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芹
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體會
王秀芹
目的探討婦科腹腔鏡圍手術期的護理對策。方法對我科 120例患者進行術前、術后護理、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等。結果120例患者均在術后 3~5d出院,無嚴重并發癥發生。結論術前充分的準備和術后精心的護理對預防和及時發現并協助醫生處理問題。是減少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的關鍵。
婦科;腹腔鏡;護理
腹腔鏡逐步應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異位妊娠、卵巢囊腫、盆腔炎性包塊等婦科良性疾病。婦科腹腔鏡的發展改變著傳統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模式,具有手術創傷小,出血少,疼痛輕,術后并發癥少,以及恢復快等優點[1]。我科2009年 12月至 2010年 11月利用腹腔鏡行手術治療 120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 120例,年齡 28~64歲,平均 39.6歲。其中異位妊娠 18例,卵巢良性腫瘤 28例,子宮肌瘤 48例,子宮內膜異位癥 14例,盆腔炎性包塊 12例。均予全身麻醉。
2.1 心理護理 入院時熱情接待患者,語言親切,主動介紹病房環境,減少其陌生感,取得患者的信任。講解腹腔鏡手術的簡要過程、優點,介紹主刀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詳細交代術前、術后注意事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介紹同類手術患者的術后康復情況,請術后順利康復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進一步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
2.2 術前準備 協助患者做好各項術前檢查,如心肺功能,血生化檢查,TCT檢查,了解患者有無手術禁忌證。做好皮膚、陰道、腸道準備,特別做好臍部清潔,用松節油或 75%的酒精擦拭,減少術后臍部感染。有陰道流血及未婚者禁做陰道準備,如有陰道炎癥,治療痊愈后再手術治療[2]。術前留置導尿,保持膀胱空虛,免術中遮擋視野或人工氣腹置人導管針損傷膀胱。
2.3 術后護理
2.3.1 生命體征監測 術后吸氧 2L/min,心電監護,測 P、R、Bp、SP、CO2,注意觀察面色、神志、呼吸的頻率及節律,有無咳嗽、胸痛等癥狀,觀察碳酸血癥的危險,切口有無滲血情況。
2.3.2 體位 術后 6h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6h后半臥位,指導患者床上多翻身活動,做深呼吸,雙肩外展活動,屈腿、抬腿運動;病情輕,體質好的可下床活動,促進肛門排氣,減少腸粘連發展,如患者有躁動,避免意外損傷的發生。
2.3.3 飲食護理 清醒后可飲水,6h后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同時禁食辭:奶、甜食、雞蛋等,免引起腸脹氣。
2.3.4 引流管護理 保持引流管通暢,妥善固定,觀察色、質、量。每日更換引流袋防止感染。正常引流少量淡紅色液體,若色鮮紅≥100m l,應警惕腹腔出血;如果引流液多,呈粉紅色或淡黃色應考慮有無尿漏,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引流液≤20ml/24h,體溫正常可拔管。
2.4 并發癥觀察及護理
2.4.1 肩背酸痛或不適 此為腹腔鏡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可能是由于術中二氧化碳氣體殘留積聚膈下刺激隔神經反射所致[3]。護理要點是術后對腹壁輕輕加壓,將氣體排出。肩痛時,患者可膝胸臥位,讓氣體上升向盆腔聚集,以減少對膈肌的刺激。
2.4.2 術后出血 輕者表現為穿刺孔出血,重者可表現為內出血休克[4]。術后 24h要密觀穿刺處有無滲血及皮下血腫,決不能因腹腔手術切口小而忽略對其的觀察,通過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引流液的色與量,及早發現出血現象。發現血液滲透敷料者,及早回報醫生,及時更換敷料,沙袋加壓包扎止血效果較好。
120例患者均在術后 3~5d出院,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腹腔鏡手術以其切口小,出血少,術后患者痛苦少、康復快等優點,在婦科手術中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的適應性也不斷的擴大,護士應加強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和了解,不斷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患者身心處于接受治療和利于康復的最佳狀態,促進患者康復。
[1] 蔡偉萍.婦科腹腔鏡的臨床應用.護理研究,2004,18(13):1142-1144.
[2] 趙玉芳,薄海欣.12例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輸尿管損傷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2006,41(7):627-628.
[3] 楊秋蘭.婦科腹腔鏡術前術后的護理.實用醫學雜志 2000,16(1):81.
[4] 崔福榮,劉冬華,谷巧月,等.不同氧療時聞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肩痛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06,21(12):12-13.
256400山東省桓臺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