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伶,劉玉芳
北京市懷柔區廟城鎮衛生院,北京 101401
宮頸癌、乳腺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兩大主要惡性腫瘤,其中乳腺癌的發病率占婦科惡性腫瘤之首[1],加強婦科疾病普查普治是保障婦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掌握本鎮適齡婦女的宮頸癌、乳腺癌發病情況,2008年我院在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中為戶籍適齡婦女進行子宮頸癌、乳腺癌自愿免費篩查,工作中懷柔區被確定為兩癌篩查試點鄉鎮,筆者對全鎮的適齡婦女進行了兩癌篩查,并對篩查結果進行分析,為指導今后的婦科疾病普查工作提供依據。
選擇廟城鎮25~65歲婦女為宮頸癌篩查對象,40~60歲婦女為乳腺癌篩查對象。
1.2.1 子宮頸癌篩查:婦科常規檢查和宮頸脫落細胞巴氏涂片檢查。宮頸脫落細胞學診斷標準采用TBS報告系統。宮頸涂片異常者,取病理送懷柔區第一醫院病理科檢驗。
1.2.2 乳腺癌篩查:乳腺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疑病例轉至懷柔區婦幼保健院進行彩超、鉬靶復診。
1.2.3 制定篩查流程:宣傳組織動員-篩查登記-開展篩查-篩查結果反饋-篩查異常結果轉診-信息管理-質量控制-跟蹤追訪。
1.2.4 篩查技術人員:所有參加篩查的技術人員均經過北京市婦幼保健院統一培訓與考核,均持有兩癌篩查考核合格證。
1.2.5 表、卡、冊:使用北京市婦幼保健院統一印制《北京市婦女病健康檢查檔案》、《自愿免費篩查三聯卡》、《北京市兩篩查人員登記冊》、《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登記冊》。
北京市婦幼保健院每月進行1次、懷柔區婦幼保健院每周進行1次乳腺B超診斷的核準及宮頸刮片質量抽查控制,巴氏涂片達不到標準者重新取樣。
所有體檢檔案經統一審核、編碼后,由2名工作人員負責錄入數據庫進行數據清理,使用SPSS 1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采用率及構成比等指標。
篩查對象的年齡分布情況見表1,文化水平分布見表2。

表1 篩查婦女年齡分布情況

表2 篩查婦女文化水平情況
見表3。

表3 全部對象宮頸癌、乳腺癌檢出情況
2.3.1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對4 453例宮頸刮片初篩,經TCT細胞學(TBS分類標準診斷方法),發現37例宮頸細胞學異常患者,經統計學分析,嚴重程度沒有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的趨勢。見表4。患者又經陰道鏡確診發現5例宮頸上皮內瘤變,見表5。
2.3.2 乳腺癌:通過對2 976名普查對象進行乳腺觸診和乳腺B超初篩后,又對高危人群進行鉬靶、乳腺彩超檢查證實,發現乳腺癌4例,發病率為134.41/10萬。從年齡方面分析,41~50歲 1例,51~60歲 3例,見表6。
2.3.3 宮頸癌:此次篩查未檢出宮頸癌患者。

表4 宮頸細胞學異常與年齡的關系[n(%)]

表5 CIN與年齡的關系

表6 乳腺癌檢出情況與患病率
廟城鎮宮頸癌篩查率為75.18%(懷柔區73.47%),乳腺癌篩篩查率為85.00%(懷柔區81.78%),均高于懷柔區兩癌篩查率[2]。宮頸癌發病率為0/10萬,遠遠低于懷柔區宮頸癌發病率11.47/10萬[2];乳腺癌發病率為134.41/10萬,高于懷柔區婦女乳腺癌發病率117.31/10萬[2],更遠遠高于廣東佛山市2003年婦女乳腺癌發病率52.74/10萬[3],結果說明廟城鎮兩癌篩查在宣傳動員組織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乳腺癌的發病率提示加強本地區婦女乳腺健康已刻不容緩。
CIN是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它反映宮頸癌發生發展中的連續過程,常發生在25~35歲婦女[4]。本次篩查共查出CIN患者5例,患病率為112.28/10萬,主要集中在生育高峰(35~49歲年齡段),其中 2例從未參加過婦科疾病普查,這可以提示我們以后的工作重點應該首先放在這兩個年齡段的婦女群。乳腺癌4例,患病率為134.41/10萬;其中 2例在2年前做過乳腺紅外線檢查,診為乳腺增生,但未進行任何治療;2例從未進行過乳腺檢查。從發病年齡看,主要集中在絕經以后的年齡段(51~60歲),這可能與雌激素水平、飲食結構改變、脂肪攝入過多等因素有關。到目前為止,政府剛開始對適齡婦女進行每年一次宮頸癌及乳腺癌的篩查,開展預防宮頸癌、乳腺癌知識點的專題教育還很少,導致婦女預防保健知識水平偏低,加之計生專干的婦女保健意識不強,不能很好的組織婦女進行體檢等諸多因素,致使有危險因素的婦女喪失了預防和治療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發展為宮頸癌、乳腺癌。
3.2.1 加大健康教育投入力度: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廣大農村婦女自我保健意識,提高參加婦女普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鑒于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專業婦幼工作的人員有限,健康宣教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加上農村婦女存在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等特點,對婦女病防治的認知程度還無法迅速提高。因此加大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以及加強婦女群體的健康知識的普及是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3.2.2 加強婦科病普查:每季度進行一次婦女生殖健康檢查,一年進行一次防癌普查,能及時診治婦科常見病、多發病,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并使婦科惡性腫瘤得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對提高個人生命質量和促進家庭和諧幸福具有重要意義。但現在衛生院在篩查儀器設備及篩查人員的技術水平上還明顯存在薄弱環節,乳腺B超在乳腺癌篩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應考慮加大投入力度,配備必要的篩查設備。另外應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篩查技術水平,讓廣大適齡婦女切實得到實惠。
3.2.3 強化政府責任:政府的重視及支持是確保篩查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建議將此項工作納入政治考核,充分調動各村委會的積極性,精心組織人員統一到衛生院檢查;切實讓每位適齡婦女得到實惠。另外,少數村領導及計生專干對婦科病普查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不能夠積極調動廣大婦女參檢的積極性,也是導致體檢率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強村級領導及計生專干的培訓也應納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
[1]周林興.連續10年婦女病普查結果回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4):1937.
[2]付麗萍,李桂香,孟海霞,等.懷柔區適齡婦女子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0,21(3):298-300.
[3]鐵麗萍,周鳳英.北京市朝陽區3569例常見婦科疾病篩查結果的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6):817-819.
[4]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