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元
韓國信用評級現金流淺析
文/陳樹元

一個企業是否擁有如期償還債務所需充足的現金是企業信用評級中最關鍵的問題。韓國的信用評級方法中,現金流的分析是對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產生內部現金流的能力進行分析判斷。
現金流的調整:由于企業的長期合同中是根據完工進度來確認收入的,其長期折扣銷售、非持續性的銷售收入、與某些企業經常性地進行易物交易和海外關聯公司的委托加工銷售收入等經濟活動,都會扭曲銷售額和現金流之間真實的關系。為使現金流的相關指標真實地反映企業經常性的營業現金收入,就要對利潤表上的有關項目進行調整。而在測定企業的現金利潤時,會因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折舊方法、存貨資產價值的計量方法等因素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對此,使用現金流量表是最好的方法。此外,有些費用和支出雖然沒有出現在利潤表上,但如果企業在正常經營活動中會持續發生的現金支出,也應對其進行調整。
資產的調整:對企業以快速升值的外國貨幣持有的現金資產,而大部分的債務卻以穩定的本國貨幣存在,就要對實際現金價值進行調整;對應收賬款不僅要扣除其中的壞賬,還要對應賬款的轉讓和折扣票據進行必要的調整;存貨資產會因企業之間的發貨計量方法和存貨估價方法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需要通過調整來保證財務指標上的可比性;固定資產也會因賬面上歷史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異、折舊方法的不同和減值準備金的設定等影響價值的計量。
負債的調整:對于企業負債的調整,不僅應包括財務報表上的負債,還應將表外負債和偶發性的債務也都列入范圍。財務報表上的負債一般有外匯波動引起的新增負債、浮動利率負債、優先股總額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表外負債和偶發性負債主要有支付保證、租賃合同、資產支持證券、貼現票據和法律訴訟中發生的債務等。
現金流分析:企業的現金流會隨著營業周期重復產生。固定資產投資、利潤、折舊等形成了長期營業周期的現金流,而存貨、應付賬款、應收賬款和現金回收等形成了短期營業周期,這使企業整體的現金流會變得復雜。但當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現金循環周期結束后,現金變化情況可以簡單地分為現金的來源(流入)和使用(流出),然后再細分為營業活動相關的現金流和營業外的現金流。
在測定現金流的各種財務指標中,信用分析一般是以息稅前利潤(EBIT)為出發點的。息稅前利潤是包括除非經常性的其它收入之外的所有持續流入的現金所得。所以,息稅前利潤對測定企業經常性的經營活動中產生的現金流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某些情況下,當一個企業的非現金性費用的規模相當大時,使用息稅前利潤會很大程度上低估企業產生現金流的能力。這時就應使用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將折舊費、壞賬準備等非現金性的費用和支出加算進去。再從EBITDA中減去養老金和所得稅的支付,得出損益活動凈現金流(FundFromOperations),它反映了企業最主要的現金來源,也是測定企業經營業績的一個基本現金流指標。
從經營性現金凈流量中,減去為滿足營業活動的營運資金的投資、設備投資和研發上的投資等,得出的自由現金流(FreeCashFlow),反映了企業在不犧牲市場競爭力的正常經營環境下,進行投資后,可任意使用的實際可支配現金規模,也是判斷企業經營基礎的最實用的現金流指標。
企業用自由現金流支付了股利等資本成本之后,再進行一些非營業性的投資,最后根據企業內部的資金收支的結果,發生與外部融資相關的一些資金流入和流出(借款及還款,有償增資等)。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企業內部產生資金的能力良好,在外部融資前現金流為正,但在很多情況下,由于企業可能在未來有收購合并、設備投資對關聯公司的援助之類的經營計劃,為了確保資金流動性,企業還是會進行一些巨額的外部融資活動,所以對企業的投資計劃和財務政策還要作詳細的分析。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