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超,許 康
(1.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湖南長沙 410082; 2.萍鄉高等專科學校,江西萍鄉 337000)*
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和法約爾《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為誕生標志,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到現在已經歷了一個世紀的路程。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管理學理論日新月異,逐漸形成為一個龐雜的學科知識體系。
一門學科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科學家的傾力支撐。在我國管理科學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同樣有一批優秀的管理科學學家推動著管理科學不同分支領域的衍生與進步。學科群體中作者的數量和結構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科的興衰起伏、分化滲透等趨勢。若定期分析這些方面的變化,就可以跟蹤和推測學科或專業的發展趨向。因此我們選擇作者分析來研究管理科學學科的結構與發展。但我們也注意到,對結構的展示還無法詮釋這些分支學科具體的研究領域,只能了解誰是管理科學學界最有影響的學者,他們形成了怎樣的分支學科結構,但我們無法掌握他們所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也就是我們無法給所繪制出的學科前沿知識圖譜中的每一個分支學科的名稱做一個精確的界定,因此,我們借助詞頻分析方法為每一個分支學科確定它們的研究領域,界定一個準確的名稱,以確定主要研究領域和學科發展趨勢。
為了得到相對豐富、專業、有效的數據,本文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遴選的20種管理類重要期刊所刊載的文獻作為數據源[1]。

表1 20種管理科學重要期刊
這20種重要期刊最大限度地覆蓋管理科學的各個分支學科,有效的控制了學科間的平衡,具有較廣泛的代表性。并且這20種期刊都屬于管理學界的權威核心期刊,具有良好的學術聲譽,基本代表了我國管理類期刊的最高水平,可以較好地體現本研究的初衷。
文獻數據收集的具體操作方法為:從CNK I數據庫中,以20種管理科學重要期刊為主題詞,共搜集到2000至2009年間的文章33822篇。經過論文的初步甄別和篩選,去除卷首語、征稿啟事、投稿須知、年度總次目、會議信息等非學術性的無效文章數據,最終有效文章共有32556篇。每一文獻數據條目包括該管理類論文的“題目、中文關鍵詞、作者、作者單位、第一作者、所屬基金、刊名、年、期、中文摘要”等題錄信息。
根據前述32556條文獻記錄,統計后發現共有29256位作者。在這一龐大的作者群中,截取排名前50位的高產作者,如表2所示。這些高產作者對我國管理科學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他們所代表的學術群體推動了管理科學學不同分支領域的衍生與發展,堪稱我國管理科學學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

表2 排名前50位的高產作者
Law和Whittaker認為:第一,論文標引的關鍵詞毫無疑問可以反映科學研究的現狀,第二,其他科學家接受的觀點可以影響未來使用類似關鍵詞標引發表的科學論文[2]。所以關鍵詞的分析在學科結構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為了準確確定我國管理科學的主要研究領域,提取出論文中的關鍵詞,共得到關鍵詞119428個,排名前50位的關鍵詞如表3所示。

表3 排名前50位的關鍵詞
為了勾勒出我國管理科學學科結構的整體面貌,我們利用CiteSpace軟件將作者與關鍵詞作為知識圖譜的節點,他們之間的共現關系作為連線,選擇合適的參數,建立管理科學學科結構知識圖譜,如圖1所示。
成思危在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任后,曾提出了中國管理科學“三個領域”的學科結構。三個領域分別是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管理基礎與方法,以及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3]。從2000~2009年圖譜中清晰地顯示出,與成思危經驗判斷的管理科學學科結構基本一致,如果對三個領域作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發現每個領域又有新的變化,聚類1為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主要包括技術創新、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等問題的研究;聚類2,管理基礎與方法還可分為運籌學、數理方法、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聚類3,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也可分為經濟增長、國有企業改革、供應鏈、金融工程、可持續發展和指標體系,以及人力資本等。
這三大分支學科代表管理科學活躍的研究群體,下面重點介紹每個分支學科中各個主要學術群體的發展情況,及其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和最熱衷的研究領域。

