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正楚,張 訓
(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
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為主要特征,以較少的溫室氣體排放獲得較多產出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建立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的消費模式,積極推進和提倡使用潔凈的可再生能源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1-3]。企業社會責任(CSR)是企業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之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其在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注意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變化,這樣才能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好的完成自身的社會責任,從而最大的實現自身的價值[4-6]。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而火力發電行業是碳排放量的主體,面對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電力行業勢必成為CO2減排的主力軍。2008年底,我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達到7.92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占75%。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等十大發電企業的總耗煤量超過5.9億噸,同年中國煤炭總產量為28.7億噸,這十家發電集團就用掉了全國1/5的煤炭產量,并直接導致14.4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倡導低碳經濟的新形勢下,電力行業“節能減排”的趨勢及對低碳電力技術的研究與運用是電力企業社會責任的重點。因此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電力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需要進行調整[7-8]。
目前關于低碳經濟與電力企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和電力供應方面。楊卓、毛應淮(2010)分析了電力行業在低碳經濟形勢下節能減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8]。陳啟鑫、康重慶(2009,2010)在電力調度方式及其決策中引入低碳因素,建立協調電力調度中的“電平衡”與“碳平衡”模型[9-10]。曾鳴、馬向春等(2010)結合我國電力行業的特點,提出了電力市場碳排放權分配的機制,并通過模型分析得出可調分配機制的最優設計[11]。康重慶、周天睿等(2009)探討電網低碳效益的形成機理與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電網低碳效益的概念與相應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標準化的電網低碳效益評估模型,以實現對于不同輸電網絡與不同能量傳輸模式的量化分析與靈敏度判別[12]。
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目前有兩種模式:一是根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不同信息需求,按照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分類構建評價體系,其理論基礎為利益相關者理論,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索尼菲爾德(Jeffrey Sonnenfeld,1994)的外部利益相關者評價模式[13]和克拉克森(Clarkson,1995)的 RDAP模式[14];二是基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戰略思維,按照戰略體系的構架和實施、反饋的思路進行評價,理論基礎為可持續發展理論[15]。邁克爾·波特認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首先應該具有一個負責任的內核,即確立具有可持續性的企業發展戰略,承諾遵守商業道德和倫理,并且能夠把公司的責任理念融入到建立透明而清晰的管理結構,制定有效的管理體系和制度[15]。
本文結合兩種評價模式,綜合考慮低碳經濟新形勢和我國電力行業的特點,在收集了相關數據的基礎上建立了電力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體系。
(一)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評價指標的建立通常需要遵循四大原則:一是科學合理性。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評價時,指標的選取、權重確定、數據收集和處理必須以統計、管理科學等公認的科學理論為依據,從而對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做出準確的描述、分析和評價。二是系統性原則。在指標的選取和權重的設置時,必須考慮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合理構成及關聯度,突出重點的同時能夠保持相對的均衡統一,從而達到整個評價體系最優化。三是可操作性原則。對于評價指標的選擇,要求用于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的各項指標的數據是可以取得的,還要考慮作為計量和評價的數據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否則評價體系就會因數據的難以獲取或缺乏客觀依據失去實用價值。四是全面性與重要性相結合的原則。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首先要能夠全面反映評價對象的各有關要素及有關環節,以揭示評價對象的全貌[16-18]。其次,由于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因此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的設計應該注重重點和特殊。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遵循上述原則,結合電力行業的特點,盡可能的涵蓋企業社會責任所涉及的各個重要方面,本文選擇了4個一級指標,分別是:電力供應、經濟法規、環保節能、社會和諧。在一級指標下設了11個二級指標,經過進一步的細化,在11個二級指標下又設了38個三級指標,通過這三級指標來評價電力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如表1。

