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泄瀉的中醫辨證論治與中成藥選用(二)

2011-02-09 13:09:21常章富毛敏
中國合理用藥探索 2011年9期

常章富 毛敏

(1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北京 100102;2中日友好醫院藥學部,100029)

6.5 肝氣乘脾

癥狀:腸鳴攻痛,腹痛即瀉,瀉后痛不止,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而誘發,伴平素多有胸脅脹悶,喜嘆息,噯氣納差,矢氣頻作,舌苔薄白或薄膩,脈弦細。

證候分析:七情所傷,情緒緊張之時,氣機不利,肝失條達,橫逆侮脾,失其健運,故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而誘發腹痛泄瀉。肝失疏泄,故胸脅脹悶、噯氣食少。舌淡紅,脈弦,均為肝旺脾虛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藥:痛瀉要方加減。方中白術燥濕健脾,再經土炒則健脾止瀉力量更佳;白芍養血瀉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散肝舒脾、升清止瀉。四藥相配,可以補脾土而瀉肝木,調氣機以止痛瀉。還可配伍炒枳殼、烏藥、玫瑰花等,以加強疏肝解郁、理氣止痛之功。

若夾有濕熱,大便夾有黏液,可加黃連、黃芩等,以清熱燥濕、止瀉。

若久瀉者,屬脾氣虛弱、濕盛泄瀉者,可加服參苓白術丸;屬脾氣益虛、清陽陷下,癥見氣短乏力、頭暈、脫肛者,加升麻、煨葛根,以升清陽而增止瀉之功。

若反復發作者,可適當加入酸澀收斂之品,如烏梅、煨訶子等;兼腹痛,且轉筋明顯者,當加重芍藥用量,并加入木瓜,以利濕理脾、舒筋活絡。待病情緩解后,再服逍遙丸善后。

6.6 脾胃虛弱

癥狀: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食,則大便次數增多,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

證候分析:脾胃虛弱,運化無權,水谷不化,清濁不分,故大便溏泄。脾陽不振,運化失常,則飲食減少,脘腹脹悶,進食油膩易引起泄瀉。久瀉不止,脾胃虛弱,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乃脾胃虛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胃,滲濕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方用四君子湯,主以補氣健脾;配以白扁豆、炒薏苡仁、山藥之甘淡,蓮子之甘澀,輔助白術,既健脾,又滲濕而止瀉;加砂仁之辛溫芳香醒脾,佐四君更能促中州運化,使上下氣機貫通。桔梗為手太陰肺經引經藥,其在本方,一為舟楫之劑,載藥上行,達于上焦以益肺氣,以防肺虛,即有“培土生金”之意;二能開宣肺氣,借肺氣之布津而濡養全身。諸藥相合,健脾益氣,和胃滲濕,實便而止瀉。

若氣虛及陽,脾陽漸虛,陰寒內生,伴見腹中冷痛,得溫則減,且四肢欠溫者,宜用附子理中丸(熟附片、人參、炒白術、干姜、炙甘草)加吳茱萸、肉桂,以溫中散寒止瀉。

若久瀉不止,中氣下陷,伴見滑脫不禁,甚或脫肛者,可用補中益氣湯(炙黃芪、當歸、人參、炒白術、陳皮、升麻、柴胡、炙甘草),以益氣升清、健脾止瀉。

若泄瀉日久,脾虛兼濕,腸鳴轆轆,大便溏黏,舌苔厚膩,或食后即瀉者,當在健脾止瀉藥中加入升散勝濕的防風、羌活,和燥濕健脾理氣的蒼術、厚樸等,或改用益胃升陽湯,以升清陽、化濕濁。

若大便瀉下呈黃褐色,為兼濕熱內蘊之征,可加黃連、白頭翁、馬齒莧、地錦草、厚樸等,以清熱燥濕、理氣消脹。

6.7 腎陽虛衰

癥狀: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

證候分析:泄瀉日久,腎陽虛衰,不能溫養脾胃,運化失常,黎明之前陽氣未振,陰寒較盛,故腹部作痛、腸鳴即瀉,又稱為“五更瀉”、“雞鳴瀉”、“腎泄”。瀉后則腑氣通暢,故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均為脾腎陽氣不足之征。

