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華
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鎮衛生院,吉林 汪清 133204
老年人因其自然衰老,機體各器官功能狀態、生理機能已經發生變化,代謝藥物的能力和某些反應與青年人有明顯不同,進而影響藥物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70歲以上的老人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了7倍。因此,老年患者的用藥安全應值得重視。
1.1 藥物吸收 老年人胃腸道環境及功能變化影響藥物吸收,胃酸分泌減少,pH值升高,胃排空減慢,小腸通過時間延長,吸收面積下降,腸道血流減少等均可影響吸收。
1.2 藥物代謝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老年人肝臟重量減輕,血流量減少,肝微粒體酶活性下降,多數藥物在老年人體內代謝與消除減慢,半衰期延長,藥物作用與不良反應增加。
1.3 藥物排泄 腎臟是藥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老年人腎實質重量減輕,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功能與腎小管重吸收、分泌功能隨之減退,老年人腎臟的變化,可直接影響藥物從腎臟的排泄,使藥物在體內蓄積,血藥濃度升高,半衰期延長,促使不良反應增加。特別是應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地高辛、甲氰咪胍、普魯卡因胺以及某些頭孢菌素類藥物,均應減少劑量或延長給藥間隔時間。因此老年人用藥劑量不宜過大,一般情況下,60-80歲的用量為成人量的3/4,80歲以上為成人劑量的1/2。
2.1 不易長期固定服用某一藥物 老年人的依從性較差,對其認為有效的藥物往往連續長期使用,不愿更換,這不僅易產生耐藥性,降低藥效,而且還可能產生依賴性,中斷藥物后,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或可產生藥癮。
2.2 選擇合理的藥物配伍治療方案 根據老年人的具體情況,應盡可能減少合并用藥。老年人常同時患有多種疾病,需要同時采用多種藥物進行治療。在治療時,應該抓住主要矛盾,盡可能減少同時用藥的種類,避免不必要的重疊,減少藥物的相互作用與不良反應。
感染是老年人發病及致命性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抗生素是常用藥物,老年人腎功能減退,藥物排泄緩慢,容易出現藥物蓄積,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應考慮使用殺菌性強、副作用少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但也要注意其神經毒性。
②應選擇對肝、腎毒性小的抗生素,盡量避免使用腎毒性大的藥物,如氨基糖甙類、萬古霉素類、多粘菌素類等抗生素。
③應選擇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劑型、給藥途徑及方法。④治療方法應盡量簡單,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中西藥聯合使用,常可提高療效,但如配伍不當也可能出現療效降低或毒性增加的現象。如酸性較強的中成藥保和丸、五味子、烏梅丸等,不宜與磺胺類藥物合用,因為磺胺類藥能與酸性藥物代謝物反應,加重結晶尿、血尿的形成。夏枯草、白茅根、澤瀉中含鉀量較高,不宜與保鉀利尿劑安體舒通、氨苯蝶啶合用,因能引起高血鉀的副作用。
綜上所述,老年人用藥需選用針對性強、作用緩和的藥物,宜從小劑量開始,療程要短,及時根據病情調整用藥,避免過多的聯用藥物,以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