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梅
舒適護理在腰椎手術的應用淺析
黃秋梅
將 120例腰椎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60例。觀察組應用舒適護理模式,對照組應用傳統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緊張度緩解、血壓、心率、滿意度、術中胸悶等指標差異。結果觀察組在緩解術前緊張情緒和滿意度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在血壓、心率、術中胸悶等方面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認為舒適護理是人性化關懷式的整體護理,是護理觀念的升華,讓患者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術。
腰椎;手術;舒適護理
腰椎手術是骨科常見手術,手術作為重大的心理性和軀體性的應激源,可刺激機體產生強烈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當這些反應過于強烈時,不僅對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產生影響,而且還會直接影響麻醉和手術效果[1]。腰椎疾病大多是病程牽延時間長,情緒欠佳等特點,對手術的緊張會加重其癥狀而心理不舒適,同時手術時俯臥位,體位極不舒適,有個別患者因術前缺少疏導而拒絕手術。手術室護士不僅要配合醫生的手術操作,更應注重“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過程,才能保證手術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為觀察舒適護理在腰椎手術患者的應用效果,2009年 1~10月,對 60例腰椎手術患者應用舒適護理模式,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 120例,男 72例,女 48例;年齡 29~70歲;腰椎間盤突出癥 40例,腰椎管狹窄癥 32例,腰椎壓縮性骨折 26例,腰椎滑脫 22例。手術方式: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術,神經根粘連松解術,切開復位釘棒系統內固定術,切開復位釘棒系統內固定 +椎間植骨術。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89例,全麻 3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術前舒適護理 手術前 1d巡回護士到病房訪視,首先向患者作自我介紹,消除陌生感,取得患者的信任,再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布局和各種保證手術麻醉安全的儀器設備,向患者提供有關手術、麻醉及術后恢復的信息,告訴患者自己會一直陪伴其身邊,讓其大致了解手術體位及手術過程,麻醉方式及麻醉恢復期出現的一些不適反應和應對方法等,提高患者對手術及麻醉的應激能力[2]。同時全面仔細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家庭情況、個人信仰、對手術的要求等。針對患者的不同職業、文化程度、心理素質和對疾病的認識程度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解除思想負擔及恐懼心理,滿足他們心理的舒適。使他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能積極主動地應對手術和麻醉。指導患者術前體位的訓練,要求患者俯臥,頭側向一邊,雙肘稍屈曲,置于頭旁。在患者胸腹部墊一弧形拱橋,足端搖低,使腰椎間隙拉開,暴露術野。肥胖患者往往感到胸悶氣短,所以要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練習逐步適應,練習從每次 5~10min開始,逐漸增加時間,直至達到一次臥位時間 2~3h為止,使機體適應手術時的體位改變。
1.2.2 術中舒適護理 巡回護士熱情接待患者入室,室溫控制在 22℃ ~25℃,濕度 50%左右,關心詢問患者睡眠情況及心理,患者口干時可用棉簽濕潤口唇,使其感覺舒適,冬天注意保暖可防止術中寒戰的發生,保持室內環境的安靜,減少不必要的噪雜音,噪音可造成患者的內分泌、心血管和聽覺系統的生理改變,引起煩躁、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
1.2.3 術后舒適護理 術畢用膠布固定好刀口,再用溫鹽水擦干皮膚血跡及消毒液,幫助患者穿好衣服、蓋好被子防受涼,關心患者感受,告訴患者手術很成功讓其放心,握住患者雙手,多謝患者合作。從手術床抬回推車時動作宜輕穩,并注意保護切口部位,使其平穩返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血壓變化情況:麻醉前測血壓與入院基礎血壓相比,觀察血壓是否明顯升高,升高30mm Hg(1mm Hg=0.133kPa)或以上。心率變化:麻醉前測心率與入院時心率相比是否明顯增快(加快 20%或以上)。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人”無論在生理、心理、社會、靈性上都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舒適護理理論大致包括 4個方面: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靈性舒適。手術作為創傷,會給患者帶來各種不適,如擔心手術成功率,手術及麻醉意外,害怕手術疼痛等,患者在手術室停留的時間雖短暫,卻是治療全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患者身心最為脆弱的時候。通過運用舒適護理,可消除患者對手術不必要的精神負擔,獲得安全感,緩解術前的不安和恐懼心理。
[1] 文以君.舒適護理在血液透析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9.
[2] 魯慧敏.頸椎病 62例術后護理體會.齊魯護理雜志,2005,11(6B):744.
453000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