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枝
心力衰竭是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最終結果,是各種病因心血管病的嚴重階段,其患病率高、死亡率大,五年存活率與惡性腫瘤相仿,對人民健康危害極大[1]。早期心力衰竭癥狀不明顯,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誤診漏診。我們對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期間120例早期心衰住院患者進行觀察,患者年齡61~79歲,平均69.5歲;男91例,女29例。
共計18例,患者既往無吸煙史,無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史,入院前未曾受涼或患上感。主要癥狀為刺激性咳嗽,以夜間明顯,咳白色泡沫痰、胸悶、呼吸困難,無發冷發熱、胸痛等現象。在院外均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給予消炎、止咳等治療均無明顯效果。入院后查體,雙肺可聞細濕啰音,化驗血象正常,初步診斷為早期左心衰,給予吸氧、強心、利尿、血管擴張劑等治療后病情好轉出院。
分析: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心臟逐漸老化,心臟本身的順應性差,收縮、舒張功能減弱,夜間平臥后回心血量增加使肺瘀血加重而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等早期左心衰表現,與支氣管炎癥相似,易造成誤診。故老年人有呼吸系統癥狀而按其對應治療效果不明顯者,應考慮早期心衰的可能。
共計12例,患者癥狀主要表現如頭暈、眩目、焦慮不安、情緒緊張、嗜睡、短暫意識障礙等,以上大多以腦動脈硬化而收住院。經CT掃描頭部無異常,做超聲心動圖示左心功能差,提示早期左心衰,通過改善心功能,擴張血管,改善心腦供血等治療措施,上述癥狀消失。
分析:主要為老年人心輸出量下降。老年人常有腦動脈硬化及供血不足存在,當左心衰時,心輸出量下降,使腦缺血癥狀進一步加重,加之心衰后繼發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引起腦缺氧及代謝障礙而出現神經精神癥狀,酷似腦血管病癥表現,故遇此情況,臨床醫生應對病情全面分析,細致觀察,結合必要的檢查,警惕有左心衰的可能。
共計22例,無特殊原因出現上述等癥狀,經診斷為早期左心衰,給予吸氧,改善心功能等治療措施后,病情好轉。
分析:上述癥狀由于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排血量降低引起全身組織灌注不足而致。
共計38例,其中25例患高血壓病的老年人分別出現白天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13例少量運動時氣喘,呼吸困難,經診斷為早期左心衰,給予調整血壓,改善心臟功能等治療后,病情好轉。
分析:長期血壓增高引起左心室肥厚和增大,致使收縮和舒張功能障礙,左心室充盈速度降低,心肌彈性,順應性下降,易發生心衰。
有30例患者在原有器質性心臟病基礎上合并各種心律失常,尤以快速型,如房顫、室上性心動過速等易誘發心衰[2]。
分析:由于心臟本身有病,功能已減退,再加上心率失常,特別是快速型更為突出:一方面增加了心肌耗氧,另一方面心血流出量低下,從而誘發心衰。
總之,老年患者往往患多種疾病,而心衰的癥狀不典型,加之老年人常常對病史敘述不清,極易造成誤診和漏診,以致貽誤對患者的治療,甚至失去治療機會,出現嚴重的后果。因此對老年病患者,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正確分析和判斷,做到早期發現,及時處理,減少心衰的發生或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1] Hokalon KL,Pinsky JL,Kannel WB,et al.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JACC,1993,22(Suppl):6A-13A.
[2] 方圻,王玉雯,寧四海,等.充血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對策.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5,2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