圖1 我國管理科學學科結構知識圖譜
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無疑是管理科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
表4列出了學科領域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圖為學科領域內代表人物論文的產出趨勢。

表4 聚類1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學科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研究領域

圖2 供應鏈與決策領域代表人物達慶利論文產出趨勢
企業管理一直是西方管理科學研究及管理教育的主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也帶來了對管理科學的強烈需求,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發展、組織形式、管理機制,以及公司上市等都需要專門的研究。管理科學在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國一大批專家學者長期以來都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諸如達慶利、李垣、陳勁、許慶瑞等,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對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代表人物達慶利教授,曾任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現兼任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長期從事大系統建模、仿真和優化、企業經營過程分析與決策、項目管理與投資決策以及管理系統工程等研究,對經營過程分析與決策、項目評價與投融資決策和管理系統工程內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系統工程學報》、《管理科學學報》等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50余篇,出版了《大系統理論與方法》等專著2本。

表5 聚類1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學科高頻關鍵詞
表5聚類1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學科高頻關鍵詞列出了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學科學領域中使用的高頻關鍵詞。從關鍵詞的頻次和排名可以看出,企業改革與公司治理是這一期間的主要研究內容,這也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
從管理科學的發展來看,具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將傳統的以運籌學等為代表的“定量的”管理科學與信息技術和行為科學相結合,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尋求在實際生活中能令人滿意的決策;二是用復雜科學的方法從組織內部各組元的相互作用及組織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尋求組織發展進化的動因及規律,以使管理組織能適應社會、經濟及科技的迅速發展而取得良好的績效。從2000~2009年CNKI數據顯示,管理基礎與方法主要分為兩個類別,一類是以運籌學為代表,結合了博弈論、數理方法與建模,以及復雜系統理論等內容;另一類以研究網絡為主,引入新的數學方法神經網絡,從體系結構、網絡組織等結構來研究管理科學。
表6列出了管理基礎與方法學科領域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圖3和圖4分別為運籌學與數學方法、神經網絡與數據處理領域代表人物的論文產出趨勢。

表6 聚類2管理基礎與方法學科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研究領域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徐寅峰教授長期從事經濟博弈論、運籌學、數理方法與建模、應用統計實踐、調度優化與組合決策和應急管理與突發事件對策設計等方面的研究,作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還擔任了中國運籌學會企業運籌學分會副理事長,先后發表國內外論文15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檢索,30余篇被EI檢索。

圖3 運籌學與數學方法領域代表人物徐寅峰論文產出趨勢
神經網絡與數據處理領域代表人物黃小原,是東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院長,他主要研究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與ERP、復雜系統優化與控制等,并把神經網絡方法引入到了供應鏈管理中,他先后在《管理科學學報》、《系統工程論與實踐》、《系統工程學報》、《管理世界》、《自動化學報》、《控制理論與應用》,《Interne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ch》、《Interne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Letter Notes of Computer Science》等雜志發表論文100余篇,并出版了《供應鏈模型與優化》(2004科學出版社)、《ERP理論與構建》(2006科學出版社)等著作5部。

圖4 神經網絡與數據處理領域代表人物黃小原論文產出趨勢
表7列出了管理基礎與方法學科學領域中使用的高頻關鍵詞。列表中在運籌學與數學方法領域,“運籌學”以384次排名所有關鍵詞第1位,其論文的年度分布如表7所示。整體圖形呈“S”形狀,與生物進化規律、技術發展規律等相類似,目前處于較為平穩的發展階段,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從此也可以看出人們正在積極尋找新的集中關注點。遺傳算法、基因算法、蟻群算法等新的數學方法被引入到管理科學中,給傳統的管理科學研究方法注入了活力,也拓展了其研究渠道。在神經網絡與數據處理領域,頻次處于前幾位的有“神經網絡”、“數據挖掘”、“粗糙集”、“非線性”、“績效評價”等,最突出的特點是網絡分析理論引入到了管理科學中,把所有管理活動、管理對象、管理目標等都看為節點,其手段和方法構成這些節點之間的聯線,由此就構成了復雜的網絡結構,現在諸多網絡分析理論都可以用來對管理科學這個復雜系統進行分析處理。

