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松,吳高蕾,孫顯峰,李 圓
遼寧省大連市中醫醫院,遼寧大連 116013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直接關系到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藥品說明書是由藥品生產企業印制提供,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SPDA)批準的包含藥理學、藥動學、藥效學、治療學等關于藥品安全性、有效性等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學數據、結論、信息的法定文件,也是用以指導臨床安全合理使用藥品和保障患者安全用藥最直接的技術資料和重要依據[2]。其規范程度與醫學質量密切相關。我國十分重視藥品說明書管理,先后出臺了一些關于規范說明書的法規性要求和規定,但目前藥品說明書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本文就本院臨床常用藥品說明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進一步完善藥品說明書提供參考。
收集本院臨床常用中西藥說明書,共340份,進行對比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根據《藥品說明書和標簽規定》(簡稱《規定》)[3]、《藥品說明書規范細則》(簡稱《細則》)[4]及《中藥、天然藥物處方藥說明書格式內容書寫要求及撰寫指導原則的通知》(簡稱《通知》)[5]為對照標準,分析常用藥品的說明書存在的問題。
在調查分析的中西藥說明書中,藥品名稱、性狀、化學成分(主要成分)、適應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貯藏、包裝、有效期、批準文號、生產企業等項目,無論進口、國產西藥還是國產中成藥基本沒用缺項,但功能主治項欠規范。現對不規范比例高,對用藥有重要影響的項目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進口藥品說明書項目標注優于國產西藥;國產西藥優于中成藥;注射制劑優于口服制劑。
藥理毒理和藥物動力學為藥物進入臨床使用前應該完成的一些基礎研究內容,它們共同對用藥具有指導意義。藥理毒理包括藥理作用和非臨床毒理研究兩部分。藥理作用是臨床藥理和藥物對人體作用的相關信息,是醫患了解藥物特性,正確使用藥品更準確的科學依據;臨床非毒理研究包括致癌性、致畸性、致突變、長期毒性、急性毒性等內容,研究結果由動物實驗獲得。毒理是標示該藥品對哪些細菌、病毒有明顯效果,明確指導合理用藥,對哪些臟器有毒性,在使用時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有助于判斷藥物臨床應用的安全性,補充人體數據不足;藥物動力學是研究藥物在體內量的變化規律,包括藥物在體內吸收、分布、代謝、排泄的全過程。是指導合理用藥的科學依據,對藥物動力學研究也可以改進劑型,提高療效。
調查中發現缺失率高,進口藥品說明書與國產藥品說明書相比,進口藥品說明書作了較詳細的說明,進口口服藥物的標注率達到了90%,注射劑的標注率為88%;國產藥品說明書普遍太簡單,部分沒用毒理研究對安全用藥缺少可靠依據;而中成藥多數沒用列此項,原因是中藥藥理作用的研究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進行,中藥大部分是成分復雜的復方制劑,有效成分較多,因此對體內過程研究有一定難度。建議此項盡量表述全面。

表1 340份藥品說明書調查分析結果
藥品具有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兩重性。不良反應(ADR)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6],包括毒副作用、后遺效應、停藥反應、變態反應、特異質反應等按其嚴重程度、發生頻率、癥狀,系統性列出。藥品說明書中列出ADR是尊重用藥者的知情權,是一種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科學態度,看到說明書中列出ADR可以心中有數并不是列出的ADR每個人都會出現,并且發生頻率小,如果出現ADR應立即停藥并及時就醫。
調查中發現國產與進口西藥說明書詳細記錄了服藥后引起何種癥狀與不良反應及解救措施,如抗生素等藥品說明相當細致。但中成藥和中藥注射劑標注缺項說明不夠,表述內容過于簡單和不規范。如“輕微胃腸道反應、變態反應、尚不明確”根本不能準確描述ADR的范圍和程度。因為長期以來人們錯誤認為中藥制劑安全可靠、無不良反應,加之說明書大多數未對ADR作出相應描述,給用藥帶來隱患,極易造成中藥制劑濫用誤用。
解決辦法是藥品生產企業及時將ADR在藥品說明書中認真加以說明和警示,避免盲目用藥,以確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藥。
用法用量是藥品說明書核心部分,直接關系到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法指使用藥品的方法(由劑型決定分口服、肌內注射、靜脈注射等用藥途徑和用藥時間);用量是患者使用藥品的劑量(常用治療量和極量)。一般根據年齡不同用量不同,患病階段不同劑量也不同,詳細列出成人、老人、兒童用量及肝腎功能不全的調整劑量,其目的是內容既要詳細又要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可操作性?!都殑t》規定每種藥品說明書應明確列出用法用量、計量方法、用藥次數及療程極限,特別注意與制劑規格的關系。
調查發現國外口服、注射劑描述較完整,列出成人常規劑量還列出兒童用量以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的調整劑量;國內中、西藥注射劑好于口服,是因近年來中藥注射劑不斷有不良反應的報道,制藥企業將藥品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盡力完善說明書各項內容;問題較多的是國產中藥因自身科研力量不足或出于經濟效益考慮而不愿過多提及,給用藥帶來不便;許多沒有寫明具體用法用量,如口服藥品只簡單寫一日幾次,一次幾克,沒有注明食物對其影響或藥品對胃腸道的損害;部分藥品雖有飯后飯前服用說明,但未注明飯前后多長時間才服,有些患者認為即服則會影響療效;特殊人群表述過于簡單、模糊如“小兒酌減、遵醫囑、慎用、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等字樣無法達到指導用藥的目的;另外注射劑不同于口服藥因它直接注射于血液,具有起效快、使用迅速準確等特點,一旦注入體內無法收回,所以詳細標注顯得尤為重要;OTC中成藥采用專業術語不通俗易懂,不利于患者進行治療。
