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甘露聚糖肽單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療效觀察
吳斌
目的 觀察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方法 將42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應用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入,對照組甘露聚糖肽聯合順鉑胸腔注入。結果 有效率治療組63.16%,對照組86.95%,無統計學差異(P>0.05);毒副作用治療組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甘露聚糖肽單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與聯合順鉑治療胸腔積液相比,療效無明顯差異,毒副作用明顯減少。
甘露聚糖肽;惡性胸腔積液惡性胸腔積液是惡性腫瘤的重要并發癥之一,胸腔注入化療藥、免疫制劑等藥物是主要治療方法。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們試用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19例,并用順鉑聯合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23例作為對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入院的4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9例,年齡37~78歲;平均55歲,其中男12例,女7例;對照組23例,24~74歲;平均53歲,其中男13例,女10例。兩組無年齡、性別差異。42例患者胸腔積液中均查到癌細胞,原發于肺癌31例,胸膜間皮瘤2例,乳腺癌1例,食管癌3例,肝癌2例,原發灶不明3例。
1.2 治療方法 每次治療前行肝腎功能、血尿常規檢查,選擇B超定位液體厚度最大的肋間為穿刺點,置入靜脈導管盡量排盡胸腔積液。給藥方法為治療組:甘露聚糖肽7.5 mg加生理鹽水20 ml注入胸腔。給藥后囑患者每隔20 min變動1次體位,共2 h,使藥物盡可能均勻分布于胸膜表面。每3天復查B超判定療效,胸腔積液增多者充分引流后重復給藥,給藥次數最多3次。對照組:順鉑40 mg、甘露聚糖肽7.5 mg加生理鹽水20 ml胸腔注入,恩丹西酮8 mg靜脈注射。注藥后的方法同治療組。
1.3 療效判定標準 按WHO癌性滲液的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胸腔積液完全消失,維持1個月以上;部分緩解(PR):胸腔積液減少>50%,維持1個月以上;穩定(NC):胸腔積液減少,無增加趨勢;病情進展(PD):胸腔積液無減少或有增加。總有效率為CR+PR。
2.1 療效,見表1,計數資料應用卡方檢驗,P值>0.05。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毒副作用 對照組:6例出現發熱;11例出現食欲不振及嘔吐;2例出現粒細胞減少。其中2例同時出現發熱及粒細胞減少;1例同時出現發熱及食欲不振。治療組:5例出現發熱。
惡性胸腔積液約占內科全部胸腔積液的20%,在成人胸腔積液中占38% ~52%[1]。大量胸腔積液壓迫肺組織,導致呼吸循環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有效地控制胸腔積液是治療晚期惡性腫瘤必要措施。胸腔穿刺抽液或引流見效快,但積液短期內可迅速增多,反復抽液或引流可導致胸腔感染及大量蛋白丟失[2];全身化療療效差而毒副作用明顯。胸腔內注藥可使藥物直接與胸膜接觸而殺死腫瘤細胞且全身毒性小,文獻報道化學藥物與生物反應調節劑聯合胸腔注藥有協同作用[3],但其毒副作用仍使一些年老體衰或耐受性差的患者增加痛苦。有資料顯示,相對于化療藥物,惡性胸腔積液以注入生物反應調節劑效果更佳[4]。
甘露聚糖肽是從溶血性鏈球菌中提取的非特異性免疫制劑,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腫瘤及對化療增效減毒作用,還可用于治療胸腔、腹腔積液和提高姑息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5]。本文治療組總有效率63.16%,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且無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因此,對于一般狀況及耐受性差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屬不同意應用化療藥物的情況下,甘露聚糖肽單藥胸腔注入治療惡性胸腔積液可以作為選擇方案之一。
[1]劉又寧.實用臨床呼吸病學.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279.
[2]劉又寧.實用臨床呼吸病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634.
[3]張明智,吳孔明,韓新.惡性腫瘤治療新進展.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17.
[4]劉又寧.實用臨床呼吸病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587.
[5]張天澤,徐光煒.腫瘤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771.
262700 山東省壽光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