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100700)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DVT)是骨折術后長時間臥床較常見的并發癥。我們通過對骨科術后病人正確的評估,使用足底A-V脈沖泵進行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骨科術后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體發病率,現介紹如下。
骨折手術病例74例,其中全髖置換術15例,人工股骨頭置換20例,股骨頸骨折術后38例,股骨轉子骨折術后1例,股骨干骨折術后4例。
1.手術后6 h開始雙足底A-V泵治療,壓力調節在80~130 mmHg之間,每日 20 min。
2.術后第一天開始雙足底A-V泵治療,壓力調節在130~200 mmHg之間,每次20 min,每日2次。
3.注意事項:①足底充氣墊要完全貼合患者足底,保證足底的充氣墊間隙性充氣,拍擊跖弓。充氣墊充氣1 s后,充氣墊放氣。每隔20 s循環1次,患者自覺雙足底有拍擊跖弓感,視為有效。②每位患者自備襪子,不可光腳穿戴足底充氣墊,防止交叉感染。③每次治療時間為20 min,壓力80~200 mmHg,每日2次,至術后 2周或患者可下床活動。④定期檢測電源、連接線、電動空氣壓縮機及足底充氣墊的工作狀態,可用紫外線照射方法進行清潔消毒。
骨折術后病人74例,發生下肢靜脈血栓3例。
足底A-V脈沖泵對于臥床病人來說,可模擬通過負重激發的足底生理泵機制,它由一電動空氣壓縮機和足底充氣墊組成,可間歇性地對置于足底的充氣墊充氣。充氣時,壓力最高達200 mmHg,拍擊跖弓,導致靜脈血流迅速而間隙性增加,1 s后充氣墊放氣。每隔20 s循環1次,以使靜脈叢再充盈。
足底A-V脈沖泵通過充氣壓縮足底靜脈叢,增加靜脈血流速度,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使靜脈瓣充分張開,清除瓣囊處的相對淤滯的血流,該處血流被認為是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處。據報道,血流速度的增加可通過高壓、低頻率的足底壓迫法獲得。超過1 s的持續性壓迫對深靜脈血流沒有作用。因此,我們選擇足部壓迫壓力為130~200mmHg,持續時間1 s,1min內3次循環。
骨科術后常規應用足底A-V脈沖泵對于預防骨科手術后并發癥——下肢靜脈血栓發生有良好的作用,且沒有明顯不良反應與副作用發生,還可適當減輕下肢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