建議廠家在藥動學研究基礎上作出具體指導。
藥品說明書的注意事項是臨床安全使用藥品的關鍵,許多藥品說明書在這一方面比較簡單。注意事項內容包括影響療效的因素(食物、煙、酒、病史),需要慎用的情況(肝腎功能),用藥過程中應觀察(變態反應、定期查血象、肝腎功能),以及用藥對臨床的影響等[1],提示用藥時應仔細閱讀。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兒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由于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各個器官和功能尚不成熟和完善,敏感性強,極易發生危害;老人隨著年齡增加機體臟器、組織結構和功能相應減退,對藥物耐受性差,其藥動學特點也改變,故用藥時須引起注意[6];孕產婦在妊娠過程和哺乳期有很多藥物使用禁忌,應嚴格選擇權衡利弊。現階段藥品上市前,臨床一般不納入老人兒童等這些特殊人群,因此在用藥指導中應慎重選擇藥物。目前用藥方面大多數藥品說明書對特殊人群在注意事項下普遍采用“禁用、慎用、忌用”即囑咐要注意,不能亂用藥品。區別“三用”:“禁用”是誤服該藥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中毒,絕對禁止使用;“慎用”是用藥時注意觀察,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忌用”是用藥可能有明顯不良反應和后果,應避免使用。
調查發現進口藥品說明書對特殊人群用藥在注意事項方面提示內容直觀、清楚、詳盡與國產說明書含糊其辭、比較簡單相比,如“尚不明確、偶見過敏、慎用、有的缺少禁忌項”等避重就輕、簡略帶過形成鮮明對比,如注意事項提及老年人病理狀態下給藥劑量、一般注意事項、肝臟影響、增加危險警告;禁忌項提示過敏者禁用、不適用人群、嚴重肝腎損害;孕產婦項提示妊娠期保險措施等詳細說明,有據可依。此外國產中藥制劑說明書把禁忌、特殊人群統統寫在注意事項下,沒有單列一項或缺項,這不符合規定。
建議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組織醫藥學專家完善此方面信息。
隨著聯合用藥增多,藥品說明書中提供的藥物相互作用信息在臨床治療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中西醫結合醫學的發展,中藥藥理學研究深入,中西藥聯用在臨床中極為普遍,因此提供準確的藥物相互作用信息來指導合理用藥顯得尤為重要。藥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種藥物改變了同時服用的另一種藥物的藥理效應,其結果是一種藥物有益效應加強或有害效應減弱,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合理用藥又可以預防不良事件發生。此項應列出與該藥產生相互作用的藥物并說明相互作用的結果及合并用藥的注意事項[7]。
調查發現大部分國產中成藥和注射劑說明書無此項標注或不列項,國、內外西藥口服和注射劑說明書此項內容詳細。
建議廠家盡可能補充完整,不斷完善,減少差錯,保證用藥安全。
藥物過量是醫患安全用藥的極限標準,包括癥狀、急救措施、解毒藥。說明書應詳細列出過量應用該藥品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劑量及處理方法,是安全用藥的保障。
調查發現該項標注率最低,進口藥品說明書各項完整內容表述詳細;我國藥品說明書對藥物過量的癥狀描述和救治方法涉及較少,對藥物過量的處理僅用“對癥治療”等較含糊的語句,指導性不明確。大部分中成藥和中藥注射劑說明書缺項,使臨床安全用藥存在隱患。
建議作為安全用藥的保障應加強此項內容的說明。
3.7.1 中成藥說明書的功能主治項雖沒有缺項,但表達不規范和過于專業化,對無中醫藥學知識的患者很難準確理解含義,如一些藥品用西醫藥效學來解釋傳統中藥的功能主治誤導患者,違背了中醫辨證施治原則,針對性不強,影響療效。建議書寫盡量通俗易懂以滿足非專業人員的要求。
3.7.2 藥品說明書是患者了解藥物基本情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按規定介紹藥品須讓使用者能辨認閱讀其中內容。目前有些藥品說明書印刷紙張大小不統一,字體也小,將大量內容寫在一張小紙片上很難看清看懂,特別是視力不佳的老年人和患者使用不便,不利于安全用藥。同時紙張質量很差,極易損壞,不利保存。《規定》對藥物說明書印刷字體的大小沒有規定和要求。建議規范紙張質量和字體大小,提供優質藥學服務。
總之,我國藥品說明書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均存在不少問題,至少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因此只有通過相關機構及人員的不斷溝通和共同努力才能使其日趨完善,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1]陳麗,李惠萍.藥品說明書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華夏醫學,2006,19(6):1186-1189.
[2]常翠,陳振德,楊宏圖.化學藥品說明書解析[J].中國藥業,2006,15(9):21.
[3]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國家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抽驗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Z].國食藥監市[2006]463號,2006.
[4]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說明書規范細則[S].2001
[5]醫療器械標準管理辦法(試行)[S].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令第31號,2002.
[6]吳蓬.藥事管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21.
[7]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藥事管理語法規[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