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曉光,王秋香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長春 130031
關于高職高專學生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建構的研究與探討
佟曉光,王秋香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吉林長春 130031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日趨多樣化,因而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被稱為關鍵能力的可遷移復合性能力的重要性也日漸凸顯,成為了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教育以外高職高專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首先提出了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的概念,旨在對高職高專教育中學生關鍵能力的開發、培養與評價進行整合,并研究和探討了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建立的意義、原則、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
高職高專教育;關鍵能力;評價體系構建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和復合化。“變化”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特征。從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長遠訴求來看,未來的職業工作已經不再局限于強調某一特定職業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而是強調具有適應多種工作的復合能力以及在不斷變化的工作情境中參與計劃、決策和執行的能力,這種可遷移的能力叫做關鍵能力。近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對于這種被視為通用性的關鍵能力開始重視和探索,本文就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建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1.1 構建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是高職院校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進步的需要
關鍵能力培養模式、方法、手段是高職教育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和完善關鍵能力的培養工作對于豐富能力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內涵與外延、實現教育增值以及開展教育創新活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的開拓與建設對于關鍵能力培養具有導向性和輔助推動作用,也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種有效地觀察和了解學生狀況的工具和手段。
1.2 構建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可引導和促進師生對關鍵能力的認知和重視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20多年的改革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體和突出強調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但對于關鍵能力的認識和實踐還存在缺失。通過評價實施和師生對體系目標與執行系統的共建,使教師和學生明確體系框架與內涵,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從而達到促進學生關鍵能力的養成與發展的目的。
1.3 構建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有助于把握學生發展狀況和教育教學發展方向
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對于優化教學目標、方法和教育質量起到輔助的作用,為教學決策提供可靠的資源,反饋有效的教育教學信息,同時也為教師把握學生能力發展狀況、提高教學方法和質量提供支持。
1.4 構建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有助于學生在心理上建立一套客觀的能力標準
通過評價體系學生可了解未來社會崗位群對人才的需求狀況,還能讓學生了解自身能力狀況,找出問題,分析個體情況,激發學生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目的。
1.5 構建關鍵能力指標評價體系有利于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往往是各部門分治,自成體系,相對獨立。關鍵能力建設是各專業相通的,不受專業限制,有廣泛的可比性,通過校園各項活動展示學生的才能,形成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文化合力和能力建設的氛圍。
2.1 基礎性原則
關鍵能力基本要素蘊含在教育教學和學校各項實踐活動當中,其體系結構建設應該采取雙向形成的方法,既要從理論體系建構入手,結合教學活動將能力要素落實到教育教學當中,又要從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能力構成入手,界定指標的內涵和屬性,然后按邏輯歸類。
2.2 發展性原則
關鍵能力評價所體現的是學生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的指標,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學生個體能力發展和進步,任何一個時期的評價都被視為是學生能力發展過程的一個暫時性記錄,并不代表一種終結性的判斷。另外,評價體系本身也需要成熟和完善的發展過程。從社會發展角度看,人才的市場需求理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即關鍵能力的社會標準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
2.3 系統性原則
由于關鍵能力植根于各種學習、實踐和活動中,同時各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相互滲透和相互促進的情況,所以要體現全面性原則[1]。即用系統性和體系化運作思路作為指導,將與之相關的多個環節納入體系中,也就是關鍵能力各指標要素與課程體系結合,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實踐結合,使學習和實踐活動與評價有機結合。
2.4 開放性原則
關鍵能力是跨行業和跨職業的通用性能力,不受專業限制,校際之間、教師之間、校企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及合作共建,實現開放的創新環境,特別是指標體系建設的屬性關系,應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團體為主體進行研究和確立。
2.5 簡要性原則
關鍵能力的目標體系十分復雜和龐大,如果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必然會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償失,其評價工作也是如此,應該按照二八法則抓住關鍵環節和重要選項,重點深入進行研究和實踐,逐漸延展,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
3.1 借鑒與創新相結合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關鍵能力教育起步較晚,指標體系和評價方式需要借鑒和學習國外成熟的經驗與模式,但更主要的是應該從我國現實情況出發,根據企業與社會對人才的普遍衡量標準與價值觀以及教育條件和能力,以可操作性為出發點,構建評價體系框架。
3.2 社會性和行業性相結合
