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莉,楊 翔
護士的職業認知是護理人員對護理專業的目的、意義及作用的看法,對護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擁有的護理及相關學科的知識。由于社會傳統觀念和現代經濟浪潮的沖擊,護士群體心理及其對護理職業信念、看法也不斷的發生變化[1]。為促進護士健康的職業心理的形成,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自己對這個職業的認知情況。
1.1 調查對象 抽取自貢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臨床護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0歲~45歲。調查共發出問卷30份,收回30份,有效問卷30份。護士工作年限均在10年以下,其中聘用護士20人,正式在編護士10人。第一學歷為中專13人,大專11人,本科 6人。
1.2 方法 利用自設問卷測試,包括學歷、工齡、收入、職業滿意度、壓力源、個人深造問題、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和自認為提升所具備的必要因素等內容。在院內隨機抽調護士,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調查,要求護士獨立、誠實作答,即時收回問卷。

表1 臨床護士職業認知情況(n=30)
3.1 護士的職業態度
3.1.1 職業現狀認知 自卑感在護士中體現得尤為突出,與人們缺乏對護理工作的理解不夠充分,認為護理是一項簡單化的工作有關[2]。護士工作繁雜、待遇低,每天又重復同樣的工作,面對病人。病人更依賴醫生而不是護士,甚至有部分護士看不到自身價值,輕視自己的職業,造成護士的職業自卑感。而聘用護士由于薪酬待遇得不到充分保障,為自己的職業身份感到尷尬的心理和風險壓力等因素較在編護士更容易離崗[3]。聘用護士對自己職業的期待值也較低,作為護士職業比較能滿足其心理需求。調查還顯示,目前從業護士中80%存在著離職意愿。護士離職率高是中外普遍存在的現象,高離職率的結果不僅增加了護士專業培訓的人力與時間,影響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轉及護理質量,而且增加在職護理人員的負擔,造成更多人產生離職想法。
3.1.2 職業展望 多數護士將該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對于職業的發展未抱有充分的信心。因而造成了護士在職期間深造情況的不容樂觀。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上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身心健康的需求增加,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出現,也要求護理工作從傳統身體護理逐步向生理、心理兼顧的整體護理轉型。為了適合社會發展,護理人員在職期間的個人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關乎于自己乃至整個醫院的競爭力。70.00%的人想過通過學習實現職業上的自我提升,僅10.00%的人付諸實踐,就其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筆者認為除合理安排時間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外,醫院也應該加大對護士的培養力度以迎合未來的發展趨勢。
3.2 護士的情緒狀況和對壓力、不愉快情緒的調控 情緒煩躁或壓抑苦悶在護士群體中普遍存在,許多研究結果也顯示: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低于一般人群。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護理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較大,每天又要面對病人及人際關系(如護患、醫護關系等)的不協調,直接影響護士的情緒。護士對壓力和不愉快情緒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調控,但主管護師和聘用護士對壓力和不愉快情緒調控方面還欠缺主動性[1]。
3.3 護士對護理工作認知 被調查的護士中大部分人認為護理工作除了耐心、責任心等性格要求外,無差錯事故發生和職業中的自我防護也很重要,這是由我國護理現狀決定的,我國護士數量少,護士工作繁重,在工作中經常接觸瀕死和危重病人,擔心工作出現差錯事故,同時護理工作的任務就是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但大多聘用護士認為同事和睦和無差錯事故發生為最重要的事情,其原因可能是其作為醫院里的一個特殊群體,隨時都有終止工作的可能,工作中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受到部分家屬和同事的歧視,造成人際關系緊張[1,4];另一方面,聘用護士的知識結構層次不夠高,且整體素質與在編護士差距較大[5]。因此,來自工作方面的壓力也較大,為保證工作的穩定和自身的發展,必須要避免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3.4 護士對于職業提升的態度 由表1可見,想過繼續深造并在為之準備的只有3人,僅占調查人數的10.00%。不難看出,對于職業的提升,大部分護士并不抱有希望,這與此職業提升較難是密不可分的。當問到認為提升最重要的因素時,按其人數多少分別為:自身業務水平的高低,人際關系的好壞,管理能力及感召力的強弱。由此可見,護士對自身工作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尊重以及護理職業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視的。
4.1 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主動性 社會形勢的發展、就業環境的變化,要求護理專業畢業生必須更新就業觀念,大膽地、主動地尋找能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位置,正確認識就業形勢,找準自己的定位。
4.2 調整就業定位,明確個人價值 護理專業畢業生比其他醫學專業就業形勢好,就使得畢業生缺乏競爭意識,沒有緊迫感,普遍把擇業定位在大城市、大醫院、經濟效益好的單位,反映出畢業生追求高薪、舒適、名氣的心態,導致就業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必須對護理學專業的就業前景有正確的認識,認真思考,確立對策。
4.3 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 對于已經進入臨床的護理工作人員,應該主動分散和減小在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壓力。樹立健康積極的職業觀。盡量避免負面情緒給自己帶來的一些影響,認真工作的同時做積極的自我準備,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素質,為進一步深造或提升做準備。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護理工作被更多人關心和理解,減少乃至消除職業自卑感,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4.4 醫院應更多地重視護理人員的培養及深造 對于醫院,可以考慮盡可能多地為護理人員提供進修或者其他的培養機會,使護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業務水平得到提高,從而提高醫院護理工作的質量。同時也可減少護理人員的離職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護理資源的浪費。
[1] 王秀清,鄭春麗,王麗敏.護士職業認知現狀的調查分析與調控[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5):534-536.
[2] 陳玉杰.護士角色塑造[J].菏澤醫專學報,1998,10:32.
[3] 王家友.聘用護士流失原因分析與管理舉措[J].西部醫學,2010,22(4):773-774.
[4] 孟堅,王潔.臨床護士離職傾向原因與對策[J].家庭護士,2007,5(5B):61-62.
[5] 趙崇梅,刁惠明,康麗艷,等.我院聘用護士整體素質調查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0(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