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 籽 徐幫柱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蒙醫院,新疆 巴州 841000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
糖尿病是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疾病。國內外對此十分關注,現代醫學認為這是“胰島素分沁失衡”疾病。關于糖尿病的治療,蒙醫《四部醫典》中早有記載,“糖尿病,臟器功能紊亂而引起”之說。就是說,人們的衣、食、住、行豁然改變而人體沒法適應,營養失調,各臟器功能損失的結果。這些說法雖然通俗一點,但認真分析,與現代醫學結論基本是一致的。
糖尿病是西醫名稱,在蒙醫古籍中零散地記載,現代蒙醫稱“希克日西精”病,屬蒙醫經典著作《四部醫典》中記載的"烏木達蘇病”和《蘭塔布》里記載的“西精病”范濤。蒙醫學認為人體是對立統一的整體,是以三根,即“赫依/希拉/巴達干”與“七素”,即“塔米日”之間的關系來解釋人體和各種生理,病理現象。《四部醫典》中記載的“烏木達蘇”病是由于人體內地赫依和希拉紊亂,影響巴達干所產生的一種巴達干失衰為主的慢性疾病。認為糖尿病多因嗜酒厚味,損傷脾胃,運化失職,釀成內熱,蘊結化燥,消谷耗津,或縱欲傷陰,肝郁化火協日過盛,消練津液巴達干偏衰致使體內赫依、協日、巴達干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所致,或者長期過量進食油膩食物或辛咸味的食品,初期疾病未形成,而體內協日熱量激增,在普行赫依的作用之下擴散至身體各處,特別是擴散到消化管,肝、胃、脾、腸和肺、腎、膀胱等處影響人體的巴達干之后,便逐漸形成糖尿病,分為赫依型,協日型,巴達干型,混合型,這與現代醫學的2型糖尿病的發展機理非常相似,“蘭塔布”中記載的“西精”是由于過食咸/甘,涼/重食物,居住潮濕,坐臥濕地,過度安逸等因素引起巴達干偏盛而引起此病。現代蒙醫學把糖尿病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見于青少年,并多伴有“沏素協日,慢性多見于老年體弱者并多伴“赫依”,并認為糖尿病是“三元和七素”失調導致巴達干增多,與赫依紊亂,而引起肝腎功能衰退,其精華與糟粨分解功能失調而產生此病,未得到分解到精華和糟粨到達肝臟后未能夠轉變成血液即進入血液循環影響機體,之后三根失衡而腎臟內儲存的能力遭到損害,體液的吸收和分泌減弱,渾濁的或糖類混雜在尿液里排除體外,根據蒙醫文獻的基礎和實驗的經驗對糖尿病作出定義為機體的三根的平衡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長期刺激而引起精華與糟粨分解消減,巴達干和脂質增多,胰臟的功能衰竭而產生的慢性的,病程變化復雜的,難治的,去除后遺癥非常困難的,并發癥較多的全身性疾病。
(1)蒙藥治療糖尿病,在消除癥狀,改善營養狀況,促進體力恢復方面可起到明顯的輔助治療作用。(2)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主要由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引起,如心腦腎動脈硬化等,肢體和眼底動脈硬化等,臨床上發現有些蒙藥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漿和全血粘度,抑制血小板粘附的作用,因此配用蒙藥,對預防這些并發癥有益處,產生遠期療效。(3)微血管病是神經營養障礙的主要原因,故蒙藥不僅對預防神經病變同樣起著重要作用,而且能夠緩解腹瀉,多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4)蒙醫認為感覺過敏、減退或異常,肢體麻木,肌肉灼痛由氣血淤滯,百脈損傷其通道受阻引起,選用調赫依,通氣血滋百脈之蒙藥,將會癥狀明顯改善。
總之糖尿病是蒙醫學上認為體內三根和七素之間失去了平衡協調關系,從而是巴達干偏盛,與赫依相互依存關系發生紊亂影響力肝/腎正常功能,引起精華與糟粨分解錯亂所致。蒙藥治療糖尿病有自己獨特的療效好的治療方案。
[1]內蒙古自治區中蒙醫研究所編譯四部醫典 (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 563-564.
[2]特木熱“蘭塔布”M民族出版社1987 376.
[3]特木熱《蘭塔布》民族出版社1987 377.
[4]宇妥、元丹貢布《四部醫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