治法: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方藥:四神丸加味。方中補骨脂辛苦大溫,能補火,火旺乃能生土,故為君。肉豆蔻辛溫,能行氣消食、暖胃固腸;五味子咸能補腎,酸能澀精;吳茱萸辛熱,除濕燥脾,能入少陰、厥陰氣分而補火;生姜暖胃,大棗補土,以調補脾胃。全方配伍,脾腎得溫則運化復常,腸固而瀉可止。

若陰寒盛者,前方可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強溫腎暖脾、益胃祛寒之功,或用真人養藏湯(人參、炒白術、炙甘草、木香、當歸、白芍、肉桂、煨訶子、肉豆蔻、罌粟殼)加減為治。

若年老體弱,久瀉不止,中氣下陷,宜加炙黃芪、人參、炒白術、升麻等,或配伍補中益氣湯,以益氣升陽、健脾止瀉。

此外,六神湯(肉豆蔻、補骨脂、吳茱萸、白術、茯苓、車前子、廣木香、生姜、大棗)可溫腎暖脾、滲濕止瀉、健脾理氣,其中有茯苓、車前子利小便而實大便,白術健脾燥濕,廣木香理氣健脾,所治之證乃脾虛濕盛,小便不利、氣機不利尤為明顯。又有胃關煎(熟地、山藥、白扁豆、干姜、吳茱萸、白術、茯苓)溫脾散寒、滲濕止瀉,方中除熟地補肝腎、益精髓外,多為健脾、溫陽、散寒、利水之品。

若滑脫不禁者,合桃花湯(赤石脂、干姜、粳米)以固澀止瀉;若五更瀉證,屬脾腎陽虛不顯,反見心煩嘈雜,兼有寒熱錯雜者,治當寒溫并用,溫脾止瀉,以烏梅丸(烏梅、黃連、黃柏、人參、當歸、附子、桂枝、蜀椒、干姜、細辛)加減為治。

另,治慢性泄瀉,倘若在投用固澀法后,泄瀉次數雖減少,而仍見腹脹或腹痛、納減,屬瘀血內停者,可用桃核承氣湯(桃仁、桂枝、酒大黃、甘草、芒硝)少用酒大黃,去芒硝,以防腹瀉重蹈;并酌加川芎、赤芍、當歸、延胡索等,以增活血祛瘀、養血止痛之功。

7 調理與轉歸

各型泄瀉,有單一出現者,有合并出現者,亦有互相轉化者。各種治法,應隨證靈活選用。

一般而論,外邪侵襲,或飲食所傷,多屬實證,治宜祛邪為主。若為外感風寒者,宜疏解;暑熱者,宜清化;傷食者,宜消導;濕盛者,則應分利。

泄瀉日久,或反復發作,耗傷正氣,多屬虛證,治宜扶正為主。脾腎陽虛者宜溫補,中氣下陷者,宜升提;七情不和者,宜疏理;久泄不止者,宜固澀。

泄瀉初起,不可驟用補澀,以免固閉邪氣;久瀉不止,不可分利太過,以免再傷陰液。

在對泄瀉進行治療的同時,還必須注意飲食起居,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一般說,泄瀉病人宜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胃氣旺,則不易受邪;加強食品衛生及飲用水的管理,防止污染;節制飲食,不暴飲暴食,以免再傷脾胃;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少食生冷瓜果,飯前便后洗手,以免再感邪毒;生活起居要有規律,注意季節交替,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被,以免腹部受寒。

泄瀉患者宜給予流質或半流飲食,飲食宜新鮮、清淡、易于消化而富有營養,忌食辛辣、炙煿、肥甘、厚味之品;急性暴泄易耗氣傷津,可予以淡鹽湯、米粥等以養胃生津;肝氣乘脾之泄瀉者,應調暢情志,盡量消除緊張情緒,忌怒時進食。

泄瀉的轉歸,依急性和慢性的不同而有別。

一般而言,急性暴瀉病情較輕者,多能治愈,部分病人可不經治療,僅憑飲食調理即可康復;若病情較重,極易導致亡陰亡陽之險證,甚至死亡;少數治療不及時,或未徹底治療,遷延日久,由實轉虛,可變為慢性久瀉。

