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堂
廣西省靖西縣中醫院,廣西 靖西 533800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頸椎退行性改變為病理基礎的臨床疾患,因此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由于目前電腦的普及應用,伏案工作人員的增多,因此頸椎病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本病的發病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常見類型。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1月,本院采用推拿結合頸椎牽引治療5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和報告如下。
本組50例病人均為門診病人,均符合1992年第2屆頸椎病專題座談會上制訂的頸椎病診斷標準:①頸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壓神經根皮膚節段分布區感覺減弱,腱反射異常,肌萎縮,肌力減退;③牽拉試驗、壓頭試驗陽性;④頸椎X線可見椎體增生,鉤椎關節增生明顯,椎間隙椎間孔變小;⑤CT可見椎體后贅生物及神經根管變窄。所有患者入選時除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外,同時排除伴隨有明顯的脊髓壓迫、頸椎椎體滑脫、明顯的椎管狹窄及伴老年骨質疏松及嚴重心臟病和高血壓者。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18~65歲,平均 (43.3±17.5)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 (48.3±18.2)月。
(1)推拿療法:患者取正坐位坐于板凳上,醫者站于患側背后,先用輕快柔和的手法如拿法、掌根按揉法施術于肩井及頸肩背部的肌肉,使患者放松。然后一手扶患者頭部,另一手施拇指彈撥、按揉手法于頸部兩側近脊柱正中的頸項部肌肉及脊柱正中上的韌帶,反復操作3-5遍,重點操作在施術者手下有結節或條索狀感之硬化肌腱,或患者的痛點處。然后按揉、點壓下列穴位:風池、風府、頸夾脊、頸部阿是穴及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等。最后用旋轉頸椎扳法:以向右側旋轉扳法為例,患者仍取坐位,頸稍前屈,讓患者放松頸部肌肉,醫生右肘繞行于患者頜下,右前臂與右上臂合抱患者托住下頦部 (注意不要壓住患者的喉部,以免引起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左手拇指按住病變之頸椎節段棘突下右側 (依據觸診檢查結果、X線所見確定頸椎病變位置),雙手配合將患者頸椎向上提拉牽引,保持牽引力,使患者的頭部轉向右側,再作略向上的提拉旋扳法,操作成功可以聽到“咔、咔”聲。最后用拿兩側風池穴、兩側頸椎諸夾脊穴及兩側肩井穴等整理手法結束治療。每次20min。
(2)頸椎牽引:采用枕頜帶牽引法牽引。病人取坐位,頭微前屈15~20°,牽引力從3kg開始逐漸增加,以患者耐受為度,一般不超過8kg。每日1次,每次30min。
(3)時間與療程:松解手法每天治療1次,頸椎微調手法每7天1次,7天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體息3天,共治療2~4個療程。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頸椎病的療效標準[1]制定如下標準:臨床痊愈:主要癥狀體征 (主要癥狀包括上肢麻木、頸項與肩臂疼痛、頸項活動不利及頸部壓痛,主要體征包括椎間孔擠壓試驗與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顯效:主要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勞累后反復,但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續工作。無效:主要癥狀體征無好轉。
按照上述療效標準,本組50例患者中,治愈14例(28%),顯效23例 (46%),有效11(22%),無效2例(4%),愈顯率72%,總有效率96%。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骨關節 (鉤椎、椎間盤、后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損傷、退變、頸神經根管相對容積變小,頸神經根受到刺激,出現頸肩上肢疼痛、麻木及功能障礙為主的臨床綜合征[2]。大部分的神經根型頸椎病都可以經過非手術治療方法來進行治療。在各種非手術治療方法中,頸椎牽引及手法是兩種最為常見而又有效的治療方法。推拿手法中的放松手法直接作用于痙攣僵硬的頸肩部肌群,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解除肌肉的痙攣,有利于神經根周圍無菌性炎性水腫的消退[3],誠如《素問》所云: “蓋按其經絡,則郁閉之氣可通,摩其壅聚,則瘀結之腫可散也”。推拿操作中的提拉旋轉扳法[4]可糾正頸椎關節移位,調整鉤椎關節和關節突關節,解除滑膜嵌頓,改善椎間盤的異常應力分布,恢復正常的頸椎關節解剖序列的位置異常,調整椎間盤與神經根的相對位置,解除軟組織痙攣,松解神經根粘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頸椎牽引[5]能改善頸部曲度,使頸椎椎間隙增大,同時還能增大椎間孔,松解頸項部肌肉痙攣,調整和恢復錯位的小關節,并分開嵌頓的關節囊,對受壓神經根有松解減壓的作用,從而使局部炎癥消散,水腫吸收,粘連松解,達到治療目的。同時,采用與軀干呈前傾15~20°左右位牽引[6],椎體和椎間盤的受力主要集中在椎體后外側兩邊的神經根出口位置,有利于改善對兩側神經根的刺激,更好緩解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癥狀。
推拿療法與頸椎牽引相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既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環與代謝,緩解了局部肌肉的痙攣,又糾正了頸椎的力學關系,有效地緩解或消除疼痛、麻木等臨床癥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值得臨床推廣。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2]敖特根.手法為主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0例.按摩與導引,2006,22(7):18-19.
[3]韋殷.牽引和推拿結合中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0例.廣西醫學,2010,32(8):1014-1015.
[4]唐峰.牽引配合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80例觀察.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2):106-107.
[5]吳晶,,陳勇,金珍珍.電針加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27例觀察.浙江中醫雜志,2010,45(9):672.
[6]侯朋興,裴俊清,鄧超群.牽引、推拿合刮痧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河北中醫2011,33(7):1042-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