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亞紅 ,張智斌 ,李長紅
1.邯鄲學院法政系,河北 邯鄲 056005;2.河北省邯鄲市第一醫院急診科,河北 邯鄲 056005;3.邯鄲學院醫務所,河北 邯鄲 056005
近年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頻度和危害性呈日益上升趨勢。2004年1月我國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當年全國各類學校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670起,占全年總事件數的40%,其中,發生在學校的傳染病事件占全國傳染病事件的64%左右[1]。這些數據表明,學校公共衛生問題在我國較為突出,學校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高發場所。
為了提高各級各類學校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導和規范各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減輕或者消除突發衛生事件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筆者概覽國內外關于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文獻,對當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擬從研究主體、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對構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夯實基礎、助力獻策。
有關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文獻的研究主體呈現多元化的特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類:①衛生行政部門人員,包括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市、縣(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及衛生監督機構的工作人員;②地方醫院和軍隊醫院的醫務工作者;③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包括教師和研究生等,以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中的公共衛生專業、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師及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主體;④科技人員,主要是從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系統的研發和應用的理工科專業技術人員,如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軟件工程專業、電路與系統專業的技術人員等;⑤學校的醫務工作者,在研究文獻中,有關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文獻為數不多,研究主體以高校校醫院或醫務所(室)的醫務人員居多;有關中小學的相關研究比較匱乏,從事此類研究的中小學學校醫務人員更為少見。
從地域來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研究主體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重視程度各不相同。有的省份,如廣西、浙江、江蘇、云南等地較為重視,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成果頗豐,而有的省份相關研究成果相對較少。
從研究方法來看,關于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的研究,主要采用規范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等方法。規范研究法,側重于研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代表性的文獻有廖文科[2-4]采用規范研究法,撰寫了一組文章關于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基本原則和要求、預防與處置以及完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的對策建議。吳偉斌等[5-6]發表的系列文章,主要以系統論為分析框架,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的理論構建,這對于研究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實證研究方法,通過系統文獻復習、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某省、市或某地區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統計分析研究。在國外研究文獻中,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Grier[7]撰寫的博士學位論文采用了文獻回顧、深度訪談、案例研究、相關性分析等方法進行了實證研究。
從研究內容來看,相關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理論研究、關于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成因分析、應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存在的問題、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措施等幾個方面。
廖文科[4]指出,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是指在學校內突然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師生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其他的多數文獻沒有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專門的概念說明和分類,而是直接采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定義: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8]。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于沒有固定的發生時間和方式,具有極大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其特點表現為暴發的突然性,暴發的緊迫性,涉及的廣泛性,后果的嚴重性,處置的復雜性和處置難度大[9]。
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管理理論主要是運用公共部門危機管理理論,而公共部門危機管理研究則起源于相關的企業管理理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譯著主要有澳大利亞羅伯特·希斯著的《危機管理》、美國勞倫斯·巴頓著的《組織危機管理》、美國諾曼·R·奧古斯丁等著的《危機管理》、英國的馬丁·馮與彼得·楊合著的《公共部門風險管理》等[10-13]。這些著作為研究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在借鑒國外理論的基礎上,我國學者也進行了公共部門危機管理理論的研究,但針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理論研究還不多見。
常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原因多種多樣,有法定傳染病的暴發、新發現傳染病的進入、核物質與放射源污染事故,農藥、有毒化學品污染事故、食物中毒、群體性外傷(擁擠、塌方、交通事故等)、群體性心因性疾病、預防接種事故等多種類型。中小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主要成因:第一,中小學校在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意識不強,管理力度不夠,措施不到位。第二,中小學校內的公共衛生救治體系建設不完善,難以擔當及時救治、控制病情蔓延的重任。第三,學校對食品衛生的管理有疏漏。第四,中小學校對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意識不強,工作不落實。第五,學生的陋習和脆弱心理難以抗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9]。第六,學校計劃免疫工作不到位,學生預防接種工作落實困難。我國農村學校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方面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主要體現:①學校衛生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②學校衛生資源配備不足制約了學校防疫能力;③學校食堂和飲用水衛生隱患較大;④學生的健康知識薄弱[14]。
應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發現疫情不及時并遲報;學校不積極配合疫情調查控制工作;疾病預防控制系統網絡實驗室建設滯后[15];漏報、遲報及報告不規范的現象仍不少見[3];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環節,校醫隊伍疏于管理和培訓,衛生部門對學校指導和監督力度不夠[16];教育部門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缺乏監督管理和責任追查[17]。