慢性久瀉臟氣虧虛,病情纏綿難愈,療程長,部分病人可痊愈,少數病人反復腹瀉,會導致脾虛中氣下陷或脾腎陽虛,預后較差。

8 止瀉中成藥的合理選用

治療泄瀉的中成藥很多,本文僅擇常見者,分七類從藥物組成、功效主治、處方分析、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四個方面介紹其臨床應用,以供學習參考:

8.1 寒濕泄瀉

8.1.1 藿香正氣軟膠囊

【藥物組成】廣藿香、紫蘇葉、白芷、厚樸(姜制)、大腹皮、法半夏、陳皮、白術(炒)、茯苓、桔梗、生姜、大棗、甘草。

【功效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癥見惡寒發熱,頭身困重,胸脘滿悶,惡心納呆,舌質淡紅,舌苔白膩,脈浮緩。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處方分析】方中重用藿香,以辛散風寒、芳香化濕濁;配以蘇葉、白芷辛香發散,助藿香發散解表,兼可理氣寬中,芳化濕濁;半夏、陳皮,燥濕和胃、降逆止嘔;白術、茯苓,健脾運濕、和中止瀉;厚樸、大腹皮,行氣化濕、暢中除滿;桔梗宣肺利膈,既利于解表,又舒暢氣機;生姜、大棗、甘草,調脾胃,和藥性。諸藥相伍,外散風寒,內化濕濁,升清降濁,通暢氣機。最宜暑月感寒傷濕、脾胃失和者,亦可用于感受山嵐瘴瘧或水土不服者。

現代常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證屬濕傷脾胃,外感風寒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小兒酌減。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燥散,故熱邪導致的霍亂、感冒忌服,陰虛火旺者忌服;妊娠期忌服;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服滋補性中藥。

8.1.2 五苓膠囊

【藥物組成】澤瀉、茯苓、豬苓、白術(炒)、肉桂。

【功效主治】溫陽化氣,利濕行水。用于陽不化氣、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癥見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

【處方分析】方中重用澤瀉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達膀胱,利水滲濕。臣以茯苓、豬苓之淡滲,增強利水蠲飲之功;加白術健脾氣而運化水濕。佐桂枝一藥二用,既外解太陽之表,又內助膀胱氣化。五藥合方,則化氣行水,解表健脾,蓄水留飲諸癥當除,泄瀉兼陽虛或外感風寒者最宜。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使用注意】本品溫熱滲利,故孕婦慎服;濕熱下注、傷食所致泄瀉不宜服。

【按】上二藥雖均可用于寒濕泄瀉兼外感風寒者,但由于處方所用藥物之不同,臨床應用有別。藿香正氣軟膠囊更適合于暑月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暑濕泄瀉,而五苓膠囊則更適合于脾陽虛弱、水濕內停所致的寒濕水瀉。

8.2 濕熱泄瀉

8.2.1 葛根芩連片

【藥物組成】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

【功效主治】解肌清熱,止瀉止痢。用于濕熱蘊結所致的泄瀉,痢疾,癥見身熱煩渴、下痢臭穢、腹痛不適。

【處方分析】方中重用葛根為君藥,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治下利,配伍苦寒之黃芩、黃連為臣,其性寒能清胃腸之熱,味苦燥胃腸之濕,如此則表解里和,身熱下利諸癥可愈。甘草甘緩和中,并協調諸藥為佐使。諸藥相合,共奏解肌清熱、止瀉止痢之功,治濕熱瀉痢初期者尤宜。急慢性腸炎、急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等見上述證候者亦可試投。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 g,小兒一次l g,一日3次,或遵醫囑。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傷胃氣,故不可過服、久服;脾胃虛寒腹瀉、慢性虛寒性痢疾者忌用。

8.2.2 楓蓼腸胃康顆粒

【藥物組成】牛耳楓、辣蓼。

【功效主治】清熱除濕化滯。用于急性胃腸炎,屬傷食泄瀉型及濕熱泄瀉型者,癥見腹痛腹滿、泄瀉臭穢、惡心嘔腐,或有發熱惡寒、苔黃脈數等。亦可用于食滯胃痛而癥見胃脘痛、拒按、惡食欲吐、噯腐吞酸、舌苔厚膩或黃膩,脈滑數者。