表1 電力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
“電力供應”表現在電力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最基本的責任就是保障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所需要的電力供應,因此首先肩負著的是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安全、穩定、可靠、優質的供電責任。在電力供應方面,電力企業的責任表現在三方面:電力生產安全、供電安全及優質服務。本文從這三方面設立指標,通過每項指標的具體細化,考察電力企業“電力供應”這項最基本社會責任的綜合表現。
“經濟法規”重點說明的是企業作為一個經濟主體,首先需要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確保資產保值增值,為利益相關方創造更多的價值。同時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遵守法律法規,不涉及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在這項指標下,實際涉及到的是相關主體的利益,包括企業的投資者,與企業進行營業活動的交易者及相關政府。這是企業作為經濟主體必須承擔的基本責任。
“環保節能”是一項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需要給予充分重視的企業責任。環保和節能是面向未來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而提出的,它要求通過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來帶動經濟的綠色發展。對于電力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微觀主體,研究開發綠色環保技術,建設綠色供電,推動社會節能減排,促進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在低碳經濟趨勢下所必須肩負的新的時代責任。
“社會和諧”指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力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因此電力企業要堅持以人為本,承擔電力普遍服務同時,需要保障企業員工利益,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熱心于公益,回饋社會,進行多方交流,攜手共進,共同建設和諧社會。這項責任的主要表現是企業作為社會成員之一,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兼顧社會其他成員的發展。
對電力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本身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般很難進行精確的定位,因此本文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然后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將主觀行為定量化,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做出客觀評價。
(一)確立評價因素指標
通過表1的指標體系,確定一級評價指標集U=u1 u2 u3 … um,ui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定義Ui=ui1ui2… uim,Ui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ui下二級指標集,uij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ui下的第j個二級指標。同理定義三級指標為集U ij,Uij=uij1uij2… uijm,uijk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ui下屬二級指標uij中的第k個三級指標。
(二)確定三級指標評價分值
將三級指標的評價分值定為vijk,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ui下屬二級指標uij中第k個三級指標的問卷評價的平均分值,以衡量被評價項目在該指標的表現,設定評價問卷的份數為n,則對于第k項指標的有 n問卷,即有 n個分值 Sl=
sl1sl2… sln,因此該項指標的平均得分為:

(三)確定指標的權重
指標權重的確定有很多方法,由于層次分析法能將定性、半定性的問題轉化為定量計算,使人們的思維層次化,逐層比較多種關聯因素,故本文采取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其主要過程是:一是構造判斷矩陣;二是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和特征向量I=i1i2… im,再將特征向量歸一化,得到ˉW=ω1ω2…ωm;三是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在具體的計算過程中,為了便于分析,常常設定一級因素指標集U=(u1 u2…um),各因素指標對應的權重為W=w1 w2 … wm,第 i個一級指標下屬的二級因素指標集U i=ui1 ui2 … uim ,各因素對應的權重向量為Wi=wi1 wi2 … wim 。相對應的二級指標下的三級因素指標U ji=uij1 uij2 … uijm ,其各因素對應的權重向量Wij=wij1wij2… wijm。
(四)評價結果的計算
針對三級指標的評價,本文通過向相關工作人員及專家發放問卷,通過他們的考察及統計資料進行評分,然后進行平均,即為評價結果。定義某一項三級指標的評價結果vijk,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ui下屬二級指標向量uij的第k個三級指標的評價結果。
二級指標的評價模型:

其中vij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u i下數的第j個二級指標uij的評價結果,U ij為其下屬三級指標的問卷平均分向量,Wij是三級指標相對應的權重向量,通過二級指標的評價模型可以計算出每一個二級指標的評價結果。
同理得出一級指標的評價模型:

其中vi表示第i個一級指標ui的評價結果,Ui為其下屬二級指標的評價得分向量,W i是二級指標相對應的權重向量。通過一級指標的評價模型可以計算出每一個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
綜合評價結果模型:

其中V表示企業社會責任綜合評價結果,U為其下屬一級指標的評價得分向量,W是一級指標相對應的權重向量。通過上述評價模型可以計算出企業社會責任績效的綜合評價結果。
通過每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可以直觀的看出企業在社會責任績效做得不足之處及相對較好的方面,從而指導企業在今后的發展之中做得更好。
(一)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CSR情況
2010年4月,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粵電力)發布了2009年的CSR報告,報告從安全責任、環境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及責任展望2010年等五個方面分析了企業2009年履行的社會責任情況及在未來一年里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為公用事業型企業,粵電力秉承“合和共生,守正出新”的企業哲學,以“厚德善能,益邦惠民”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貫徹“取資于民,用之于電,惠之于眾”的經營宗旨,在自身經營發展中,追求責任、效益和環境協調統一,為社會發展提供可靠動力,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和諧價值。從CRS報告及企業的運作情況,主觀上可以看出粵電力在企業社會責任的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
(二)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CSR綜合評價
本文綜合利益相關者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兩種評價模式,考慮了低碳經濟的新形勢,同時在收集了相關數據的基礎上,通過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對粵電力的CSR進行客觀的、科學的分析。
1.指標體系權重分配
具體指標權重的確定是邀請10位權威專家根據電力行業的具體情況,結合低碳經濟的新形勢,然后根據個人觀點做出客觀比較,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得出指標的相對權重。
首先就一級指標的評價,每個專家根據考察及統計資料,比較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然后進行投票,再經過整理,根據薩蒂(Satty)判斷矩陣標度,可以得出每個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程度。經過專家的評價得到一級指標判斷矩陣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一級指標判斷矩陣表
依據判斷矩陣運用AHP軟件可以求得CR=0.001<0.1,即原矩陣一致性。將特征向量歸一化得到權重W=0.307 0.175 0.300 0.218。同理可以通過專家評定,分別計算出各級指標的相對權重,如表4。
2.問卷評價結果計算
本文將每項指標的評價的滿分值設為10分,將38項三級評價指標設計成問卷,分別發放至相關人員手中,令其根據自己的觀察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作出客觀評價,并用分數值來表示自己的評價結果。例如,“社會和諧”下屬的二級指標“員工利益”包含5項三級指標,在問卷中就5項三級指標的情況設計評價題目,分別向企業管理人員發放10份問卷,技術人員15份,服務人員20份,基層工人20份。然后根據有效問卷份數計算每項指標的平均得分,如表3。同理,其他的三級指標根據所涉及的相關利益者及社會評價機構進行相應的問卷模式評價,結果如表3。

