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塔英 柏文輝
我院2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13種常用抗生素耐藥性分析
盛塔英 柏文輝
目的 應用13種抗生素檢測院內感染2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情況。方法 按照NCCLS法規推薦的K-B紙片擴散法。數據來源農一師九團醫院檢驗科。結果 210株金葡萄菌對13種抗生素耐藥率最高的依次是復方新諾明(85.7%)、青霉素(82目的.8%)、卡那霉素(77.1%)、氨芐青霉素(75.2%)。結論 金葡菌對許多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并且耐藥率很高,給臨床用藥帶來很大困難。
金黃色葡萄球菌;抗生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簡稱SA)是人類重要的致病菌,由于其抵抗力強,耐干燥,對多種抗生素和消毒劑不敏感。因而常可引起社區和醫院感染,感染常以急性化膿性為特征。如果未經治療,感染可擴散至周圍組織或經菌血癥轉移至其他器官[1]。世界許多國家設有專門機構研究、對付金葡菌醫院感染。由于金葡菌天然的具有對某些抗生素的抵抗力,再加上廣泛大量應用抗生素使耐藥菌株不斷地增加,致使臨床用藥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經常性地進行藥敏監測可為臨床治療提供良好的科學依據,有助于臨床醫生合理應用抗生素,使醫院感染在短時期內得以有效地控制。
隨著抗生素應用種類不斷增加,使用越來越廣泛,加上不規范用藥,使細菌耐藥性日趨嚴重,波及范圍也逐漸擴大,而隨著臨床分離的常見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菌株不斷出現,且呈多重耐藥性,引起了廣泛關注。近20年,世界各地分離的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不斷上升,特別是在ICU病房更是高達80%以上[1,2,3]。2002年的美國兒科年會報告院外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已達70%[4]。在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農一師九團醫院通過對住院患者的各種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的210株金葡菌,應用常規的13種抗生素進行了耐藥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 從住院患者各種臨床標本中,3年期間共分離出210株金葡菌,并用常規方法鑒定到種。210株金葡菌中152份來自尿、痰液及其他分泌物46份,糞便22份。
1.2 材料 培養基、藥敏紙片增菌、分離SA的培養基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配制,13種抗生素藥敏紙片購自上海醫化所,在有效期內使用。
1.3 藥敏實驗方法 采用K-BX紙片擴散法。實驗嚴格按照NCCLS法規進行。
1.4 質量控制 每周用標準ATCC株25922,25923,27853,測試對13種抗生素紙片的抑菌圈直徑,結果均在NCCLS規定的允許范圍內。
2.1 耐藥性 所測13種抗生素中,耐藥率最高的是復方新諾明和青霉素,分別是84.7%、81.8%;其次是卡那霉素、氨芐青霉素,分別是75.1%、74.2%。最為敏感的藥物是萬古霉素、頭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分別是90.2%、59.0%、55.5%,見表 1。

表1 2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13種抗生素的耐藥性(株,%)
2.2 不同來源金葡菌耐藥情況 經χ2檢驗結果均為差異不顯著(P>0.05),即同一抗菌藥物對不同來源的金葡萄球菌耐藥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210株不同來源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率比較
3.1 耐藥性分析的必要性 近年來國內許多醫院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進行耐藥率的監測,發現部分抗生素的耐藥率明顯上升,這些藥物為臨床最常用的抗生素,而且抗生素的應用負荷與病原菌對該抗生素的耐藥率呈正相關,提示抗生素的使用不當是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加的原因[4-6]。大部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率的監測研究顯示,臨床長期重復使用頻率高的抗生素物,耐藥率明顯增加,如復方新諾明、青霉素、紅霉素和氨芐西林等抗生素均表現出高度耐藥性,利福平、奈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第四代頭孢菌素等抗生素的耐藥率較低,萬古霉素是敏感率最高的藥物[7]。
從實驗結果也可以看出,210株不同來源(尿,痰,糞)的金葡菌對13種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并且耐藥性無明顯差異,耐藥率也都很高。所以在臨床上由于常用抗生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嚴重,致使治療金葡菌感染引起疾病療效差,就給臨床各科室用藥都帶來很大困難。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成為了引起住院患者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防止耐藥菌的進一步擴大,臨床醫生應及時了解本地區細菌分布及耐藥情況。并且有必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離株的耐藥譜進行動態監測,以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3.2 減少SA耐藥性的產生的措施 為了減少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提高抗生素的療效,建議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應根據體外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如果是危、急、重癥感染應首先經驗選藥,如萬古霉素等。待體外敏感試驗結果回報后再調整用藥針對治療。二是耐藥菌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不規范使用或濫用抗菌藥物,因此,用藥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合理選藥,避免大劑量,長療程用藥。三是在防治工作中除篩選敏感藥物外,還可采取聯合用藥。但是聯合用藥應有明確的臨床指征。總之,合理應用抗生素是預防耐藥菌產生的重要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抗菌藥物管理制度,嚴格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正確用藥,減少耐藥菌的產生,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提高臨床對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水平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應盡的義務。
[1]張卓然,倪語星.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三版),81-82.
[2]劉小平,樊尚榮,徐桂彪,等.68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0):1121-1123.
[3]舒文,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離株耐藥譜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3(10):1362-1364.
[4]劉學勇.1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對15種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1):55-56.
[5]黃秀榮.371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廣西醫學,2010,(1):112-114.
[6]許洪博.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藥敏試驗分析.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1):140-141.
[7]卿蕊,王秀虎,唐愈菲.邵陽地區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株的耐藥性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0,8(10):15-17.
843300 新疆阿拉爾農一師九團醫院檢驗科(盛塔英);農一師十一團醫院檢驗科(柏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