【處方分析】方中牛耳楓味辛、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活血舒筋之功,可用于感冒發熱、扁桃體炎、風濕關節痛等;辣蓼味辛,性溫,功能祛風利濕、散瘀止痛、解毒消腫、殺蟲止癢,可用于痢疾、胃腸炎、腹瀉、風濕關節痛、跌打腫痛、功能性子宮出血等。二藥組合則能清熱解毒、利濕止瀉,治濕熱泄瀉有效。泄瀉時,凡見腹痛腹滿、瀉下臭穢、惡心嘔腐,或有發熱惡寒、苔黃脈數時,即可投用。急性胃腸炎見上述證候者也可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 g,一日3次。開水沖下。淺表性胃炎15日為一個療程。

【使用注意】本品為清熱除濕之品,故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孕婦忌服。

8.2.3 香連丸

【藥物組成】黃連(吳茱萸制)、木香。

【功效主治】清熱化濕,行氣止痛。用于大腸濕熱所致的痢疾,癥見大便膿血,里急后重,發熱腹痛;腸炎、細菌性痢疾見上述證候者。

【處方分析】方中黃連味苦,性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可瀉心胃之火,清腸胃之濕,對腸胃濕熱的痞滿嘔吐、腹痛泄瀉正合拍;木香辛苦性溫,香氣濃郁,善行腸胃結氣而消脹止痛,兼健脾消食,主治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腹滿脹痛、泄瀉、痢疾等。二藥相須為用,則清熱燥濕、健脾止泄、理氣止痛的作用更強,更適合大腸濕熱腹瀉、腹痛,甚則大便膿血、里急后重者。腸炎、細菌性痢疾見上述證候者亦可用。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3~6 g,濃縮丸一次6~12丸,一日2~ 3次;小兒酌減。

【使用注意】本品含苦寒的黃連,故寒濕及虛寒下痢者慎用。

8.2.4 穿心蓮片

【藥物組成】穿心蓮。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邪毒內盛,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

【處方分析】本品源于爵床科穿心蓮屬植物,其味苦性寒,既善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又兼燥濕透表。現代研究證明穿心蓮內酯具有抗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腹瀉,故可用于急性腸炎證屬濕熱之泄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3片,一日3~4次。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者宜在飯后服。

8.3 暑濕泄瀉

8.3.1 保濟丸

【藥物組成】廣藿香、蒼術、白芷、化橘紅、厚樸、菊花、蒺藜、鉤藤、薄荷、茯苓、薏苡仁、神曲茶、稻芽、木香、葛根、天花粉。

【功效主治】解表,祛濕,和中。用于暑濕感冒,癥見發熱頭痛,腹痛腹瀉,惡心嘔吐,腸胃不適;亦可用于暈車暈船。急性胃腸炎、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處方分析】方中廣藿香解表散寒、化濕和中,為君藥。蒼術、白芷、化橘紅、厚樸,祛風燥濕、理氣調中;茯苓、薏苡,健脾滲濕;神曲茶、稻芽、木香,健胃消食、調中止痛,共為臣藥。菊花、蒺藜、鉤藤,平抑肝陽,為佐制之藥;葛根、薄荷辛涼解表,升清陽、清利頭目而醒神,為佐助之藥;天花粉清熱瀉火為佐制之藥。諸藥合用,共奏解表、祛濕、和中之功。適用于暑濕感冒腸胃不適,亦可用于暈車暈船。急性胃腸炎為感受時邪、飲食不慎所致,癥重而見吐瀉不止、下利清稀或如米泔水、腹痛或不痛、胸膈滿悶、四肢清冷,舌苔白膩,脈濡弱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85~ 3.7 g,一日3次。溫開水送下。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解表祛濕之功,故外感燥熱者不宜服用。

8.3.2 六合定中丸

【藥物組成】廣藿香、香薷、陳皮、厚樸(姜制)、枳殼(炒)、木香、檀香、山楂(炒)、六神曲(炒)、麥芽(炒)、稻芽(炒)、茯苓、木瓜、白扁豆(炒)、紫蘇葉、桔梗、甘草。

