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學 肖牛明 羅立新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為急性白血病的一種特殊類型,占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0% ~15%,曾是急性白血病最易致死的亞型。目前臨床治療藥物主要是全反式維甲酸及三氧化二砷,完全緩解 (CR)率達90%以上,5年無病生存率>90%[1-2]。但仍需進一步研究提高療效的治療方案,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運用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聯合HAE方案的序貫治療APL 30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30例APL患者均為本科住院患者,經骨髓形態學及組織化學染色檢查確診,符合血液病診斷標準[3]。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1~58歲。所有患者按FAB分型均為M3a,PML-RARα融合基因檢測均為陽性。發病時血常規:白細胞0.41~8.26×109/L,血紅蛋白50~116 g/L,血小板7~76×109/L,骨髓異常早幼粒細胞比例0.58~0.96。無其他合并癥。
1.2 治療方法
1.2.1 誘導治療 ATRA 25 mg/m2d,口服;0.1%As2O3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滴注,維持2~4 h,誘導分化開始3~5 d后,再聯合HAE方案化療,高三尖杉酯堿3~4 mg/d靜脈滴注,Ara-C 100 mg/(m2·d)靜脈滴注,連續7 d;依托泊苷100 mg/(m2·d)靜脈滴注,連續5 d。
1.2.2 CR后鞏固治療 所有患者CR后均給予HAE方案序貫鞏固化療3個療程。3個療程結束后檢測PML-RARα融合基因,如轉為陰性則進入維持治療;若PML-RARα融合基因仍為陽性,則增加HAE方案化療至轉為陰性。
1.2.3 維持治療 給予ATRA 25~45 mg/(m2·d)口服維持治療,連用14 d,間歇14 d;繼而予As2O310 mg,靜脈滴注1次/d,持續14~21 d;隨即予HHT3~4 mg/d靜脈滴注,Ara-C 100 mg/(m2·d)靜脈滴注,連續7 d;依托泊苷(VP-16)100 mg/(m2·d)靜脈滴注,連續3 d,間歇21 d。如此交替序貫治療,總療程2年。所有患者均未有予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預防性治療。
1.2.4 支持治療 治療中視病情給抗感染、止血、輸血等支持治療,定期監測血象、骨髓象、肝、腎功能、心電圖。
1.3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張之南主編的《血液學診斷及療效標準》進行評價[3]。
2.1 療效 30例接受ATRA+As2O3雙誘導治療的病例中29例達CR,CR率96.6%,達CR時間21~42 d(平均24.6 d)。
2.2 鞏固治療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轉陰率:3個療程HAE方案鞏固化療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轉陰患者29例,轉陰率為96.6%,1例4個療程HAE方案鞏固化療后轉陰。
2.3 維持治療和隨訪 所有患者均進行了隨訪PML-RARα融合基因持續轉陰,處于CCR狀態,中位停藥時間21.4(8~32)個月。
APL是AML特殊類型,其臨床表現除發熱、貧血外,常伴明顯出血,白血病細胞以顆粒異常的早幼粒細胞為主90%左右患者有標志染色體易位 t(15;17)(q22;q21)或特征性融合基因,PML RARa,應用 As2O3或 ATRA誘導治療 APL是目前治療APL主要方法,且獲得90%以上的初治CR率。因ATRA以誘導分化為主,As2O3以誘導凋亡為主,二者結合可能有互補及協同效應[1-2]。我們應用 ATRA、As2O3與HAE方案3種治療方法交替序貫治療30例初治APL。結果顯示,40例接受ATRA+As2O3雙誘導治療的病例中29例達CR,CR率96.6%,達 CR時間 21~42 d;鞏固治療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轉陰率:3個療程 HAE方案鞏固化療后PML-RARα融合基因轉陰患者29例,轉陰率為96.6%,1例4個療程HAE方案鞏固化療后轉陰;隨訪所有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持續轉陰,處于CCR狀態,中位停藥時間21.4(8~32)個月,初步取得了較好的近期和遠期療效。綜上所述,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聯合HAE方案的序貫治療對APL療效可靠,副反應輕。
[1]季征,冷青.全反式維甲酸聯合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2010,5(15):185-186.
[2]曲洪瀾,關琦,張曉紅,等.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臨床觀察.內蒙古醫學雜志,2007,39(1):90-91.
[3]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