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捷,徐 樂,蔣杰宏,陳志軍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泌尿外科,廣東廣州 511400
Ⅲ型前列腺炎又稱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綜合征(CAP/CPPS),是前列腺炎的主要類型。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癥狀復雜多樣且無特異性,常久治不愈,嚴重困擾男性生活質量。目前CAP尚無統一的治療規范及標準,而且單用某一種藥物或治療方法,效果均不理想。我科2010年6月~2011年2月使用電子生物反饋治療聯合α受體阻滯劑治療Ⅲ型前列腺炎患者49例,效果良好,現將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6月~2011年2月我科門診就診、病程3個月以上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共入組97例,年齡18~59歲,平均33.2歲。均以會陰區、陰莖、恥骨上部、腰骸部等部位疼痛或不適及尿頻、尿痛、尿不盡感等排尿異常為主訴,同時伴有性功能障礙和焦慮、抑郁等精神心理負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指數(NIH-CPSI)≥10分,尿常規檢查正常,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10個/HP,卵磷脂小體減少或消失(也可為正常表現、擬診為Ⅲb型前列腺炎)。肛診及超聲波檢查除外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腫瘤等情況,同時排除膀胱炎、膀胱淺表腫瘤、急性下尿路結石、附睪炎、精索靜脈曲張及神經官能癥等疾病。
將97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8例)和實驗組(49例)。對照組僅接受α受體阻滯劑治療,實驗組接受α受體阻滯劑聯合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兩組均接受4周療程治療,并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NIH-CPSI評分(包括疼痛與不適、排尿癥狀、生活質量評分和總分4部分),同時治療前、后進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規檢查。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s)
實驗組對照組組別 例數49 48年齡(歲)35.26±12.38 34.63±11.42病程(個月)12.34±4.67 11.74±3.32 CPSI評分(分)31.18±8.42 30.58±7.69
1.3.1 臨床觀察指標 以NIH-CPSI評分表采用問卷表調查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的癥狀和生活質量評估。同時參考治療前、后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規檢查結果作為療效評價指標。
1.3.2 療效判斷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評價各項指標并進行比較。療效判斷標準分為4級,①治愈:NIH-CPSI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②顯效:NIH-CPSI評分較治療前減少60%~89%;③有效:NIH-CPSI評分較治療前減少30%~59%;④無效:NIH-CPSI評分較治療前減少不足30%。以治愈+顯效+有效的病例計算總有效率。
全部數據使用SPSS 13.0軟件統計,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39.58%,實驗組總有效率為63.2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療效比較[n(%)]
兩組在治療前后NIH-CPSI表評分比較顯示:4周療程后,實驗組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明顯改善,尤其排尿癥狀及總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CPSI評分結果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CPSI評分結果比較(±s,分)
組別 例數實驗組對照組P值49 48疼痛或不適癥狀評分12.40±5.17 8.05±2.39<0.05排尿癥狀評分7.82±1.36 3.73±1.81<0.05生活質量評分6.49±2.32 4.20±1.78<0.05總評分25.47±4.14 13.26±5.81<0.05
對照組、實驗組治療后前列腺液常規正常者分別為12例(25.00%,12/48)、27 例(55.10%,27/4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組無不良反應發生,無發生肛門外傷的并發癥。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最常見而又充滿困惑的一種疾病,Ⅲ型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臨床上最常見,占所有慢性前列腺炎的90%~95%[1]。為50歲以下男性最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它不但引起患者身體的種種不適,還對其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危害,此外每年還耗費巨大的醫療資源。鑒于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目前已將CP列為影響居民生活質量最為嚴重的慢性疾病之一[2]。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復雜,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長期以來,無論是泌尿外科醫師還是患者均對其治療效果不滿意,其治療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認可慢性前列腺炎的綜合治療。
目前國內外應用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治療Ⅲ型前列腺炎的研究報道較多。Nickel等[3]在一組持續6周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中發現,坦索羅辛對Ⅲ型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30分)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李昕等[4]應用α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治療Ⅲ型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療效明顯。
生物反饋治療是20世紀60年代開展起來的一種心理行為治療技術[5],是一種利用自然反射原理進行組織器官的功能訓練,最終達到改善和協調局部肌肉和器官功能狀態的一種新興的生物行為治療方法。Ye等[6]對62例臨床診斷為的Ⅲ型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進行了生物反饋治療,所有病例均有明顯的癥狀改善或痊愈,所有病例中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出現,總有效率達96.7%(60/62)。因而認為生物反饋治療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Ⅲ型前列腺炎的方法[3,7]。
本文結合上述兩種方法治療Ⅲ型前列腺炎得到了很好的療效,筆者體會如下:生物反饋治療要得到患者充分信任,特別是患者應該明白如何作反饋時才能使患者配合治療與復查。每次治療前要充分了解患者最近的情況以便于隨時改變不同的治療模式,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持續改善。每次置入治療電極時先作擴肛處理能有效減少患者不適感。復查取前列腺液時應采用個體化方式,使患者最容易取出的體位與方式。每次的復診與治療應與患者細心談話,聽取患者的表達,對治療效果會有幫助。
總之,α受體阻滯劑結合生物反饋治療未見任何副作用,患者依從性好,是治療Ⅲ型前列腺炎值得推廣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1]侯保山,夏欣一,潘連軍,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尿酸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8,14(3):245-247.
[2]Wenninger K,Heiman JR,Rothman I,et al.Sickness impact of 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and its correlates[J].J Urol,1996,155(3):965-968.
[3]Nickel JC,Narayan P,McKay J,et al.Treat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with tamsulosin: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trial[J].J Urol,2004,171(4):1594-1597.
[4]李昕,李寧忱,丁強,等.α-1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萘哌地爾治療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6,12(3):234-239.
[5]楊菊賢.生物反饋治療及其臨床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3,6(12):1049-1052.
[6]Ye ZQ,Cai D,Lan RZ,et al.Biofeedback therapy for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J].Asian J Androl,2003,5(2):155-158.
[7]史舒,趙振理,趙香梅.生物反饋治療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8,8(10):8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