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麗 余 敏 指導:唐成林
1.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4000162.重慶醫科大學科研處
單純性肥胖是指以肥胖為主要臨床癥狀,可伴有代謝方面的障礙,但無明顯神經、內分泌系統方面的疾病。肥胖不僅影響體形美觀,而且給人們的行動帶來不便,更為嚴重的是肥胖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的發病率。針刺治療單純性肥胖具有療效顯著持久、毒副反應小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肥胖病患者所接受。近年來,關于針刺治療單純性肥胖的機理探討和實驗研究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現綜述如下。
張中成等[1]采用HE染色法觀察肥胖大鼠針刺后脂肪細胞形態變化,發現白色脂肪細胞的體積顯著下降,胞體塌陷,棕色脂肪血管周圍的白色脂肪減少。認為針刺對白色脂肪細胞的影響是減肥的重要形態學基礎。姚巧玲等[2]采用 HE染色,用BI2000圖像分析系統測脂肪細胞直徑,肥胖大鼠腹腔脂肪組織脂肪細胞直徑變大,細胞有融合的趨勢,而針刺后的大鼠脂肪組織明顯皺縮,脂滴減少,同時纖維組織增生,進一步證明了針刺的療效。
楊春壯等[3]通過針刺肥胖大鼠足三里和中脘穴后,發現針刺可以降低肥胖大鼠體重和Lee's指數,針刺降低血脂含量可能是針刺減肥的作用機制之一。推測針刺不僅能明顯降低高脂飼料喂養的大鼠體重,改善脂質代謝,還可以使體內胰島素敏感性增強,消除胰島素抵抗,改善糖代謝的紊亂。高建芝等[4]發現針刺能降低肥胖大鼠體重、Lee's指數、血清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CL-C)含量。說明針刺有可能通過減少能量攝入、增加脂肪動員而達到減肥效果。
王曉燕等[5]通過比較研究治療前、后患者體表胃電圖譜,觀察到治療組針刺治療后胃電振幅均有下降,認為胃的運動異常與單純性肥胖癥的發生密切相關。方正清等[6]對單純性肥胖大鼠針刺,4周后開始記錄胃腸電圖,結果表明電針對單純性肥胖大鼠胃電圖的離散度有明顯降低作用,對其腸電的頻率和幅值有明顯改變作用,同時有降血脂作用及減輕肥胖指標的作用。結論為電針對單純性肥胖大鼠胃腸功能紊亂具有良性調制作用,可能通過下丘腦能量調節網絡發揮作用。其作用機理是否與下丘腦等部位的食欲調節網絡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血液流變學是一門研究血液流動與變形的新型學科,主要研究血液流量、流速、流態、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變形性與彈性、微循環、微血管血液流變性等。血液流變性的異常將會引起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障礙[7]。趙寧俠等[8]通過對32例單純性肥胖患者采用針刺腹部相關穴位進行治療,經針刺3個療程后發現,患者體重減輕,腰圍縮小,不同切變率下全血液黏度、血漿黏度及紅細胞聚集指數明顯降低,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強;便秘、腹脹、月經不調、痤瘡等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表明針刺人體脾胃經相關穴位可以改善胃腸動力學,消除腹脹便秘、痤瘡,減肥塑形,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變性。
NPY是具有36個氨基酸殘基的單鏈多肽,可直接作用于外周脂肪組織,調節應激刺激誘導的肥胖和代謝綜合征[9]。楊春壯等[10]通過針刺肥胖大鼠足三里和中脘穴后,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血清NPY含量,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NPY表達,發現針刺組血清NPY含量和下丘腦NPY表達比模型組降低,肥胖大鼠NPY含量的改善可能是針刺減肥的作用機制之一。姚巧玲等[11]通過對肥胖大鼠針刺后發現,大鼠下丘腦NPY水平在針刺后降低,提示針刺最終通過降低下丘腦NPY水平,抑制肥胖大鼠亢進的食欲,同時使得外周組織中糖原和脂肪合成減少,棕色組織產熱增加,導致能量代謝負平衡,因而機體脂肪組織減少,達到減肥效果。針刺對肥胖大鼠肥胖指標有良性調整作用,可能是通過對瘦素—下丘腦NPY軸的作用實現的。
