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鵬飛
行政審批流程內循環探討
文/徐鵬飛

當前行政服務中心通過職能部門在中心設立窗口進行集中審批的這一方式,初步解決了過去政府部門“門難進、人難找、臉難看”的行政頑癥,做到了業主辦事有人接待、有人答疑。但是,這種審批方式距離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并聯式審批還有相當距離,阻礙了行政審批效率提升。一是審批事項交叉關聯與審批部門各自為政、自成體系之間的矛盾。目前協作渠道不明確、接口沒標準、方式不規范,直接影響了審批效率。二是審批部門內部多層級的審批體系與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功能單一之間的矛盾。部門駐中心窗口人員授權有限,致使部門派駐行政服務中心的窗口只能成為“收發室”或“中轉站”。三是審批流程繁雜與業主單位對審批業務知識相對薄弱之間的矛盾。即使有相關窗口的指導,辦事人員也很難真正厘清辦事項目環節及流程,導致走很多彎路,浪費了相當人力物力。
要徹底解決以上“三大頑癥”,必須對行政服務中心的審批流程進行改革,實現審批流程從外循環轉入內循環。近年來,建德、桐廬兩地對流程內循環在行政審批方面的運作進行了積極探索,基本可以歸納為兩種模式,即建德松散型和桐廬緊密型。
——第一種模式:建德松散型。建德審批模式主要分二步走,由業主將審批事項委托鄉鎮一級的行政審批代辦,鄉鎮代辦將審批事項分解,按流程交各相關審批部門的審批代辦,由部門代辦負責全權辦理事項在本部門的全部審批,鄉鎮代辦與部門代辦從屬于縣級行政服務中心,全過程都可由縣級行政服務中心監督、協調。在維持現有行政審批部門的情況下,充分發揮縣級行政服務中心的特點,圍繞打造“效能、便捷、集約”型行政服務中心,突出“會商制”、“重大項目協商制”等渠道解決審批難問題。
松散型模式的優點在三個方面:(1)由鄉鎮一級代辦全程辦理,免去了業主的諸多不便;(2)在審批部門內部,不論環節多少均由本部門代辦負責到底,在部門內部實現內循環;(3)在辦事效能監督上,由行政服務中心與效能辦、監察局聯合成立考核辦,做到賞罰分明,達到政令暢通,職能到位的目的。應該說,在對現有行政體制不做重大調整情況下,建德模式是個提高審批效率、簡化審批流程、提升審批質量的有效方式。
——第二種模式:桐廬緊密型。緊密型相對于松散型最大的區別在于它實現了流程內循環從部門內部擴展到審批所有部門,實現了更大范圍的內部循環。為實現這一目標,桐廬首先打破原有行政審批部門限制,對審批相關部門的職能重新整合、歸并,對各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都成立行政許可科,將分散在部門各科室的審批職能向許可科集中,同時許可科在審批中心窗口集中,窗口授權到位。對涉及多部門辦理的事項由行政服務中心牽頭,協調相關窗口聯合勘察,聯合審批,聯合辦理。建立窗口與部門內部科室“積極互動”工作機制。對項目進行分類,對流程進行固化與標準化,并把同一類項目所涉及的審批事項歸并在一個窗口辦理。
桐廬模式優勢集中體現在業主僅需提供一次資料,并在一個窗口完成整個事項所需的所有流程。優點在于:(1)業主只需明白辦理目的,不需了解審批流程,大大方便了業主辦事;(2)把原本相當多的串聯程序整改為并聯程序,有效壓縮了受理—審核—審批之間的傳遞過程,縮短審批工作日程,同時實現了審批方式集成化。不同部門的關聯審批事項“一個窗口對外”,徹底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利益壁壘和分工壁壘。
行政審批內循環涉及面廣、影響大,推廣過程中宜采取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方式。從目前審批的實際情況看,可以對一些程序清楚、操作規范性、走流程項目率先實行審批內循環改造。一是推進流程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實現流程的模塊化。二是推進行政服務中心的制度建設,實現其職能與定位的匹配。三是推進行政服務中心的網絡建設,實現審批信息透明公開管理。
杭州市居住區發展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