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6月4日
5月31日,中石化就浙江溫州“摻水油”事件稱,“摻水油”的原因已查明,系加油站設備故障導致殘留積水所致。
關于“摻水油”事件,應該是一個意外,不相信中石化會故意往汽油里滲水。
我國的很多食品安全標準長期低于國際標準,汽車的“食品”—汽油、柴油也是如此。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無鉛汽油的國家標準中,硫含量不得大于0.08%,烯烴含量不得大于35%,而世界通行的無鉛汽油標準則是硫含量不得大于0.02%、烯烴含量不得大于20%。我國成品油的品質較差,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汽車吃“粗糧”。汽車吃“粗糧”不僅導致尾氣排放量增加,加重環境污染,而且對車輛造成了較大損傷。有報道稱,目前我國的汽車故障中有6%是燃油質量問題直接引起的,有50%是間接由燃油質量問題引起的。
岳陽的“問題油”疑為標準之外某項金屬添加劑所致,但這個添加劑是什么,至今沒有檢測出來。與此相類似,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比如蘇丹紅、三聚氰胺等食品添加物,原先被排除在國家標準之外,沒有相關檢測程序,所謂食品“符合國家標準”,只是被列入檢測范圍的指標符合標準,沒有列入檢測范圍的有毒添加物,直到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之后才可能慢慢找到。
近乎相同的機理之下,汽車“食品”安全事故與人類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無疑都表明我們的管理水平滯后、質量意識不高。所不同的是,食品的生產銷售實行充分的市場化,管理難度很大,而成品油的生產銷售處于半壟斷狀態,管理鏈條相對簡單,卻為何也總是管不好呢?
(晏 揚)

2011年6月11日
日前,國家發改委表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以及階梯電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將在年內推出。據了解,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討論方案中包括,當原油價格在130美元/桶以下的時候,政府有可能向三大公司下放定價權。
企業擁有自主定價權,是市場經濟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在市場競爭充分的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自主定價是油企的一項重要權利。但是,以我國目前的市場發育水平,筆者以為向三大油企下放成品油定價權的條件尚不成熟。歐美等地之所以敢于放手讓油企自己定價,不僅是因為市場競爭很充分,油企定價過高等于“自斷財路”,而且他們也具備嚴格的價格監管體系,一旦發現有違規現象,都將受到嚴厲的處罰款。
雖然我國《價格法》規定“生產經營成本”是商品定價的重要依據,但是價格監管部門對于政府定價之外的市場定價商品的價格監管都不是很到位,以至于市場定價商品的價格商家想定多少就是多少。
更主要的是,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來飽受詬病,但是三大油企要想漲價必須報國家發改委批準的規定。然而,將成品油的定價權下放給三大油企,難保油企的漲價行為不成為脫韁的野馬。有人可能會說下放定價權后,國家發改委對于三大油企絕不會放任不管,但請不要忘記,即便在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下,國家發改委對于三大油企的監管尚且力有不逮,一旦定價權下放,監管的效果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因此,向三大油企下放成品油定價權,必須慎之又慎。
(瞿玉杰)

2011年6月9日
日前,德國政府宣布將逐步關閉現有核電廠,至2022年全部關閉。此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表示,中國核電近期可達到年增1200萬千瓦,到2020年有望達到7000萬~8000萬千瓦的規模,2030年有望達到2億千瓦規模。屆時,可提供全國15%以上的一次能源。而我國目前運轉的核電規模不過是900千瓦多一點,如果按照周大地所說的速度發展,那么無疑是核能發展的大躍進。
日本福島事故發生后,我國的核能專家紛紛表示中國的核電站比福島安全。筆者認為,這樣簡單作結論,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關系。因為一方面我們不能說日本就不重視核電站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說我國的核電站全部都屬于安全類型。
現在很多專家都在研究第三代核電站,同時也表示第三代核電站比第二代核電站安全。但據筆者所知,研究第二代核電站的專家并不認可這一結論。
日本在建筑抗震上非常有經驗,但他們絕沒有想到會出現9級地震。資料顯示,韓國核電站的抗震標準是6.5級,現在韓國要求將標準提高到7級。中國核電站的抗震標準設防到底是幾級呢?行業內的人都知道,核電站抗震級別要達到8級或9級,這方面成本增加就是個天文數字。這樣一來,核電市場競爭力將大減。
所以,無論怎樣,我國的核電站設計思路必須調整,標準必須提高,安全理念更要加強,核電站抗震級別至少要達到抗8級地震。
是的,福島事故的發生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國的核能發展規劃也應該相應作出調整和完善,不排除作出大幅度的調整和完善。
(何祚庥)
《華爾街日報 》
2011年5月25日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阿拉伯半島一直在用石油推動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但該地區多數易開采油田已經開采了數十年,輕質石油資源開始枯竭,而且該地區越來越多的新開發油田的原油品質日趨重質化,開采的難度正在變大。中東地區一些產油國已經開始加快重油開發項目,以維持未來石油產量增長目標。
油田服務巨頭斯倫貝謝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古爾德說,所有中東國家都將不得不開始考慮重油儲量,它們以前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斯倫貝謝公司參與了中東地區好幾個重油項目。越來越多的海灣國家正在嘗試利用提高采收率(EOR)的技術來增加石油產量。這種技術通過向油田注入蒸汽、天然氣和化學品的方式來抽提出更多的石油。
沙特和科威特已開始了一項宏大的試驗,將儲量達幾十億桶的沃夫拉油田重油開采出來。沃夫拉油田位于一個人煙稀少的沙漠地帶,由沙特和科威特兩國共有。
(曉 華)
美國《化學周刊》
2011年5月14日