瘦素為肥胖基因編碼產物,它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循環激素,體重增加時瘦素分泌增多,可通過下丘腦的黑色素—4受體及其配體黑色素細胞刺激素對肥胖發生調節效應[12]。肥胖或體脂分布異常是引起胰島素抵抗的重要環節,體內脂肪分布的部位或肥胖類型與胰島素抵抗程度密切相關[13]。楊春壯等[14]通過針刺肥胖大鼠后發現針刺組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島素活性比肥胖模型組降低,表明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狀態的改善可能是針刺減肥的作用機制之一。羅華麗等[15]通過研究發現針刺能顯著降低血中瘦素的含量,可能與針刺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兩個系統,加速脂肪分解,減少瘦素生成來源有關,說明針刺可以糾正機體瘦素抵抗,使瘦素發揮對脂肪組織正常的生理功能。高秀領等[16]對單純性肥胖患者進行針刺后,發現患者血清胰島素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通過針刺治療,改善了肥胖患者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這說明針刺具有良性調整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胰島素含量及胰島素抵抗的作用,這可能是針刺減肥的作用機制之一。
綜上所述,針刺對機體的體重、脂代謝、胃電圖、血液流變學及神經系統等方面都有良性調整作用。針刺治療單純性肥胖是通過多系統、多功能的綜合作用而實現的。但是,有關針刺減肥過程中針刺對炎性反應因子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探討。近年來研究發現脂肪組織可產生多種炎性反應因子,這些炎癥反應因子可導致機體發生慢性低度炎性反應,并能促進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今后針刺減肥的研究可以圍繞針刺對炎性反應因子的影響來進行,進一步深入探討肥胖和慢性炎性反應之間的聯系及具體致病機制。
[1]張中成,孫志,等.針刺對實驗性肥胖大鼠減肥作用及脂肪細胞形態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7):580-582.
[2]姚巧玲,李岷雯,等.針刺對肥胖大鼠肥胖指標及脂肪組織形態學影響.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5,28(7):608-610.
[3]楊春壯,孫世曉,劉長發,等.對單純性肥胖大鼠體重及血脂的影響.臨床雜志,2006,22(12):58-59.
[4]高建芝,侯慧芳,李彥.針刺對單純性肥胖大鼠脂肪代謝的影響.新鄉醫學院學報,2006,23(5):444-445.
[5]王曉燕,李靜茁.針刺對單純性肥胖癥患者體表胃電圖影響的研究.中國美容醫學,2006,15(5):570-572.
[6]方正清,尹剛,許冠蓀,等.單純性肥胖大鼠胃腸電變化及針刺的調制作用.中國中醫藥科技,2005,12(4):203-204.
[7]王紅勝.單純兒童肥胖胰島素抵抗與血流動力學變化.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9):22-24.
[8]趙寧俠,郭瑞林,任秦有,等.針刺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7,30(1):44-46.
[9]晏曉青.神經肽 Y調節應激刺激誘導的肥胖.中華醫學雜志,2007,87(41):2945.
[10]楊春壯,郭艷芹,騰誠毅,等.針刺對單純性肥胖大鼠血清NPY含量和下丘腦NPY表達的影響.中醫藥信息,2009,26(3):58-61.
[11]姚巧玲,帕爾哈提·阿不都熱依木,尹改珍,等.針刺對肥胖大鼠Leptin—下丘腦 NPY軸的影響.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8,31(1):28-30.
[12]康鎖彬,高秀領,王少錦.針刺治療單純性肥胖及其對患者血清瘦素的影響.中國針灸,2005,25(4):243-245.
[13]李建軍,周志敏.脂肪組織與胰島素抵抗關系研究進展.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0(6):22-454.
[14]楊春壯,馬英,孫世曉,等.針刺對單純性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島素含量的影響.針刺研究,2007,24(1):46-47.
[15]羅華麗,李榮亨.電針對單純性肥胖瘦素及脂聯素的影響.針刺研究,2007,32(4):264-267.
[16]高秀領,何 立,張雪娟,等.針刺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胰島素的影響.中國針灸,2007,27(10):738-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