);病程2個月~6年;皮疹數目:1個皮損52例,2~6個皮損7例,共64枚。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皮損數目及大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根據趙辨主編《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的診斷標準診斷甲周疣。
1.3.1 入選標準
①癥狀典型,符合疾病診斷標準;②疣體根部位于甲周;③近1個月內未接受過其他相關治療者;④健康狀況良好者。
1.3.2 排除標準
①對本實驗藥物任何成分過敏者;②孕婦、哺乳期婦女及擬妊娠的婦女。
1.3.3 剔除和脫落標準
①試驗過程中發現不符合入選標準者;②依從性差,試驗過程中不能按規定劑量、時間和療程用藥者;③自行合用對試驗治療有影響的其他藥物的受試者;④因嚴重不良事件或出現研究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必須停止試驗者作為試驗脫落者;⑤無不良反應,但因其他原因(中途失訪、患者要求退出研究、并發其他疾病、死亡等)而中斷治療者作為脫落者。剔除和脫落者不計入有效率及痊愈率統計。
1.4.1 試驗藥物
注射用重組干擾素γ(伽瑪)(藥品規格:100萬IU,粉針,上海凱茂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產);2%利多卡因注射液;液氮(由河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液氮服務中心提供)。
1.4.2 治療方法
1.4.2.1 治療組 重組人干擾素γ100萬IU(粉針)+2%利多卡因注射液0.3~1.0 ml,根據皮損大小及數目多少確定利多卡因的用量,以盡可能將1支干擾素γ的量全部注入皮損內及基底部。每周1次,4周為1個療程,若未治愈再進行第2個療程,共8次,每周觀察皮損變化,皮損痊愈即停止治療,用1%碘伏常規消毒選擇好的疣及周圍皮膚,從疣體邊緣快速進針,并推注少許藥物,稍停頓,使麻醉藥產生局麻作用后再邊進針邊推注藥物,使疣體及基底部均勻地注入藥物,至疣體變淡停止注射,注射后注意防止局部感染。
1.4.2.2 對照組 采用壓凍法,即充分暴露皮損,根據皮損大小制作棉簽,蘸取液氮輕壓于皮疹上3~10 s,至皮損及其周圍1 mm處皮膚完全結冰變白后移去棉簽,皮疹緩慢解凍為一個凍融周期,每一皮損連續2~3個凍融周期。若冷凍后結痂脫落,而疣體未完全脫落者可重復冷凍,直至疣體完全脫落,3個月內最多冷凍次數為4次,于每次結痂脫落后觀察療效。兩組均于第3個月后判定療效,第6個月后隨訪復發率情況。
痊愈:疣體全部脫落消失;顯效:疣體消褪70%以上;無效:皮損肉眼減少<30%。復發:痊愈后半年內又有新的皮損出現。有效為痊愈加顯效。
使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1為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
98例患者均對治療的依從性良好,治療組無脫落患者,對照組脫落6例,不影響統計結果。其余92例完成整個治療過程。
治療組,注射1次顯效者10例,2次顯效者40例,3次痊愈25例,顯效15例,4次痊愈31例,顯效17例,5次痊愈36例,顯效12例,6次痊愈43例,顯效5例,7次痊愈47例,顯效2例,有效率為100.00%,8次痊愈48例,顯效1例。第3個月痊愈48例,顯效1例,痊愈率為97.96%。對照組第1次冷凍顯效20例,第2次顯效23例,第3次顯效31例,第4次顯效33例,痊愈2例,無效8例,有效率為81.40%,痊愈率為4.65%;兩組有效率及痊愈率間差異非常顯著。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局部注射干擾素γ者注射部位有疼痛感,拔針后消失,有6例于第1次注射后24 h內出現低熱、乏力,經休息、多飲水后24 h內自行緩解,未影響繼續治療。冷凍患者所有皮損均出現水皰反應,水皰較大者抽取皰液,并包扎換藥直至皰干涸,皮損處疼痛時間為2~7 d,平均3 d。
痊愈患者第6個月后隨訪情況:治療組中有1例復發,復發率為2.08%。對照組1例患者復發后自行消退。因治療組患者痊愈率高,復發率低,而對照組痊愈率低,痊愈例數少,故未作復發率比較。
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良性表皮腫瘤,多發生于青少年手指、手背、足緣等處[1]。免疫功能低下及外傷易發此病。已知HPV是一種DNA病毒,宿主細胞是皮膚和黏膜上皮細胞,病毒存在于棘層細胞中,并可促使細胞增生,形成疣狀損害[2]。常規采用刮除、冷凍、激光等方法治療,均存在復發率高、損傷大等局限性,尤其是患者皮損較多、較大時,創面多、痛苦大。
甲周疣既發生于甲周的尋常疣,因其位于甲板及甲母質周圍,普通冷凍及激光治療易損傷甲母質,致使指甲變形及瘢痕形成,影響美觀;且受發病部位影響,采用一般的刮除、冷凍、激光等方法需要治療次數多,復發率很高,反復的治療會進一步加重瘢痕形成,痛苦大。我科采取冷凍治療3個月內痊愈率僅為4.65%。近年來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皮損內注射治療尋常疣,但對甲緣者效果較差[3]。采用干擾素皮損內注射治療尋常疣屢見報道,一般均用重組人干擾素α類,而重組人干擾素γ則應用較少。我科采用重組人干擾素γ皮損及基底部注射治療甲周疣,取得滿意療效,有效率為100.00%,痊愈率為97.96%,和常規冷凍方法相比有效率和痊愈率都有顯著提高,且操作簡便、副作用小、患者依從性好、預后無瘢痕。
干擾素γ有抗病毒、免疫調節及抑制瘢痕成纖維細胞的生長,減輕毛細血管擴張和充血的作用[4],它的抗病毒能力比IFNα/β低10~100倍,但作為免疫調節因素則比IFNα/β活躍100~10 000倍[5],具有極其重要的免疫調節作用。因此從抗病毒、調節免疫功能、抑制疣體血管和細胞的增殖等方面達到祛除疣體的目的,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也是選擇干擾素γ的重要原因,且應用粉針劑,盡量將1支的藥量全部注入到皮損部位,充分發揮治療作用。此方法和傳統冷凍方法相比,治愈率顯著提高,且復發率低,而痛苦明顯低于對照組,痊愈后無瘢痕,易于被患者接受,適合臨床推廣。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12-315.
[2]倪容之.現代皮膚病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203.
[3]常金鳳.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皮損內注射治療尋常疣[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3,22(3):187-188.
[4]張明諫,王其芳,寧恩弟,等.干擾素γ對燒傷增生性瘢痕色度值變化的影響[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01,7(2):263.
[5]Pece JL,Russell SW,Le Blanc P,et al.Comparative effects of various classes of mouse interferon on macrophage activation for tumor cell killing[J].J Immunol,1985,(13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