受財務狀況好轉以及估價水平合理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石化生產商們正在積極考慮并購交易以重塑業務格局。進入2010年中期,隨著經濟和信貸環境的好轉,全球化工業并購交易出現井噴。隨著一些大規模并購交易的發生,這勢必將影響全球化工業的整體格局。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全球化工業的并購交易正在從點轉向面,也就是說正在從單個的業務層面轉向公司整體層面。2010年中期至年底,我們看到的大量并購交易只是集中在業務部門層面。但是進入2011年以來,并購交易的熱點集中在了公司層面。近來全球化工業最令人關注的并購交易是杜邦公司報價63億美元收購丹尼斯克公司;比利時蘇威集團同意以34億歐元(49億美元)收購羅地亞公司以及科萊恩公司出資27億美元收購德國南方化學公司。緊隨其后的是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同意出資97億美元收購專用化學品生產商路博潤公司。
(曉 華)
美國《油氣周刊》
2011年5月9日

一季度全球各大石油巨頭旗下化工業務的贏利出現強勁增長。殼牌旗下化工業務一季度實現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56%至4.89億美元。殼牌表示,公司旗下化工業務贏利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化工業務營利能力增強、股權相關投資收益增加以及產品銷售量增加等因素。一季度殼牌化學產品銷售量同比增長5%至500萬噸。化工裝置的開工率水平從上年同期的88%上升至92%。
埃克森美孚旗下化工業務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5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1%,創下季度贏利歷史新高。據公司稱,一季度化工業務贏利強勁增長主要是受到大宗化學品毛利率水平上升以及原料成本下降的雙重影響。一季度公司主要化工產品銷售量同比下降3%至630萬噸。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旗下化工業務一季度實現贏利和銷售收入雙雙大幅增長。調整后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70%至2.62億歐元(3.888億美元),調整后的凈營業利潤同比增長52%至2.38億歐元。
(曉 華)
德國巴斯夫公司網站
2011年5月14日

德國巴斯夫公司日前表示,公司非常看好中國高性能塑料市場前景。巴斯夫在亞太地區約25%的銷售收入來自于公司的塑料業務。巴斯夫已經加強了在中國的工程塑料和聚氨酯業務,以滿足當地需求的增長。
巴斯夫將在2015年前把浦東生產基地的工程塑料產能擴大一倍以上。當前浦東生產基地的工程塑料產能為4.5萬噸/年,到2015年將擴至11萬噸/年。位于上海的聚氨酯微孔彈性體車用緩沖塊新廠將于今年下半年投入運營。天津的聚氨酯組合料廠不久前已破土動工,預計2012年投入運營;巴斯夫在重慶的年產40萬噸MDI項目也已開工建設,投資總額約為80億元,預計2014年投入運行,其中還包括一座聚氨酯組合料廠。
巴斯夫高級副總裁、工程塑料亞太區負責人鮑磊偉日前表示:“中國工程塑料市場擁有巨大的機會,尤其是在汽車工業,當前中國每輛汽車中使用的工程塑料僅為5~6千克,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0千克。”
(曉 華)
《俄羅斯石油》雜志
2011年第3期

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2011年其總資產額為3687億美元。今年1月該公司發表的2030年世界能源發展預測報告中,天然氣被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在各家能源中將躍居第二位,超過煤炭,僅次于石油。
ExxonMobil的天然氣生產領軍世界所有私營石油公司。ExxonMobil與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建立的合資企業,全力開發卡塔爾的北方大氣田,計劃總開采量為150萬億立方英尺(4.25萬億立方米米)。此外,ExxonMobil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工藝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現在,ExxonMobil公司正在美國和歐洲興建一批現代化的液化天然氣終端。2009年ExxonMobil公司在意大利地中海近海建成了世界首座液化天然氣儲存和再汽化重力型綜合平臺。2009年ExxonMobil的液化天然氣產量約為3500萬噸,2010年約為6500萬噸,預計近期內年產量達到1億噸。不久前,ExxonMobil還以250億美元購買了美國專營頁巖氣生產的XTO能源公司,使ExxonMobil成為美國最大的采氣公司。
(高壽柏)
俄羅斯《寬帶網》
2011年5月23日

俄羅斯《新聞報》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俄羅斯政府現在正在討論俄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人選問題,德國政府前總理施羅德是候選人之一。這個議題獲得通過,這位德國政府前總理或將取代俄羅斯能源部部長什馬特科或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納比烏諾伊在俄天然氣工業公司董事會的位置,根據俄總統梅德韋杰夫的命令,俄政府官員需退出俄企業的董事會。
施羅德現在是北流公司股東委員會領導。該公司是北流天然氣管道工程的作業者。北流管道的起點在俄羅斯,將穿越波羅的海海底,終點在德國。這個項目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提出的,得到施羅德的積極支持。
2011年3月底,梅德韋杰夫總統要求俄羅斯政府官員辭去在各類國家公司董事會的職務,以改善俄羅斯的投資環境。根據梅德韋杰夫的命令,什馬特科、納比烏諾伊以及祖布科夫副總理都將退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董事會。
(高壽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