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仕林 黃 珂 曾小飚 馬 博
廣西百色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系,廣西 百色 533000
田七又名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田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根,是中國的特有藥用植物,且僅產于我國的西南部,當地民間發掘使用源遠流長。從植物學角度看,根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結果,田七起源于第三紀古熱帶山區的東亞至北美分布的植物區系成分,作為人參屬植物的原始類型,在第三紀古熱帶的殘遺植物存在滇桂交界處的自然避難所中而保留至今,已有約2500萬年。所以現代的分布中心仍在滇桂西南部,但其起源久遠。靖西各鄉鎮均有種植田七的記錄,靖西栽培田七已有400多年的歷史。[1]
靖西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云貴高原東南邊緣,東經 105°56'~106°48',北緯 22°51'~23°34',東與南寧地區天等、大新縣接壤,南與越南高平省毗鄰,西連那坡縣,北界百色市、云南省富寧縣,東北緊靠德保縣。靖西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階梯狀,西北高 (海拔為706~850 m),東南低 (海拔為250~650 m)。靖西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受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的雙重影響,納太平洋的水汽,加之地勢較高 (平均海拔800 m),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景觀和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9.1℃,降雨量1606 mm,為生物多樣性創造了有利條件。該區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為當地各族群眾種植田七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背景[2~3]。
通過搜集和整理有關靖西縣及當地壯族居民使用田七的各方面文獻和資料,總結分析該縣的自然環境、民族的傳統文化及民間傳統醫藥等情況,對靖西縣的田七應用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并進行詳細的采訪和記錄,對調查和訪談的資料進行整理,并與現有文獻進行比較分析。總結出靖西田七的應用情況及當地醫藥的民族植物學特點。
田七在民間的應用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動物蟲蛇咬傷的傷口治療,至外傷及戰傷的應用,從中發現田七對血癥有良好的效果,于是應用漸廣及各種內外血證,甚至婦產科血癥的治療主有較好療效。終被稱為:“止血之神藥(《本草新編》)”,“一切瘀血皆破;一切新血皆止(《玉揪藥解》)[3]”,“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綱目拾遺》)。”到16世紀李時珍記載時已有相當肯定的傳統效果,其后更成為公開廣泛應用的藥用植物,發揮過重要的疾病治療作用。
古代民醫對卓有良效的藥物均按秘藥家傳而不對外,所以田七的實際運用應比記載要早得多。目前能查證的最早使用記載是楊清叟 (1378年)的《仙傳外科方集》,距今已有600多年。云南名醫蘭茂 (止庵)在其1436年編著的《滇南本草》中寫入“土三七”,證明了當時當地三七的存在,但自從1578年著名藥物學家明朝的李時珍在其不朽名著《本草綱目》中收載三七之后,歷代若干醫書,對其均有記載。《本草綱目》載“三七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本草求真》云:“三七,世人只知功能止血定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血而疼作,血因敷散則血止,三七性味苦溫,能于血分化其血瘀。”甚至世俗名著《金瓶梅》中也提到“廣南鎮守帶的那三七藥不拘婦女甚崩漏病之疾,用酒調至粉末兒吃下去即止。”該書成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說明隨鄭和下西洋的民族交流、經濟往來,三七也己傳入中原一帶并為人知曉。1765年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對三七作了重要補述: “三七大如拳者治打傷,有起死回生之功,價與黃金等。”“三七頗類人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功亦等,故人并稱曰人參、三七為藥品中之最珍貴者。”《醫學衷中參西錄》介紹更為詳細:“三七諸家言性溫,然單服其藥數錢,未有覺溫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為吐阻要藥,三七能代腐生新,是以治之。為其善化瘀血,化瘀血而不傷新血,允為理血之妙品”。 《臨癥指南》對三七亦有經典性總結之言:“血病五臟、六腑皆有,三七治一切血癥。”
明代李時珍,歷時27年,參考800余種文獻書籍,著成《本草綱目》,所載1892種藥物中,有相當部分是嶺南地區出產、使用的,如動物藥有蟻、蜈蚣、蛤蚧等,植物藥有甘草、沙參、紫草、三七等,礦物藥有赤銅、滑石等。這標志著嶺南地區民族醫藥在祖國傳統醫藥中的重要作用和明確地位,不但進一步說明了壯醫藥的客觀存在,而且對祖國醫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就田七而言,據資料記載:田七本名三七,因主產于廣西壯族聚居的田陽、田東、那坡、德保、靖西一帶,昔日商賈,對其交易,多集中于田州一帶,故又名田七,是為地道品種。明代以前,中原醫家尚不知三七為何物,而壯族人民早已使用它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田七“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涂或為未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后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撲損傷,淤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沖心,杖后尤宜服之,產后服亦良。大抵此藥氣味溫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說明田七治療內外損傷、淤血停留等病證乃壯族人民最早發現及應用的,其功勞是不可磨滅的。現代研究證實,田七內含皂甙等有效成分,具有人參的治療作用而避免了人參的副作用,國外研究聲稱三七具有抗癌作用。目前,國內外對田七的開發研究方興未艾。從田七牙膏、田七花茶到云南白藥以及多種心血管疾病防治藥品,都以田七為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產值數以億計,由此可知壯藥對我國藥物學乃至世界藥物學做出的重大貢獻。
