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紅章
鷓鴣山隧道位于四川省理縣境內,西距成都約300 km。隧道地處川西高原東北部的邙崍山脈,海拔3 500 m~4 200 m,山頂9月至次年4月積雪不化,為高原高寒隧道。隧道全長4 448 m (K0+192~K4+630),雙車道,計算行車速度40 km/h,開挖斷面92 m2~110 m2,為山嶺崇丘區二級公路。鷓鴣山隧道地質條件十分復雜,處于變質巖地區,以千枚巖、炭質千枚巖、炭質板巖、板巖為主,受米亞羅斷層、三家寨倒轉背斜、新生溝倒轉向斜等強烈地質構造影響,隧道內圍巖倒轉、扭曲嚴重,次生斷層重疊出現,地下水豐富。
炭質千枚巖地段一般都為Ⅱ類圍巖,支護參數:拱部設φ42超前小導管,長3.5 m,環向間距0.4 m,小導管搭接長度不小于1.5 m;14 cm厚格柵鋼架1榀/m;拱部φ25中空注漿錨桿,邊墻φ22砂漿錨桿,長均為3.5 m,間距1.0 m(縱向)×0.8 m(環向),梅花形布置;φ8(縱向)×φ10(環向)鋼筋網,網格20 cm×20 cm;噴C20混凝土20 cm,預留變形量為100 mm。
施工方案的選擇遵循“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原則。正臺階法布置見圖1。A部按“超前小導管→開挖→初噴→格柵→鋼筋網→系統錨桿→復噴→出碴”的順序施工,開挖循環進尺1.0 m~1.5 m。B部滯后A部3 m~5 m(即A臺階長度3 m~5 m),其右側滯后左側4 m~6 m,防止掉拱。B部和A部同時鉆孔爆破,始終保持與A部的距離。C部左右側錯開15m~25m施工,和A,B部互不干擾,可獨立施工,施工完畢后立即施作仰拱。

A臺階的長度為3 m~5 m,不能過長,避免增加出碴難度,也不能過短,防止A,B接合部片幫;B部必須左右側交替,防止掉拱,另外與A部同時爆破,減少工序轉換,提高效率。
1 )初期支護開裂。A,B部采用這種方法施工突出問題就是格柵鋼架扭曲變形,噴混凝土開裂、掉塊,在距離開挖面1倍~1.5倍洞徑時變形加大,初期支護迅速開裂,不得不采取補強措施。初支開裂情況見圖2。噴層開裂以環向為主,裂縫寬度在0.5 mm~3 mm之間,格柵鋼架扭曲變形,凸出最大15 cm。從圖2中可以看出格柵鋼架在錨桿部位沒有凸出,說明錨桿在抑制變形方面有明顯的作用。監控量測數據也表明初期支護變形非常大,在開挖后第5天(每天開挖2 m,5 d開挖10 m接近1倍洞徑)開始,變形速率加大,最大每天達到56 mm,第11天的累計變形達156 mm,遠遠大于預留變形量100 mm,在第12天采取架立Ⅰ18工字鋼護拱等補強支護措施后變形逐漸穩定。2)工藝操作困難,機械利用效率較低。353E三臂鑿巖臺車臂長,掌子面作業空間小,無法利用臺車施作錨桿;打設錨桿時,圍巖在振動作用下大量脫落,造成噴混凝土厚度平均增加15 cm以上;每次爆破上臺階(A部)的碴不能全部拋擲到中臺階,增加大量人工清碴的時間; A,B部加起來的高度為5.5 m,不能很好滿足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出碴的高度,裝碴困難。

初期支護開裂變形首先是初期支護強度不夠,經過參建各方的共同探討將格柵鋼架改為Ⅰ18的工字鋼架,間距調整到50 cm,噴混凝土25 cm;超前小導管和鋼筋網片參數不變,預留變形量為150 mm。
對臺階法進行了優化,如圖3所示為優化臺階法施工示意圖,其特點是:A部高度相對較高,增大A部拱腳的作業空間; B部中間凹進,與A部距離保持2 m左右,便于A部翻碴;B部高度適當降低,避免B部片幫;A,B部高度加起來6.1 m,滿足大型機械裝運出碴的需求。另外B部中間凹進方便了353E鑿巖臺車的施工,也減少了爆破對周邊圍巖的擾動。相對于普遍采用的臺階法預留核心土環形開挖,本法適用于大型機械化施工,有更大
A部按“超前小導管→開挖→初噴→工字鋼架→系統錨桿、鋼筋網→復噴→出碴→系統錨桿”的順序施工,開挖循環進尺1.0 m~1.5 m。

B部凹進1 m~3 m,使A部臺階最短部分應保證2 m長。B部右側滯后左側4 m~6 m,防止掉拱。B部和A部同時鉆孔爆破,始終保持與A部的距離,A,B部爆破的碴拋擲在B部凹進的部分。
C部左右側錯開15 m~25 m施工,和A,B部互不干擾,可獨立施工,施工完畢后立即施作仰拱。
開挖主要采用鉆爆法,考慮項目位于高原區,為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投入2臺瑞典353E三臂鑿巖臺車鉆孔,2臺日本PC200挖掘機,柳州ZLC50C裝載機4臺,長春XC3260自卸汽車10臺,實現挖、裝、運全機械化作業。
1 )對于軟弱圍巖的山嶺隧道,一般采取臺階法預留核心土的開挖方法,為提高大型機械利用率,尤其是鑿巖臺車在軟巖中的應用,本文提出了優化的臺階法,供讀者參考。2)錨桿在軟弱圍巖中的作用非常明顯,本文通過實踐和監測印證了這一觀點。3)炭質千枚巖變形持續時間長,很難達到完全意義的穩定,二次襯砌應及早施作。
[1] 交通部重慶公路科學研究所.公路隧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JTJ 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