不少研究者認為,學校是青少年和兒童集體生活和學習的場所,應做好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預防和控制工作,以保障學生身心健康;應從學校、教育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三方入手,盡快建立適合當前形勢、符合國情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16-17]。
如何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第一,提高各級領導的認識,強化內部管理;第二,增加經費投入,使學校衛生設施、環境及食堂衛生狀況得到有效改善;第三,加強學校經常性衛生監督工作,促使學校衛生工作走向法制化軌道;第四,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第五,完善應急處理體系的建設,學校領導要牢固樹立正確防范和及時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觀念,建立和制訂各項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和預案;第六,加強教育、衛生、環保等部門的合作,構建學校衛生工作的網絡體系[18]。衛生和教育部門應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及時互通信息,定期共商防控形勢,及時發現學校衛生防控工作的薄弱環節,不斷改進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體制[19]。充分發揮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技術指導作用,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行為[20]。必須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及《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等相關規定,明確學校校長為疫情報告第一責任人,建立疫情報告制度,認真落實晨檢制度和患病學生隔離制度,減少續發病例,確保措施到位[21]。加大學校醫療衛生資源投入,認真落實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制度[14];進一步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實,開展傳染病防治專項監督檢查,建立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責任追究機制[22]。應加強學校疾控體系和預防保健科的建設,加強中小學校醫療救治體系建設[9]。建議將心理干預納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組建專業隊伍,制訂應急預案,在處理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實施心理救援,從而有效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和學校教學秩序[23]。
由于高校人員密集、活動集中、學生缺乏相關防范知識等原因,學校存在著發生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誘因。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的建設,建立應急機構和應急隊伍,完善相關制度和應急預案,重點加強食品安全的管理和傳染病的預防,適當儲備應急設備、藥品,開展廣泛的衛生知識宣傳,強化師生防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憂患意識,加強部門合作,提高處理高校常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能力[24]。
綜觀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眾多研究文獻,筆者認為,其研究主體呈多元化,但學校的醫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醫務人員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研究內容雖然廣泛,但有些問題研究不夠深入,如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措施的研究,雖然不少研究者認同建立符合國情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但所提的建議較為籠統,不夠系統,操作性不強。
[1]張穎,曾光.2004年全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81-82.
[2]廖文科.我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和要求[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1-2.
[3]廖文科.關于完善我國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的對策思考[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2):4315-4317.
[4]廖文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處置[J].平安校園,2008,(4):8-14.
[5]吳偉斌,周永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體系建設芻議[J].現代醫院,2004,4(1):12-15.
[6]吳偉斌.突發公共衛生危機應急防控體系的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2):793-803.
[7]Grier RE.Collaborative hospital strategies for metropolitan disaster med ical preparedess&response[C].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4.
[8]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S].2003.
[9]夏中法,徐勇.中小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應急處理[J].江蘇預防醫學,2010,21(1):54-56.
[10]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11]勞倫斯·巴頓.組織危機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2]諾曼·R·奧古斯丁.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3]馬丁·馮,彼得·楊.公共部門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14]李春靈,張維萍,黃志碧,等.廣西農村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隱患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2):1104-1105.
[15]沈艷輝.一起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及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7,23(4):348-349.
[16]劉見順,戴佑禮,林集煥,等.構建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的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22(3):77-78.
[17]馮增強.構建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體系的探討[J].海南醫學,2007,18(2):106-107.
[18]孟軍,譚春梅,董柏青,等.2002~2003年廣西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熱帶醫學,2005,5(7):1581-1582.
[19]艾靜,梁祁,吳瑩,等.2007-2009年江蘇省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分析[J].江蘇衛生保健:學術版,2010,12(6):15.
[20]徐延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22):263-264.
[21]安瑩,宋艷平,付金林,等.黑龍江省2004~2008年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09,7(12):74.
[22]李侯健,張慧君,龔健,等.2004~2006年廣西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2007,13(4):209-211.
[23]蘇莉,韋波,唐崢華,等.初中生對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應激反應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52-53.
[24]武文宏.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探討[J].中國熱帶醫學,2005,5(8):1777-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