表7 聚類2管理基礎與方法學科高頻關鍵詞
國外在管理科學進入政府的管理之后,產生了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這一學科,其范圍要廣于我國所說的行政管理。而管理科學與政治學的結合又產生了政策科學,就是用管理科學的方法來改善政策制定的體制和過程。根據2000~2009年CNKI數據顯示,我國管理科學中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領域又可分為兩個主要的分支領域,一是供應鏈與決策,主要是利用系統建模、仿真和優化等方法,為宏觀決策提供支持;二是經濟增長與技術研發,主要是研究總體的經濟管理,全社會的技術研發管理等內容。表8列出了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學科領域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表8 聚類3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學科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研究領域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唐小我以155篇論文名列眾人之首,他長期從事企業管理經濟分析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研究,在《管理科學學報》、《管理工程學報》、《Journal of Information》、《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7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檢索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

圖5 經濟增長與供應鏈代表人物唐小我論文產出趨勢
南京大學盛昭瀚教授,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第一任院長,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江蘇省物流技術工程中心主任,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計算實驗中心主任,江蘇省系統科學學會會長。研究領域: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社會科學計算實驗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重點項目、863項目及國家重大工程、大型企業項目數十項,出版學術專著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109篇。

圖6 大型決策與技術研發代表人物盛昭瀚論文產出趨勢
表9列出了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學科領域中使用的高頻關鍵詞。供應鏈與決策學科領域頻次最高的是“供應鏈”,為380次,在所有管理科學領域內關鍵詞中排名第2位。供應鏈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供應鏈是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商、分銷商、零售商、運輸商等一系列企業組成的價值增值鏈,他能將所有這些節點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絡結構。針對供應鏈與決策的研究,相應出現了許多的方法,例如不確定性分析、博弈論、混沌理論、線性矩陣不等式等,他們同樣引起了管理科學學者的關注。經濟增長與技術研發學科領域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經濟增長”、“數據包絡分析”、“人力資本”、“研究開發”、“技術進步”、“全要素生產率”、“效率”和“技術效率”等。2000~2009年正是我國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10年,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取得全面進步的10年,同時還伴隨了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管理科學相關理論在對宏觀經濟的管理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表9 聚類3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學科高頻關鍵詞
我國管理科學的學科結構從宏觀上來說,可以分為三個大類:企業與事業管理、管理基礎與方法、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但其內部的結構變化和發展卻極其錯綜復雜。我們從CNKI數據庫中下載了20種管理科學重要期刊2000~2009年間的數據,詳細分析了這10年來我國管理科學學科結構,展示了高產作者或關鍵詞發展演化脈絡。
(1)利用作者論文產出數量,得到了2000~2009年我國管理科學每年的學科代表人物和總體的高產出作者,一直處于論文產出前列的學者有唐小我、張世英、吳沖鋒等人,在2008~2009年以來表現突出的有劉思峰、汪壽陽、陳曉紅、梁樑等人。
(2)借助CiteSpace的網絡分析功能,以作者和關鍵詞為節點繪制了我國管理科學2000~2009年的學科知識圖譜。圖譜中清晰的顯示了三個主要的學科領域:企業與事業單位管理、管理基礎與方法、宏觀管理與政策研究。
(3)根據關鍵詞出現頻次,從2000~2009年CNKI數據中得到了我國管理科學每年的主要關注點和總體的研究熱點。技術創新、遺傳算法、基因算法和經濟增長等在這10年間表現了強勁的發展潛力,一直處于所有關鍵詞排名的前10位,運籌學和供應鏈也得到了高度的關注。2008~2009年研究熱點為運籌學、供應鏈、基因算法、技術創新、遺傳算法、公司治理、經濟增長等。
[1]陳曉田等.我國管理科學重要期刊的遴選及其認定[J].管理科學學報,1999,2(4):70-76.
[2]J.Law,J.W hittaker.Mapping acidification research:a test of the co-word method[J].Scientom etrics,1992,23(3):417-461.
[3]成思危.中國管理科學的學科結構與發展重點選擇[J].管理科學學報,200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