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麗
探討降低剖宮產率的對策
王鳳麗
目的探討降低剖宮產率的對策。方法選取 2005年月至 2011年月于本院進行分娩的孕產婦 1800例,進行調查分析。結果1800例孕產婦經陰道自然分娩 802例,自然分娩率 44.55%;剖宮產數為 998例,剖宮產率 55.44%,導致高剖宮產率因素包括社會因素 45.99%、胎兒因素 34.16%、頭盆因素 9.01%、母親因素 10.82%。結論向孕婦及家屬做好宣傳工作減少社會因素,積極開展無痛分娩和導樂分娩技術,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孕產婦保健減少因胎兒或母親因素,綜合降低剖宮產率。
剖宮產率;降低;對策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搶救孕婦和圍生兒生命的有效手段。隨著手術技術和方式的改進,麻醉及監測水平的提高,輸血及抗生素的應用,大大地提高了剖宮產的安全性。80年代初,WHO就提出剖宮產率不應超過 15%的目標[1],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及醫療行為中諸多社會因素的介入,我國的剖宮產率在近 20年中仍無節制上升。剖宮產率下降是圍生醫學發展的一個標志,在保證母嬰安全的這一目標中,降低剖宮產率是一個重要環節。為了能夠有效的降低剖宮產率,我們探討降低剖宮產率的對策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月至 2011年月于本院進行分娩的孕產婦 1800例,年齡 21~48歲,平均 24.6歲;初次妊娠986例,多次妊娠 814例。
1.2 調查內容 對1800例孕產婦分娩方式進行調查,并進行剖宮產原因進行綜合統計并進行構成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經調查 1800例孕產婦經陰道自然分娩 802例,自然分娩率 44.55%;剖宮產數為 998例,剖宮產率 55.44%,導致高剖宮產率因素包括社會因素、胎兒因素、頭盆因素、母親因素具體見表1。

表1 998例剖宮產因素及構成(例,%)
向孕婦及家屬做好宣傳工作,講解有關自然分娩的健康教育[2],自然分娩過程中子宮有規律地收縮,能使胎兒的肺得到鍛煉,出生后有利于新生兒呼吸的建立,促進肺成熟;分娩過程時宮縮和產道的擠壓作用.可將鼻腔、呼吸道內羊水和黏液排擠出來;免疫球蛋白在自然分娩過程中,可由母體傳給胎兒增加新生兒抗病能力;自然陰道分娩有利于產后惡露排出,子宮復原;產婦沒有受麻醉與手術的影響,產后恢復快產婦腹部沒有傷口,減少出血及感染的機會,無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并發癥[3];讓孕婦正確認識自然分娩的過程,避免不必要的擔心,消除孕婦對陰道分娩的緊張、恐懼心理,增強對自然分娩的信心,沒有手術指征盡量陰道分娩,從而減少了社會因素導致的不必要的剖宮產。
提供安靜、溫馨的氣氛、環境,使產婦在宮縮時做到放松,深呼吸,將外界干擾降至最小;助產師對產婦友好、關心、尊重;當在產程中做肛查、陰道檢查等操作前,向產婦解釋其原因及其必要性,并如實告知產程進展情況,當產婦在產程中配合表現很好時予適時表揚鼓勵;滿足產婦各種生理需要。
分娩疼痛是造成剖宮產重要因素[4],分娩疼痛是一個生理過程,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在產程和分娩時 28%有中度疼痛,37%有嚴重疼痛,35%發生不堪忍受的疼痛。劇烈的疼痛可使產婦產生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反應。積極開展無痛分娩和導樂分娩技術,醫院通過增加麻醉科大夫,開展分娩鎮痛術,減少因對分娩鎮痛恐懼拒絕陰道試產的數量;導樂分娩可以消除孕婦對分娩疼痛及產房孤獨感的恐懼心理,使其能恬靜度過分娩期,以降低因懼怕疼痛而引發的剖宮產。
產科工作者技術不過硬,過重估計試產可能出現的異常,告知病情時夸大危險可能性,削弱產婦及家屬試產信心;陰道助產技術不過硬,信心不足,甚至不愿觀察時間長短不定的產程,側面動員產婦手術,達到快速結束分娩目的。要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時發現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及早規范的處理,老帶新,年輕醫生積極學習難產手術的處理。同時避免診斷過度,減少不必要的處置,嚴格剖宮產指征。
診斷胎兒宮內窘迫對不存在胎兒功能低下,是因臍帶及(或)胎頭受壓等因素引起的胎心率異常,應加以分析觀察處理。如給予吸氧、改變體位,待胎心率恢復正常后,無陰道分娩禁忌證,估計短時間可經陰道分娩者,應創造條件經陰道分娩[5]。
臀位始終處于剖宮產指征,臀位分娩確實存在臍帶脫垂、后出頭困難、胎臂上舉等危險,對單臀及完全臀先露、骨盆正常大小、估計胎兒體重不超過 3500g,兒頭無仰伸狀態,經陰道分娩是安全的。骨盆狹窄與頭盆不稱由兩名主治醫師以上人員進行骨盆外測量、頭盆評分定分娩方式,宮口開大 3cm常規頭位評分,排除頭盆不稱。臨產后出現異常產程圖,在充分與孕婦及其家屬溝通的情況下,試產2h產程無進展,結合頭位評分決定分娩方式[6]。
對早期懷孕婦女的情況進行調查并建立檔案,監測和跟蹤高風險的孕婦,使胎位不正、有早期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肝內膽汁瘀積癥等并發癥的孕婦能得到及時獲得積極的處理和治療,從而減少臨產前的各種危險因素。同時對孕婦的飲食營養進行指導,降低巨大兒的可能性[7],減少因胎兒或母親因素造成剖宮產。
[1] 梁紅.醫務人員及產科干預認識現狀的定向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4,19(1):8.
[2] 許吟.實施孕婦教育對社會因素剖宮產率的影響.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1):11-12.
[3] 徐建平.自愿要求剖宮產孕婦 58例術前心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2):101-102.
[4] 楊雪峰.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 14年變化研究.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1):45.
[5] 劉巍.手法旋轉持續性枕后位或枕橫位134例分析.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2):186.
[6] 于秀麗.頭位難產 161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9):717.
[7] 崔詠恰.302例孕期質量與新生兒體重及分娩方式的關系.廣州醫藥,2000,31(4):43.
466200河南省項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