表3 員工利益問卷調查情況
3.各級指標評價結果計算
根據三級指標的評價結果運用評價模型可以分別計算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及綜合評價結果。根據表4中的三級指標得分及權重,計算一級指標及下屬的二級指標評價分數。例如計算一級指標“電力供應”及下屬的“安全生產”“可靠供電”“服務管理”二級指標的評價分數:


表4 企業社會責任各級指標評價分數及權重
根據上述的二級指標評價分數及專家評價權重,運用一級指標的評價模型,可以計算“電力供應”一級指標的分數:

同理可以得出其他二級指標以及一級指標的評價分數。如表4。
4.綜合評價結果計算根據表4的結果,結合模型可以得出粵電力CSR的綜合績效V:

從計算的結果可以看出,粵電力的企業社會績效雖然處在行業的前列,但其績效本身一般。其所承擔的“電力供應”及“經濟法規”兩項責任得分分別8.085、8.003,績效尚可,而“環保節能”和“社會和諧”兩項責任最終得分為5.693、6.281,績效偏低,仍需要努力提高,特別是“環保節能”。在低碳經濟形勢下,企業更需要認識到經濟發展的趨勢,努力把綠色能源及資源節約放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位置,通過加強環保節能技術的研發和運用,不斷的提高企業綠色能源比重和低碳經濟下的競爭優勢。
本文在全球倡導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通過指標體系的設計和評價模型的建立,探討了電力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電力企業在低碳經濟的新形勢下,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企業及公用事業型企業,同時又是碳減排的重要針對目標,肩負著特殊的社會責任。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電力企業能更好的認識自身的不足是其進行進一步發展的前提。本文綜合利益相關者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兩種評價模式,結合電力企業的特點,認為在低碳經濟形勢下,電力企業必須重視環保節能,對于低碳電力技術的研究與運用是電力企業社會責任重新定位的重點。
[1]Koji Shimada,Yoshitaka Tanaka,Kei Gom i,Yuzuru M atsuoka.Developing a iong-term i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Energy Policy,2007,(35):4688-4703.
[2]Christopher Flavin.Building a low-carbon economy[J].State of theW orld 2008:Innovations for a Sustainab le Economy,2008(12):75-90.
[3] Robert Pollin,Heidi Garrett-Peltier,James Heintz,Helen Scharber.G reen recovery:a program to create good jobs and start building a low-carbon economy[J].Massachusetts:Politic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2008,(7):29-31.
[4]A rchie B.Carroll.Stakeholder thinking in th reemodelsofm anagemen tmorality:a perspectivew ith strategic implications[M].The Corporation and Its Stakeholders: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University of Toron to Press,1998:139-170.
[5]Dirk M atten,Jeremy Moon.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in eu rope[J].Journal of Business E thics,2004(54):323-337.
[6]Anita Fernandez Young,Jeremy M oon,Robert Young.The UK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ultan cy industry:a phenomenological ap proach[R].Nottingham:Nottingham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2003.
[7]付加鋒,莊貴陽,高慶先.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20(8):38-43.
[8]楊卓,毛應淮.電力行業的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0(1):1-4.
[9]陳啟鑫,康重慶等.電力行業低碳化的關鍵要素分析及其對電源規劃的影響[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9,33(15):18-23.
[10]陳啟鑫,康重慶等.低碳電力調度方式及其決策模型[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34(12):19-23.
[11]曾鳴,馬向春,楊玲玲.電力市場碳排放權可調分配機制設計與分析[J].電網技術,2010,34(5):141-145.
[12]康重慶,周天睿,陳啟鑫等.電網低碳效益評估模型及其應用[J].電網技術,2009,33(17):1-7.
[13]Jeffrey Sonnenfeld.Measur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J].Long Range Planning,1994,27(4):89-98.
[14]MBE Clarkson.A stakeholder framew 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 y of M anagemen t Review,1995,39(9):66-79.
[15]邁克爾·波特.戰略與社會:競爭優勢與企業社會責任之關系[J].哈佛商業評論,2006,(12):12-26.
[16]龔明曉,周文華.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評價體系的初步研究[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10,(1):54-58.
[17]喬海曙,譚明.金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9,30(6):45-49.
[18]黎友煥.企業應對社會責任標準體系(SA 8000)認證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4,25(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