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軍
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區中醫院放射科,湖南懷化 418200
艾滋病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由人體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組織作為攻擊目標,大量破壞T4淋巴組織,產生高致命性的內衰竭。HIV本身并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后,人體由于抵抗能力過低,喪失復制免疫細胞的功能,從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各種復合感染而死亡[1-2]。因此掌握艾滋病的各種肺部合并癥的影像及病理表現,有利于該病的及早發現及診斷。本文筆者分析本院近年來收治的24例艾滋病患的影像及病理資料,報道如下:
本組24例患者均為在2004年1月~2009年5月期間出現肺部癥狀來本院就診,經臨床檢查確診為艾滋病的患者,其中,男15 例,女 9 例,男女比例為 1.7∶1.0;年齡 29~56 歲,平均39.5歲,其中35~45歲16例,占66.7%。感染原因:注射吸毒14例,不潔性生活10例。
本組患者均有不明原因發熱、全身疲勞無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其中,6例患者伴咳嗽氣短、持續腹瀉、消瘦嚴重,8例伴頭暈頭痛反映遲鈍,5例伴口腔黏膜潰瘍、帶狀皰疹及彌漫性丘疹。
全部患者實驗室檢查HIV陽性,均對其行CT引導下肺部穿刺,取材HE染后活檢,采用HITA CHI Pronto單排CT掃描,層厚10 mm,間距5~10 mm,掃描 9~12層。增強掃描CT采用優維顯50 ml,靜脈推注。
本組患者肺部合并結核4例,右上肺2例,左上肺2例,可見結核結節,1例伴胸腔積液。化膿性肺炎7例,右下肺實變2例,左下肺膿腫4例,表現為實變或不規則腫塊,中心壞死形成膿腫(圖1);卡波濟肉瘤1例,表現為結節狀密度影;淋巴瘤2例,表現左上肺部巨大腫塊,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真菌性肺炎4例,右中肺3例,左側上肺1例,表現類圓形或結節狀病灶,中心常壞死呈空洞狀,壁厚。病毒性肺炎6例;左肺肺門腫塊4例,右下肺腫塊2例,表現為肺門周圍腫塊,呈分葉狀、毛刺征(圖2)。
①肺結核4例:結核病常發生于有艾滋病毒感染但尚無發病的患者,所以結核病更易發生于免疫缺陷早期。鏡下可見類上皮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構成的結核結節,CT早期檢查見小的結核結節。②化膿性肺炎7例,鏡下表現為壞死灶,原來的組織結構消失,肺泡血管擴張,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滲出,CT表現為小葉性肺炎,化膿嚴重時出現膿胸與空洞。③淋巴瘤2例:鏡下顯示淋巴結正常結構破壞,CT表現縱膈淋巴結腫大。④卡波濟肉瘤1例,鏡下顯示大量梭形內皮細胞,CT表現雙肺斑片影,小葉間隔增厚。⑤真菌性肺炎:鏡下表現空洞形成,并有滲出及壞死性病變,部分有炎性細胞浸潤,CT表現孤立或多發結節,部分由毛玻璃樣改變。⑥病毒性肺炎:鏡下顯示巨噬細胞或上皮細胞內出現圓形有透明暈的病毒包涵體。CT顯示肺部包塊,有分葉狀及毛刺征。

對于艾滋病目前尚沒有可以特效藥可以根治,他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越來越迅猛,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發展,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第四大殺手。
艾滋病HIV病毒攻擊人體免疫性系統,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正常狀態下不會致病的一些病原體,在此時也可引起難以控制的合并癥,最終導致患者死亡。常見的引起合并癥的病原體有巨細胞病毒、細菌、真菌、結核等[3]。其中巨細胞病毒最為常見,根據血清學調查表明,巨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多數巨細胞病毒感染者無癥狀,活檢或尸解標本中找到包涵體或分離出病毒包含體可以確診,根據Guarda等對13例艾滋患者尸解的研究,最常見的診斷是巨細胞病毒感染[4]。肺部真菌感染以隱球菌和曲霉菌多見,肺霉菌在免疫損傷時侵入呼吸道支氣管壁及肺組織,肺內空洞形成,空洞內有真菌球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現。肺部隱球菌感染通過呼吸道傳播,常累及雙側肺組織,單側或單葉者少見,也可累及側胸壁胸膜。肺部結核在艾滋病患者感染早期可以顯示有免疫反應引起的結核結節,但是晚期免疫反應被抑制,多表現為粟粒性肺結核[5-6]。艾滋病患者肺部淋巴瘤多為惡性,位于肺內或者肺于胸壁交界處,累及胸膜時可見胸水。
綜上所述,艾滋病患者肺部常出現多種合并癥,臨床要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結合實驗室檢查、病理檢查,做出明確診斷。其中CT在對病理檢查進一步確診有重要意義。
[1]李明毅.AIDS病人的肺部并發癥[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6(6):346.
[2]柳學國,譯.艾滋病臨床影像診斷[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02:50.
[3]蔡瑞萍.艾滋病患者肺部機遇性感染與腫瘤病變的X線和CT診斷[J].福建醫藥雜志,2008,30(6):22-23.
[4]Wallace JM,Hansen HI,Larange L,et al.Respiratory disease trends in th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of HIV infection study cobort[J].Am J Respir Cirt Care Med,1997,155(1):72-81.
[5]趙大偉,張可,鳥大慶,等.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蟲肺炎的影像學表現[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4):351-353.
[6]蘇惠群,吳振華.呼吸系統影像鑒別診斷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