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芹
廣州市海珠區新滘人民醫院,廣東廣州 510000
我院是廣東省海珠區的基層醫院,由于所處環境及文化差異所限,在職護士學歷較低,且護理隊伍平均年齡年輕化,缺乏以老帶新提高業務的優勢,造成基礎護理質量較低。我院自2007年在院護理管理階層指導下,結合現狀,對影響基礎護理質量提高的各種缺陷進行改進,通過增強領導重視程度,優化基礎護理指標,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基礎護理質量得以提高,現分述如下:
由于管理階層對護理質量的重視不夠,使得護理指標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到具體工作上。經過臨床調查了解,85%的護理工作者對病房的陳設標準不明確,對各級別護理標準缺乏執行標準,從而造成護士自身認為工作只是打針、輸液、跑腿的簡單要求,護士對工作較盲目,長時間后造成護士自身墮落,不思進取。護理標準與實際工作脫節。
基層醫院由于條件限制,造成人員編制及專業水平不足。我院為市級一級甲等醫院,全年門診量17.32萬人,年住院量1 138人,開放床位55張,護士人數有限,存在嚴重的護士編制問題,且護士日常事務繁重,經常是護士超負荷工作,長此以往,嚴重影響基礎護理質量。護士學歷偏低,大專學歷者占16%,中等學歷者占84%;主管護師占19%,護士占21%。人員結構不合理,缺乏以老帶新“傳、幫、帶”作用,不能很好地提高護士的書寫及語言交流能力。
由于醫院屬于級別所限,缺乏良好的待遇保障,部分護士沒有經過專業學校畢業,有上崗證的人員多數都是臨時聘用,醫院聘用成本低,造成部分護士托門子,找路子向上級醫院請調,少數人轉行,沒有門路的護士技術性不強,缺乏工作熱情,不能很好地學習護理技術,造成得過且過,工作懶散,沒有具體標準的現狀。更多護士由于年輕,某些婚育因素不能建立長期工作計劃,缺乏工作動力及熱情,造成整體價值不能得到提高。
由于醫院條件限制,院教育經費及指標大多偏向提高醫生專業技能,護理方面的經費缺乏支撐,長時間造成護理方面缺乏繼續教育機會,護士不能很好地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改變護理的觀念是提高基礎護理質量的關鍵前提,使提高護理質量成為現實,由單純的臨床護理到從病態恢復至健康的整體護理[1]。使護士在整個過程中由對健康的照顧演變為健康的教育及管理者,使護士能夠積極對待護理的每一個環節,在執行醫囑及護理上以高標準的專業水平為標準,以優質的基礎護理為手段,從護士工作者的自身意識上提高認識是關鍵。
以二級醫院護理質量為標準,并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建立護理質量標準。責任護士應做到六知道:即知道患者姓名、診斷、病情、治療、護理、心理需要[2];實施護理程序,給患者以身心基礎護理;有完整的護理病歷;護理措施有效果評價及護士長簽字。并對標準逐步進行貫徹,實施,定期搞質量標準管理培訓,并對培訓后護士的認知程度進行考核,對各級護理的標準進行檢查。對護理科室進行每周例行質量抽檢,對抽檢的實際情況與護理質量標準進行比對,評比每次檢查所發現的問題,并對結果進行重點點評,分析所存在的不同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經過討論給出改進措施,同時提出防范措施。并制定獎懲規定,對有關的責任人進行處罰,對執行較好的個人或科室進行獎勵。逐步提高整體護理質量,縮小實際護理水平與護理質量標準的差距。經過對實際護理工作的調控,更加明確了護士的工作目標及標準。
對護理進行素質培養,對我院的護士進行價值觀宣教,啟發自我實現的境界,對知識文化基礎缺乏的護士舉辦文化學習培訓。對護士禮儀進行統一培訓樹立良好的護士形象。并于每月組織業務學習、技術研討交流所得。規范化培訓方案,對“三基三嚴”方案進行訓練,對不同的護理標準結合臨床,如:晨晚間護理、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分級護理、出入院護理等進行連貫的技術指導及統一操作,系統學習滲透,對容易出現的錯誤進行指導,強調避免發生操作失誤[3]。逐步強化基礎操作的標準,使人人明確,人人過關,對急救及特級護理的操作進行操作考核,爭取達到基礎護理技術過硬水平。
為護理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醫學繼續教育,提升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護理部每年舉辦2~3次省級護理繼續醫學教育項目,3~5項市級護理教育項目。
①常規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85%;②基礎護理合格率≥80%;③一級護理合理率≥80%;④五種護理表格書寫合格率≥85%;⑤急救物品完好整理率為100%;⑥常規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為100%;⑦一人一針一管執行率為100%。
我院經過三年的醫院基礎護理質量提升措施,其基礎護理合格率抽查合格率達95%,其他合格率達90%以上,且基礎護理全部達到整潔、整齊、舒適安全、安靜,無壓瘡及重大事故等發生。各項指標提升率比較見表1。

表1 護理質量抽查指標提升比較(%)
護士禮儀達標率達88%,護士書寫表達能力達標率達90%,護士熱愛本職工作者占95%,85%護士選擇繼續學習深造。
醫院基礎護理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等重要意義[4]。同時護理質量的提高關系到醫院整體形象及經濟、社會效益,我們作為爭先進的醫院,要時刻存在危機意識,力爭趕超上一級醫院的執行標準,服務達標,專業水平過硬,才能形成整體實力的提高[5-6]。隨著現代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患者對現代護理的更高要求,護理工作質量的提高不斷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我國衛生部曾提出:護理工作要做到“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通過基礎護理工作,護士可以更細致地觀察病情,增進護患之間的關系,充分體現護士的價值”,我院從人員意識、人員素質上著手,并把奉獻精神提高到第一位,并時刻強化“三基”業務的訓練,提升業務水平,并充分加強激勵機制,把護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調整護理人員編制,并及時培訓新的護理人員,從根本上加強對基礎護理質量的監控。用科學的數據反映出實際調整效果。基礎護理的護理質量提高關鍵在于有較嚴格的護理體制,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穩定護士隊伍,加強護理專業再培訓,使在職護士安于本職工作。只有護理人員的素質提高,達到內練素質,外修形象,才能提高醫院的整體形象和水平。進而得到患者的好評,讓社會放心,同時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1]李紅俠.基層醫院護理工作規范化的難點及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4):45.
[2]劉靜.護理人員的素質與護理質量的關系[J].中國醫學創新,2010,7(6):96-97.
[3]金曉燕.醫療護理文件記錄[J].基礎護理學,2010,2(4):351.
[4]李瑞蘭,劉宜謙,潘寶石,等.護理質量管理督導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作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5,5(8):27-29.
[5]王玉英.臨床護士對基礎護理認識和實施現狀的調查[J].現代護理,2008,14(2):231-232.
[6]徐瑛,陳春菊.基礎護理-和諧護患關系的橋梁[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