【功效主治】祛暑除濕,和中消食。用于夏傷暑濕,宿食停滯,寒熱頭痛,胸悶惡心,吐瀉腹痛。

【處方分析】方中廣藿香、香薷,解表散寒、祛暑化濕,共為君藥。紫蘇葉,解表散寒、寬中理氣;厚樸(姜制)、枳殼(炒),寬中下氣、燥濕除滿;陳皮、木香、檀香、木瓜,健胃消食、理氣化濕;茯苓、白扁豆(炒),健脾益氣、滲濕止瀉,共為臣藥。山楂(炒)、六神曲(炒)、麥芽(炒)、稻芽(炒),健胃消食、除脹滿;桔梗,開宣肺氣,載藥上行;甘草健脾益胃,并能調和藥性,皆為佐使之藥。諸藥相伍,祛暑除濕、和中消食,既治夏傷暑濕、宿食停滯諸癥,又可治內傷濕滯、復感外寒之腹瀉嘔吐、腹痛、胸悶惡心、不思飲食、惡寒發熱,頭痛者。也可用于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一次3~ 6 g,一日2~ 3次。

【使用注意】本品溫燥行散,故濕熱泄瀉及實熱積滯胃痛者忌服。

此外,藿香正氣軟膠囊(水,丸)亦可以用于暑濕泄瀉中感受陰寒之邪,表證較明顯者。

8.4 食積泄瀉

8.4.1 枳實導滯丸

【藥物組成】大黃、枳實(炒);六神曲(炒)、黃芩、黃連(姜汁炒)、茯苓、白術(炒)、澤瀉。

【功效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于飲食積滯、濕熱內阻所致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里急后重。

【處方分析】方中大黃為君,攻積瀉熱,使積熱從大便而下;枳實為臣,行氣消積,而除脘腹之脹滿;佐以黃連、黃芩,既清熱燥濕,又厚腸止痢;茯苓、澤瀉,利水滲濕而止瀉;白術健脾燥濕,使攻積而不傷正;神曲消食化濕,使食消則脾胃和。諸藥配伍,使積去食消,濕化熱清,諸癥自解。本藥適用于泄瀉屬食積兼熱者,屬于“通因通用”之法。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 9 g,一日2次。

【使用注意】本品清熱攻下力猛,易傷正氣,故久病正虛、年老體弱及婦女胎前產后慎服;虛寒痢疾不宜;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暴飲暴食偏食。

8.4.2 四磨湯口服液

【藥物組成】木香、枳殼、烏藥、檳榔。

【功效主治】順氣降逆,消積止痛。用于嬰幼兒乳食內滯證,癥見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或便秘。中老年氣滯、食積證,癥見脘腹脹滿、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術后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

【處方分析】方中烏藥辛溫香竄,善順氣降逆。檳榔苦降辛散,善行氣消積、通便導滯。木香辛香溫散,善行腸胃結氣而消脹止痛,兼有健脾消食。枳實苦泄沉降,破氣消積、行痰消痞。全方配伍,主入氣分,以降氣、行氣為主,作用偏于胃與大腸,有順氣降逆、消積止痛之功,治食積泄瀉而熱象又不明顯者,亦屬“通因通用”之法。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20 mL,一日3次,療程1周;新生兒一次3~ 5 mL,一日3次,2日為一療程;幼兒一次10 mL,一日3次,3~ 5日為一療程。

【使用注意】本品有較強的行氣降氣的功能,故孕婦、腸梗阻、腸道腫瘤、消化道術后禁用。一般手術病人在術后12小時第一次服藥,再隔6小時第二次服藥,以后常法服用或遵醫囑。冬天服用時,可將藥瓶放置溫水中加溫5~ 8分鐘后服用。(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久久|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色婷婷电影网| 亚洲人网站| www.亚洲色图.com|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h网站在线播放| 无码aaa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六月|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久操中文在线|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偷倩视频|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婷五月综合|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特一级毛片| 欧美性色综合网|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欧美a在线| 9cao视频精品|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91亚洲视频下载|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欧美不卡二区| 欧美日韩动态图|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91|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青涩在线|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国产91视频免费|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91精品久久|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午夜免费小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性视频久久| 亚洲天堂.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