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慧 ,尉景蘭
1.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解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黑龍江大慶 163461;2.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龍南醫院預防保健科,黑龍江大慶 163453
細菌性陰道病為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所致的一種混合感染,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有魚腥臭味,陰道pH值≥4.5,線索細胞及胺試驗陽性[1]。其發病率遠高于滴蟲性陰道炎和霉菌性陰道炎,且易于復發。若不積極治療可上行感染,導致盆腔內生殖器感染,引發異位妊娠以及不孕,妊娠期合并細菌性陰道病還可發生羊水感染、胎膜早破、胎兒子宮內感染等不良結局[2]。臨床上多采用單一抗生素進行治療,復發率較高,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聯合乳酸菌活菌膠囊對復發性細菌性陰道病進行治療,收到較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就診的患者,均有兩次或兩次以上細菌性陰道病感染史,接受過不同治療。年齡最小21歲,最大52歲,平均34歲。為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者(除外妊娠及哺乳婦女、月經期婦女)。
下列4項中有3項陽性即可臨床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病。①勻質、稀薄的陰道分泌物。②線索細胞陽性。線索細胞即陰道脫落的表層細胞,于細胞邊緣貼附大量顆粒狀物即加德納爾菌,細胞邊緣不清。③陰道pH值>4.5。④氨臭味試驗陽性:取陰道分泌物少許放在玻片上,加入10%氫氧化鉀1~2滴,產生爛魚肉樣腥臭氣味即為陽性。
采用雙盲雙模擬隨機平行對照試驗,設試驗組(甲硝唑陰道泡騰片聯合陰道用乳酸菌活菌膠囊治療,n=59)和對照組(單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治療,n=59)。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年齡、感染類型和療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資料具有可比性。兩組近1周內均未使用過其他抗厭氧菌或陰道清潔劑。
①試驗組:每晚睡前清潔外陰后,陰道(后穹隆部)給予甲硝唑陰道泡騰片1粒,1日1次,連用7 d停藥,第8天用陰道用乳酸桿菌活菌膠囊,每晚1粒,陰道放置10 d為一療程。②對照組:單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方法同試驗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要求避免性生活及其他用藥。兩組均在治療1個療程結束后3~7 d復查,判斷療效;治愈者在停藥后第4周復查,判斷是否復發。
①痊愈:癥狀、體征消失,線索細胞(-),陰道 pH<4.5,10%KOH 試驗(-);②有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線索細胞(-),陰道 pH 值<4.5,10%KOH 試驗(-);③好轉:癥狀、體征部分消失,線索細胞<20%,陰道pH值>4.5,10%KOH試驗(-);④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變,線索細胞(+),陰道 pH值>4.5,10%KOH試驗(+)。治愈者在停藥后第4周復查若符合細菌性陰道病診斷標準即認為是復發。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采取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6.61%,高于對照組71.19%(χ2=14.115,P<0.05),見表1。 兩組復發率比較,治愈者在停藥后第4周復查,試驗組復發2例,復發率為3.51%(2/57),對照組復發 9 例,復發率為 21.43%(9/4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862,P<0.05)。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細菌性陰道病是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與陰道微環境的生態平衡關系密切。正常陰道內有需氧菌和厭氧菌寄居形成陰道正常菌群,其中以陰道乳酸桿菌占優勢。乳酸桿菌分解陰道黏膜上皮細胞內的糖原產生乳酸、過氧化氫,分解短鏈脂肪酸,降低陰道pH值,使陰道保持酸性環境(pH值為3.8~4.2),有利于陰道的自凈作用,維持陰道局部的抗感染能力[3]。近年來研究認為細菌性陰道病是由于陰道內乳酸桿菌減少而其他細菌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納爾菌、各種厭氧菌、mobiluncus菌及支原體引起的混合感染。傳統有效的甲硝唑治療細菌性陰道病已被廣泛認可,但甲硝唑在直接殺滅過度繁殖的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滅部分正常菌群,卻不能在短期內有效地恢復陰道生態系統的正常動態平衡,而且體液中殘留的藥物對陰道內菌群恢復平衡可能還有影響,菌群的平衡仍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此間很易再次患細菌性陰道病,使疾病反復發作。本實驗可見單純甲硝唑治療組較聯合乳酸菌活菌膠囊治療組療效差、復發率高。Pavlova等[4]發現與細菌性陰道病相關的微生物對乳酸和H2O2很敏感,認為其過度繁殖一定發生在陰道內乳酸桿菌受抑制之后。另外,厭氧菌在pH值≤4.5的環境中生長很差,而pH值在6~7最適宜生長[5]。因此通過陰道直接補充乳桿菌、改變局部pH值環境可抑制致病菌過度繁殖,避免復發。本實驗中所使用的陰道用乳桿菌活菌膠囊是從健康的女性陰道分離的乳酸桿菌,經體外人工繁殖后制成的活菌制劑,能迅速補充陰道內乳酸桿菌。以乳酸桿菌為主的微生物在陰道內構成了一個動態復雜的生物群落,與宿主環境共同組成一個平衡系統[6],所以其可迅速恢復陰道生態系統平衡,提高陰道局部免疫力。因此在治療細菌性陰道炎的過程中不僅要使用抗菌藥(如甲硝唑),還要積極改善陰道內環境,糾正菌群失調(如聯合用乳酸桿菌活菌膠囊)。兩藥聯合使用療效肯定,相輔相成,停藥后不容易復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尤其是對單純使用抗菌藥不理想的復發性細菌性陰道病患者。
[1]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87.
[2] 周昌菊,薛敏.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173-174.
[3]姚蘭,馮麗華.細菌性陰道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2):218-211.
[4]Pavlova SI,Kilic AO,Mou SM,et al.Phage infection in vaginallactobacilli an in vitro study[J].Infect Dis Obstet Gyneco,1997,5:244-251.
[5]Mcclean NW,Mcgroarty JA.Growth inhibition of metron-idazole-susceptible and metronidazole-resistant strains of Gardnerellavaginalis by lactobacilli in vitro[J].Appl Environ Microbio,1996,62:1089-1092.
[6]王振江,呂小玲,董振香,等.微生態制劑(定君生)在調節陰道菌群失衡的應用[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6,6(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