雖然社會和企業對人才關鍵能力需求有廣泛的共性,但是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考慮行業特點。如果脫離行業特點去研究關鍵能力目標體系與評價方式就會造成體系過大和實用性不強的結果。比如旅游和外貿類院校對學生的外語水平要求很高,因此外語是其最重要的關鍵能力之一,但在制藥行業的人才能力考量上動手能力就是主要的關鍵能力。我校在設定目標體系時主要考慮制藥行業的特點,因為從歷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看,絕大多數都是在制藥行業內就業,所以還是應該考慮行業特點和行業內普遍需求情況。
3.3 評價標準和水平級差問題
關鍵能力目標體系項屬于表現性的指標,一般不必使用測量技術完成,而是采用相對和比較性標準進行評價,在設定標準時應該根據教學目標總體要求進行,原則上應該是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通過學習和實踐達成。可以按能力高低分為三個級別,即一般、較好和優秀,在不同的項目中按照這三種等級進行條件和程度的描述。
3.4 合理分配目標權重是有效評價和總體評價的基本保證、基本依據
關鍵能力目標權重由目標的相對重要性和優先順序決定,我們在設置權重方面主要根據歷屆畢業生反饋的情況和一些大型醫藥企業對人力資源能力的普遍需求情況設定,但這方面還缺乏經驗和歷史積淀,科學有效的評價基礎需要長期的探索、實踐和總結。
3.5 關鍵能力與職業技能建設應有機地結合
關鍵能力與職業技能建設兩者有很多因素是相通和相容的,將兩者的建設分別獨立進行會增加重復性勞動。職業技能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培養目標,相對于關鍵能力來說具有一定的完善性和比較成形的操作經驗,所以在兩個體系結合實施時職業技能還是應該放在首位,將關鍵能力作為補充融于職業能力教育之中是可行的方式。
3.6 評價方式按照四個維度進行[2]
評價方式按照四個維度進行,即評價主體多元化[3],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小組相互評價、老師評價以及企業評價。自評的意義在于理性地審視和反思自我,鼓勵學生形成能力建設意識和積極性,科學地進行自我診斷和分析,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小組互評有利于建立團隊合作和互幫互助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增加評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教師與企業評價具有專業性和指導性,是形成評價結論的重要依據。四個維度的評價需要有機結合進行實施。
4.1 建立長效機制
在教學管理上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與評價應該建立長效機制,使該項工作在計劃、任務安排、教學評估、監督檢查等管理環節得到系統的組織實施,作為一種管理規范融入教學管理體系中,由專人負責組織協調和實施工作,形成上下聯動、共同推進的格局,確保關鍵能力培養與評價工作有效進行。
4.2 教師理念的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
關鍵能力教育在我國研究和實施時間不長,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沒有將其單獨成系統地納入到學生能力教育的目標當中,許多教師對關鍵能力的概念還存在認識不足,分別不清關鍵能力與職業技能之間的區別,所以教師需要對有關知識體系和評價技術進行系統地學習和把握[4]。
4.3 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目標內容和知識體系
為確保評價的有效進行,學生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有關目標內容和知識體系,提高對關鍵能力的認知度與興趣。有必要將關鍵能力的培訓形成一套專門的短訓課程資源作為知識載體,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培訓,提高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形成有意識、有準備的學習與實踐基礎,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群策群力和集體創新。
4.4 建立科學、規范管理流程
關鍵能力培養與評價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為提高該項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僅靠制度是不夠的,還需建立一套高效、科學、規范的評價[5]、記錄、分析、反饋和目標優化的教務管理流程,這是確保關鍵能力教育與評價實施的重要環節。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整個教學管理進行設計與實踐。
總之,對高職高專學生的關鍵能力培養是一個長期任務,也是一個邊學習邊實踐和探索的過程,循序漸進是切入的最好方式,應該從簡單而重要的環節入手,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逐漸開展和展開,才能形成一套獨特的、有效的和切實可行的培養模式,推動能力教育優質、有效進行。
[1]王魯捷,高小澤,湯云剛.高校形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7,(3):77-79.
[2]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楊延.改革教學評價模式,促進工學結合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7,(12):56-57.
[4]楊延.表現性評價方法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職教論壇,2010,(18):4-6.
[5]王金崗,李玉香,高職頂崗實習有效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3):57-60.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competenc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TONG Xiaoguang,WANG Qiuxiang
Changchun Medical College,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31,China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high-pace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for versatile talents has grown a lot.Consequently,the importance of the key competence which aims at migration compound ability is prominent and becomes a significant part of basic qualities for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beside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 teaching.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key competence index evaluations system,which is designed to integrate the exploitation,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key competence of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students,and then analyzes the meaning,principles,methods and problem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in current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institutes.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Key competence;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G712
C
1673-7210(2011)12(c)-127-03
佟曉光(1960.7-),女,大學本科,主任醫師,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教部主任;研究方向:高職高專職業教育研究。
20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