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李桂梅
卡托普利和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
李紅梅 李桂梅
目的觀察卡托普利和小劑量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的療效。方法 將90例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給予卡托普利25 mg/次,3次/d;氫氯噻嗪12.5 mg/次,1次/d,對照組45例只給卡托普利25 mg/次,3次/d;在治療8周和12周時評估治療效果和藥物的安全性。結果治療8周和12周時治療組的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兩組均有干咳出現,但無明顯差異。結論卡托普利和小劑量氫氯噻嗪治療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比單用卡托普利療效更好,價格低廉,使用方便,但需注意卡托普利引起干咳的副作用。
卡托普利;氫氯噻嗪;原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研究已證實有效控制高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措施,小劑量聯合應用不同種類的抗高血壓藥物,優于單用一種降壓藥,并能減少單一藥物所致的劑量依賴性不良反應。本文旨在了解卡托普利和氫氯噻嗪聯合治療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根據1999年WHO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選擇我院2007-02~2010-08未經治療或間斷應用降壓藥物治療的90例輕、中度高血壓病患者,清河分局醫院50例,女子監獄醫院40例,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肝功能障礙等疾病。隨機雙盲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治療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5~65歲,平均51歲;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23~68歲,平均52.5歲。兩組治療前在基礎血壓、一般情況、心血管危險因素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有可比性。
1.2 血壓測量方法 采用汞柱臺式血壓表,所有患者在安靜休息15 min后,取坐位由固定醫師測量右上臂肱動脈處血壓,按照高血壓指南中非同日3次血壓,測定血壓平均值≥140/90 mm Hg,診斷為高血壓[2]。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卡托普利25 mg/次,3次/d,氫氯噻嗪12.5 mg,1次/d。對照組只口服卡托普利25 mg/次,3次/d,療程12周。治療8周和12周后,分別測血壓三次,取平均值。測量時間定為上午8:00~10:00。
1.4 療效判定 參照衛生部《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①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以上;②有效:舒張壓下降未達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 Hg;③無效:未達上述水平者。顯效+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1.5 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3],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8周后:治療組顯效17例,有效20例,總有效率82.2%;對照組顯效11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60%,兩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治療12周后,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21例,總有效率91.1%;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68.9%,兩組出現干咳各一例。兩組不同時段的療效比較,治療組的總體療效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出現干咳的不良反應無差異。兩組不同時段的療效比較見表1、2。

表1 兩組治療方法的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治療法的療效比較(例,%)
高血壓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進行了三次(1959年,1979年,1991年)成人血壓普查,高血壓患病率分別為5.11%,7.73%與11.88%,總體上呈明顯上升的趨勢,推算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已超過一億人[1]。合理應用降壓藥,尋找安全、有效、經濟的降壓治療方法,是提高我國高血壓防治水平的重要環節。目前,降血壓藥的種類較多,價格差距亦比較大,小劑量價格低廉的降壓藥聯合應用,對于基層醫院及低收入人群尤為適用。卡托普利和氫氯噻嗪是目前較為常用的降壓藥,且價格低廉。臨床實驗已經證實這兩種藥均能降低高血壓病患者并發心血管事件所引起的病殘率及死亡率。
卡托普利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能減慢緩激肽降解,增強前列腺素合成,有效降壓。同時ACEI有恢復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防止和逆轉心血管重塑,有多器官保護作用;對血脂和糖代謝無不良影響;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殘率和病死率。但長期大劑量應用,5% ~20%可出現頑固性干咳,往往須停藥才能終止咳嗽。可能是由于本品使緩激肽、P物質和(或)前列腺素在肺內聚積所致[4]。同時,由于ACEI抑制醛固酮分泌,可引起高血鉀。氫氯噻嗪是利尿降壓基礎藥,通過增加遠曲小管近端和髓袢升支粗段氯和鈉離子的排泄而降壓,同時,對抗醛固酮K+-Na+交換過程,長期大劑量應用,可能出現低鉀。二者合用,可以減少血鉀異常的發生。國內外諸多臨床試驗發現小劑量的噻嗪類利尿劑比大劑量能更明顯降低腦卒,中和冠心病的發生和逆轉左室肥厚,且對糖、脂肪和電解質代謝無不良影響。
我們應用卡托普利和小劑量氫氯噻嗪聯用,治療高血壓8周能達到明顯的降壓作用,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未出現不良反應;治療12周后降壓效果明顯加強,總有效率較單用卡托普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時間的延長,兩組的血壓水平進一步降低,顯效率和總有效率進一步提高,說明延長治療時間是提高療效的方法之一。并且兩組在心率、血糖、血鉀、體重、血脂、血尿酸等方面均無明顯變化,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也未出現頭暈、頭痛等副作用。隨時間的延長,兩組均有干咳出現,無明顯差異,癥狀輕微。因此,認為卡托普利和小劑量氫氯噻嗪聯合治療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比單用卡托普利療效更好,價格低廉,使用方便,但需注意卡托普利引起干咳的副作用。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47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200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實用本).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0-1064.
[3] 梁萬年.臨床醫學研究方法.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63
[4] 芮耀誠.實用藥物手冊.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249.
300481 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清河分局醫院內科(李紅梅);北京市女子監獄醫院內科(李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