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憲華
甲狀腺癌手術前后的臨床護理體會
朱憲華
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護理
甲狀腺癌是頭頸部常見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病理上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對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癌,因惡性程度和轉移途徑不同,行甲狀腺大部或全部切除,同時進行頸部淋巴結清掃[1]。由于手術范圍大、創傷大,對護理要求比較高。現將臨床 2008~2010年收治的 60例甲狀腺癌行根治術患者,經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選取 2008年 1月至 201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甲狀腺癌患者 60例,女 52例,男 8例;年齡 18~55歲,平均 32歲末;乳頭狀腺癌 56例,濾泡狀腺癌 4例。
2.1 心理護理 熱情接待患者,介紹住院環境。告知患者有關甲狀腺腫瘤及手術方面的知識,說明手術必要性及術前準備的意義。多與患者交談,消除其顧慮和恐懼;了解其對所患疾病的感受、認識和對擬行治療方案的想法。指導患者進行手術體位的練習(將軟枕墊于肩部,保持頭低、頸過伸位),以利術中手術野的暴露,有效預防術后頭頸痛。對精神過度緊張或失眠者,遵醫囑適當應用鎮靜劑或安眠藥物,使其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身心狀態。術后指導患者保持頭頸部于舒適體位,在改變臥位、起身和咳嗽時可用手固定頸部,以減少震動和保持舒適[2]。行頸淋巴結清掃術者,因手術創傷大,疼痛不適會加重患者對預后的擔憂,故需遵醫囑及時給予鎮痛,以利休息和緩解焦慮。此外,對已被證實為患惡性腫瘤的患者,加強心理安慰,引導其能正視現實,積極配合后續的治療。
2.2 術前護理 進行各項術前檢查,如查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型、血交叉試驗。完善各項術前準備,檢查肺、肝、心臟等各器官的功能,扁骨X射線攝片,了解有無遠處轉移情況。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必要時應用鎮靜劑,使其身心處于手術前的最佳狀態。手術區備皮,必要時剃除耳后的毛發,以便術中進行頸部淋巴結清掃。
2.3 術后護理
2.3.1 體位 患者回病房后取平臥位,血壓平穩后改半臥位。如有引流管,應給予正確的連接引流裝置并保持引流通暢,注意觀察引流的性質和量,如出血量大或有呼吸困難、窒息等,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如無特殊情況引流物一般術后24~48h拔除。
2.3.2 病情觀察 術后每 30m in測量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血壓平穩后改為每小時 1次,了解患者有無聲音嘶啞或音調降低、誤咽嗆咳;創面敷料滲出情況,估計滲血量。床邊常規備氣管切開包,發現有窒息危險者立即配合醫師行氣管切開。
2.3.3 保持引流通暢 行甲狀腺大部或全切除、頸部淋巴結清掃的患者,手術創傷較大,應注意皮瓣下滲血、滲液情況,甲狀腺術后切口引流接負壓吸引,要避免引流管扭曲,以排除頸內積液和積氣,利于切口愈合。對手術野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者,護士應告知患者一般引流會持續 24~48h,引流目的是為便于觀察切口內出血情況和及時引流切口內的積血,預防術后氣管受壓。護士應定期觀察引流是否有效。
2.3.4 飲食護理 麻醉清醒后可少量飲水,如無不適可進流質飲食,以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給予高營養的食物,以利傷口的愈合。
2.4 術后常見并發癥護理
2.4.1 出血護理 頸部血管豐富,血管結扎松脫易發生出血,常發生于術后 12~48h,表現為頸部腫脹,手術部位滲血較多,呼吸困難,應立即通知醫師。如情況緊急,可將 12號粗針頭刺入氣管,保證患者呼吸通暢,防止窒息,然后再進行其他處理。
2.4.2 窒息 若腫瘤較大、長期壓迫氣管,可造成氣管軟化而致窒息。術后床邊常規備無菌手套和氣管切開包,一旦發現有窒息的危險,立即配合醫師行氣管切開并床旁搶救。
2.4.3 喉返和喉上神經損傷 鼓勵術后患者發音,注意有無聲調降低或聲音嘶啞,以及早發現喉返神經損傷的征象[3]。因縫扎引起的神經損傷屬永久性;鉗夾、牽拉或血腫壓迫所致損傷者多為暫時性,經理療等處理后,一般在 3~6個月內可逐漸恢復。若嚴重損傷所致呼吸困難和窒息者多需即刻作氣管切開。喉上神經內支受損者,因喉部黏膜感覺喪失所致反射性咳嗽消失,患者在進食、尤其飲水時,易發生誤咽和嗆咳;故要加強對該類患者在飲食過程中的觀察和護理,并鼓勵其多進食固體類食物,一般經理療后可自行恢復。
甲狀腺癌患者術后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指導患者調整心態,正確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為促進頸部功能恢復,術后患者在切口愈合后可逐漸進行頸部活動,直至出院后 3個月。頸淋巴結清掃術者,因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損,功能鍛煉尤為重要;愈合后即應開始肩關節和頸部的功能鍛煉,以防肩下垂。后期治療甲狀腺全切除者應遵醫囑堅持服用甲狀腺素制劑,以預防腫瘤復發;術后需加行放射治療者應遵醫囑按時治療。
163001黑龍江大慶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