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士輝 婁玲珠
制藥企業糾正和預防措施(CAPA)體系的建立
鄭士輝 婁玲珠
目的利用CAPA原則對制藥企業的產品質量問題進行防患與未然。方法 選擇合適的功能模塊,建立和維護一個有效的糾正和預防措施(CAPA)控制體系。結果糾正和預防措施(CAPA)體系是質量管理體系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可以實現產品質量的持續改進。結論一套切實可行的CAPA流程將能有效地幫助制藥企業對質量體系進行管理。
糾正和預防措施;CAPA;質量體系
許多管理方法都可以實現組織動作狀態的持續改進,實施CAPA(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是其中的一種。糾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是指通過糾正已經出現的問題來改善管理、改進工藝達到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預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是通過控制問題的誘因來避免問題的發生,對質量問題防患與未然[1]。制藥企業實施CAPA體系以實現產品質量的持續改進為直接目標,以獲得顧客的持續的、更高的滿意為最終目標。
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的藥品監管機構通過發布法律法規和指南文件來指導和規范藥品生產企業的CAPA活動,以美國為例,雖然cGMP(指CFR Part210和211,下同)中沒有直接要求企業建立CAPA體系,但是美國業界普遍認為在藥品生產企業建立該體系事關重大,FDA于2006年9月發布了正式的工業基礎指南《藥品cGMP法規的質量體系方法》認為CAPA體系在處理不合格的情況和偏差時是必不可少的,明確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著力點。FDA雖然不要求企業強制執行其發布的指南,但是與指南不符合的做法還是會被認定為違法的。不符合CAPA相關要求是FDA的警告信中列舉的出現頻次最高的三種缺陷之一。由此可見,CAPA原則已經成為FDA執法檢查時的重要標準,已經受到監管方的高度重視。另外,ICH指南Q10-《制藥質量體系-行業指南》中也闡述了建立和實施CAPA體系的原則,ISO/IEC 17025等其他較具影響力的質量體系標準中也有建立CAPA體系的要求。
2.1 文件體系的建立 CAPA同GMP管理中其他系統密切聯系的。實施CAPA就是對質量管理、人員、廠房和設施、工藝設備、物料管理、文件和記錄、物料管理、生產和過程控制、原料藥和中間體的包裝和貼簽、儲存和分發、實驗室控制、驗證、變更的控制、拒收和物料的再利用、投訴與召回、協議生產商(包括實驗室)這些功能模塊有可能存在的缺陷進行管
理和規范。
2.2 需收集的數據資料基礎 實施糾正措施,需要掌握輸入和過程的具體狀況,一般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內部數據資料:自檢(內部審計)中得到的信息;各類偏差等缺陷;驗證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變更控制過程中需要跟蹤的工作;管理層希望提升的管理;統計過程發現的趨勢;定期報告;供應商審計報告或評估;校驗和檢修;外部審計的反饋和客戶投訴狀況,產品退回的相關情況,顧客反饋的信息。實施預防措施,也需要掌握相應的輸入和過程的具體狀況,一般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內部數據資料:變更申請;操作性偏差;潛在的變更需求;風險評估記錄;過程走勢圖和過程能力指數相關數據和其他統計過程控制的資料數據。
2.3 啟動CAPA程序 對于以上列舉的需要收集的資料,應該以專門的格式將其文件化,良好的文件化會給統計分析和評估帶來方便。評估后一般為兩種情況:(1)沒有必要采取任何行動,不必啟動CAPA程序;(2)需要進一步分析,并制訂糾正措施和/或預防措施,并在之后對CAPA的有效性進行跟蹤評估,需要啟動CAPA程。需要注意的是,調查時應該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可運用質量風險管理(ICHQ9)手段,這將使得CAPA能夠發現并解決實際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問題的表象。
實施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時候,應該從根本原因上著手,而不是拘泥于質量問題的表面;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后,應該對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評估;做好與CAPA相關的文件的制訂和管理工作,為CAPA的實施留下憑證;與變更控制系統協調動作實施變更、保證質量體系得到持續改進。
[1]Gabriela Bodea.What companies should know and consider when designing a CAPA system.Journal of GXP Compliance,2007,11(3):54-63.
317300 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