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煒
“走出去”企業海外維權問題
——對浙江通領科技集團知識產權海外維權的深度調查
文/范煒
編者按:浙江通領集團歷經6年在美國打贏了5場訴訟,創造了“五連勝”的輝煌。他們的成功盡管是一個代價巨大的個案,但卻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透視維權拓市場的整個過程,不難發現,在新形勢下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遇到了新情況,特別是一些企業面臨著“前方受敵、后方失火”的新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當 前貿易爭端已從傳統產業蔓延到高新技術企業,美國337調查(知識產權侵權調查)數量日益增多就是一個突出表現,同時侵權調查已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封鎖市場的殺手锏。“走出去”企業海外建立營銷網絡和直接投資的知識產權維權形勢日益嚴峻。以“走出去”龍頭企業通領科技集團公司為例,6年間在美國和競爭對手較量了5次訴訟官司和“337”調查。
美國發起的侵權調查絕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企業和企業之間知識產權官司的較量,完全是為了封殺“中國制造”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為突破國際貿易壁壘拓展海外市場,浙江通領科技集團公司歷經6年和美國企業打知識產權官司,創造了“五連勝”的輝煌,演繹了中國民營企業“通過知識產權海外維權,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的經典案例,他們的成功盡管是一個代價巨大的個案,但卻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
2004年1月,通領集團公司生產的漏電保護斷路器(簡稱GFCI)開始銷往美國,由于自主專利技術,性價比高,當年銷售額就達到5000多萬美元,一舉占據了美國10%左右的市場份額。這樣的熱銷很快遭到了競爭對手美國電器巨頭、世界500強企業萊伏頓公司的強烈抵制(當時該公司占據了美國市場60%的份額),開始從經銷商下手阻擊通領公司開拓美國市場。2004年4月至7月,萊伏頓公司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在美國三個洲的地方法院起訴通領公司的四家美國經銷商。為保住市場,通領公司主動以第二被告身份申請介入此案。經過3年的審理,2007年7月,通領公司打贏了首場官司,美國新墨西哥州地方法院判定通領公司的GFCI產品不侵犯萊伏頓公司的專利權。
然而,就在通領公司勝訴僅36天之后,2007年8月16日,美國萊伏頓公司的戰略同盟帕西·西姆公司又以專利侵權為由將通領集團、三蒙電器等4家企業告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接受“337”調查。首次接觸美國“337”調查的通領集團等公司被打了個措手不及,2009年3月侵權被判成立,并下達有限禁令封鎖海關,使得通領公司、三蒙電器等中國企業生產的涉案產品均不得進入美國,通領公司的產品出口銷售額立即下降了4/5。
被判侵權意味著被趕出美國市場。從歷史看,要推翻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裁決,成功率不超過3%。通領集團等4家公司背水一戰,隨即向美國聯邦巡回法院遞交了起訴的訴狀,經過一年周旋,去年8月27日美國聯邦巡回法院經過審理認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通領集團等公司的侵權行為判決屬于錯誤判決,并要求美國海關立刻解除通領集團產品的有限禁令。
美國競爭對手不甘失敗,就在推翻美國337調查錯誤裁決7天之后,曾敗于通領公司之下的老對手萊伏頓公司又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申請對通領集團等5家中國企業進行“337調查”。接二連三的訴訟和輪番上陣,其目的就是要把中國產品趕出美國。
針對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通領公司仍然積極應對。去年12月,美國新墨西哥州聯邦地方法院正式下達判決,判令要求美國萊伏頓公司撤銷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通領集團的“337”調查,通領集團在美取得了6年來第5場訴訟的勝利。
堅持技術創新。通領集團公司之所以能夠取得四場官司的完勝,正是在漏電保護斷路器技術設計上擁有致勝性的關鍵技術。為長期壟斷美國市場,萊伏頓公司為GFCI產品技術申請了70多項專利,其中6大項專利形成了高壩和陷阱。通領集團公司堅持技術創新,另辟蹊徑自主研發永磁式漏電保護裝置,并在美國和加拿大獲得了12項發明專利,僅在美國就申請了七項專利,從而避開了競爭對手設置的專利技術壁壘。