近代田七應用廣泛,已被列為“參茸桂七”并列名藥之首。1912年《中國醫藥大辭典》中有了十分明確的記錄。綜述田七的應用被肯定為①止血生肌;②活血化瘀;③消腫定痛;④補血健體。并被數百成方中加入該藥醫書使皆得益彰,就是在名藥“云南白藥”中亦是重要的原料之一。當然也在人類健康與疾病防治中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但對三七的研究3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中醫臨床的經驗摸索與積累,其次才有較深入的研究,但直到70年代止,進展仍很緩慢。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高精尖的新技術手段為開拓藥學領域展現了廣闊的前景。田七自上個世紀70年代后得到了深入細致的開發、研究,不僅在田七的植物學、分類、裁培、病蟲害防治,品種優化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在田七的藥物化學,藥理學,臨床應用,甚至對其藥理學成分單體提取加工,制劑方面都展開了全方位的研究,而且獲得了大量有益的成果,并轉化為商品,正在發揮重要的防病治病功效。
具有和營止血,通脈行瘀,消腫,定痛等功效,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產后血暈,惡露不下,跌撲瘀血,外傷出血,癰腫疼痛。
4.2.1 對血液和造血系統的作用
田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能促進各類血細胞分裂生長、增加數目,具有顯著補血功效;具有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明顯療效。
4.2.2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實驗表明:田七在明顯擴張血管、減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流量、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增加營養性心肌血流量的同時,能降低動脈壓,略減心率,使心臟工作量減低,從而明顯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可治療心肌缺血、心絞痛及休克。
4.2.3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田七地上部份對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表現為鎮靜、安定與改善睡眠等功用;地下部分能興奮中樞神經,提高腦力和體力,表現出抗疲勞性;其各個部分均有利于增強記憶能力,并有明顯鎮痛作用。
4.2.4 抗炎癥作用
田七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具有較強的抗炎功效。
4.2.5 免疫系統調節功用
田七總皂苷可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數,提高外圍血中白細胞總數,減少白細胞的移動指數,三七具有一定的免疫調節作用。
4.2.6 抗腫瘤作用
田七中含有三七皂苷、β-欖香烯、微量元素硒等抗癌活性物質;三七皂苷Rh1對培養的肝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h2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并能誘導癌細胞逆轉成非癌細胞。
4.2.7 抗氧化,延緩抗衰老作用
田七能明顯提高腦組織及血液中的SOD的活性,顯著降低腦組織和血液中的脂質過氧化物 (LPO)含量,具有抗衰老作用。
4.2.8 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三七皂苷對血糖的影響取決于機體血糖水平,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具有雙向平衡調節血糖的作用。能影響血脂代謝,降低血脂水平,特別是三酸甘油酯含量明顯降低。三七可促進肝、腎、睪丸及血清中的蛋白質合成,對各器官組織的脫氧核糖核酸 (DNA)合成具有促進作用[2]。
4.3.1 美容
田七具有清熱平肝,養心安神,潤肺,葆青春抗衰老、消除和減少皮膚皺紋及老年斑等功效。尤其適用于女性的美容、護膚,是女性最天然的良好美容護膚養顏產品。它能抗衰老,保護皮膚,改善皮膚外觀,使皮膚柔軟并增加彈性。也可把三七用于做菜,或是磨成粉和蜂蜜拌勻然后做面膜,長期服用和使用效果更好。三七粉對女性的作用主要是調經和美容的功效。現代科學對三七粉美容效果研究證明:清脂美白、調理脈氣、促進血液循環,讓皮膚自然美白。
4.3.2 食用
4.3.2.1 田七燉雞
益氣養血,生精補臟,化瘀止痛,養血明目。對于瘀血內停,經脈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的產后腹痛療效較佳。
4.3.2.2 人參田七燉雞 (心悸胸悶)
可用于治療心悸胸悶,氣短乏力,體弱多病,具有補益心氣的功效。
4.3.2.3 田七燉魚肚
作法:先將魚肚隔夜用清水浸軟發大,切塊備用,田七用清水洗凈,打碎。將田七、魚肚一同放入燉盅,加入適量的清水,上蓋,放入鍋內,用小火隔水燉4小時左右,加油鹽少許調味即可食用。
特色:營養豐富,補身養顏。俗語所謂的鮑、參、翅、肝,肝就是魚肚,就是魚鰾 (魚泡)的干制品。魚肝富有粘性物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極高,亦有人因而稱之為魚膠、花膠。田七有去淤止血、消腫止痛的功用,配合魚肚,對于體質虛弱、真陰虧損、精神過勞、房勞過度之人,作為進補尤為適合。另外對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病癥的人亦有一定療效。
4.3.2.4 田七花茶
有降血壓、血脂,減肥,防癌、抗癌,咽喉炎,牙周炎,生津止渴、提神補氣。提高心肌供氧能力,增強肌體免疫功能。
靖西縣是桂西壯族的聚居地之一,壯醫藥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容豐富。靖西縣山多林密,植物繁茂,特殊的氣候地理環境使得當地人民形成了喜用生藥鮮藥的習慣,不少藥用植物都是以鮮藥搗爛外敷或水煎服。這也驗證了壯醫用藥簡、便、廉、驗的特點。靖西縣的壯醫藥歷史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區域性,并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廣泛交流和傳播,這不僅對保障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的身體健康發揮積極的作用,更能使絢爛的民族醫藥文化得以發揚。
[1]廣西壯族自治區通志館編廣西市縣概況[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5.
[2]楊春燕,龍春林,等.廣西靖西縣端午藥市的民族植物學研究[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9,18(5):16—26.
[3]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