堅持出口營銷和海外制造并舉。一是建立海外營銷網絡。通領公司美國在38個州建立了獨立的營銷網絡,公司投入了1000多萬美元幫助經銷商打專利官司,穩定了與經銷商的戰略合作關系。二是走ODM(原始設計制造商)貿易方式,突出企業研發主體地位。早在2004年,通領集團就與GE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并進入GE的銷售網絡,產品直達美國主流市場。三是海外直接投資。2007年5月,通領集團與美國喬治亞州邦斯維爾市簽訂工業園區建設投資項目,計劃生產低壓電氣系列產品,園區占地1550畝,總投資2.36億美元。
堅定維護自主知識產權。在美國,外國產品一旦被裁定侵權就將列入美國政府的進口黑名單,無論直接或者是間接出口,只要產品到美國,甚至包括這種產品的下游產品以及上游的零部件都有可能屬于被禁止進口的范圍,從而失去美國市場。通領集團、三蒙電氣等公司正是有了將官司打到底的堅定信念,才換取了我國知識產權訴訟在大洋彼岸首次贏得勝利,為中國民族工業在美國爭得了知識產權的一席之地。
從國外“前方”維權看,一些“走出去”企業“打贏”了官司,但拖垮了企業;一些企業由于財力不支,即使打贏了官司也還是被迫退出了美國市場。一方面,海外打官司的費用非常昂貴,在美國律師費每小時600美元,從2004年到去年,通領公司已經投入律師費1080萬美元。另一方面,“337”調查屬于無賠償訴訟,財力有限的企業根本經不起這種折騰。在上一輪漏電保護斷路器產品“337”調查應訴中,同案的上海美好電氣公司由于財力不支中途放棄訴訟,被判侵權,其結果是美好電氣公司被徹底退出了美國市場。
從國內“后方”維權看,“走出去”企業在國內訴訟競爭對手侵權,但全部被判敗訴,助長了競爭對手在海外打壓中國企業的囂張氣焰。2006年5月,通領公司在廣東起訴萊伏頓公司立維騰(東莞)電子有限公司侵犯通領公司的“接地故障斷路器”專利權;2008年1月,通領公司又起訴了美國帕西·西姆公司在東莞的子公司長安迅誠電業制品廠侵犯通領科技集團擁有的“避免壓敏電阻失效的裝置及方法以及接地故障斷路器”中國發明專利,但結果都是屢告屢敗。目前,這兩家美國公司的侵權行為還在繼續。另外,上海美好電氣、上海益而益電氣對萊伏頓和帕西·西姆公司在我國的投資企業侵犯我國專利進行了訴訟,但也都以失敗而告終。這使得萊伏頓公司變得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第三次將中國在美國銷售低壓電氣的企業告到美國337調查。
從維權的“后勤保障”服務看,一些部門對海外官司不理解,國內企業銀行信用等級被調低,信貸規模趨少、外匯管理趨緊、稅收征管趨嚴,“釜底抽薪”現象不容忽視。從銀行信貸來看,通領公司的銀行信用等級從2006年度的AAA不斷下降,貸款額度也被調低。2008年8月國家開發銀行承諾提供通領公司美國工業園項目8160萬美元貸款,2009年5月因為337調查的錯誤裁決而被取消。從稅收征管來看,由于企業連續幾年利潤下滑,稅收降低,一些稅務部門對企業查賬的力度也加大了,某種程度上影響企業在外信譽。從外匯管理看,由于定期支付美國高昂的律師費用,每月近40-50萬美元的外匯支出也引起了外匯管理部門的不理解,導致企業在外匯部門的信用也隨之下降。
主動打官司是投資,被動打官司是成本。政府應加大對走出去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走出去企業積極應訴,維護自主知識產權。打洋官司貴、打洋官司難,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因此建議:加快探索建立應對海外訴訟風險基金;對積極應對國際貿易訴訟的企業給予獎勵扶持,彌補企業應對洋官司高昂的律師費;從科技立項、技改到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給予走出去企業政策傾斜;建立完善海外訴訟保險機制。
金融、外匯管理和稅務等部門要加大協同配合力度,幫助海外維權企業度過資金緊張困難時期。金融部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完善海外維權企業扶持預案,開通海外維權企業“綠色通道”,對積極參與海外維權的企業提高信用等級和信貸額度。外匯管理要鼓勵支持海外維權企業用匯,尤其是放寬對海外法律訴訟用匯的審批和管制。稅務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探索研究將海外維權的律師費用列入企業成本予以抵扣,降低企業維權負擔。
必須采取“以內制外”戰術,充分發揮我國司法主戰場優勢,為“走出去”企業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國內維權法律環境。司法部門要加大對外資企業侵權的打擊力度,客觀公正地對侵犯我國知識產權的外資企業進行司法判決。應盡快建立一個類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準司法機構,簡化知識產權審理程序,縮短審理時間,降低申請門檻,為中國企業提供一個有利的司法訴訟環境。
為避免“走出去”企業單打獨斗、孤軍奮戰的局面,應培育一批有志于為我國“走出去”企業提供海外服務的中介組織和非盈利服務機構。比如,北京市已設立了我國首家高新技術知識產權研究所,該所已為我國海外企業維權做出了突出貢獻。要鼓勵支持國內律師事務所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服務于政府決策和“走出去”企業。
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